新闻配图
据《华尔街日报》12日报道,英特尔正考虑一系列的收购方案来应对博通对高通的收购,即后两者的并购如果一旦成功,英特尔可能会向博通提供报价。不过,英特尔随后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它不会评论与收购有关的谣言或猜测,博通方面对此事也未做回应。英特尔是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零件和CPU制造商,博通则是全球领先的有线和无线通信半导体公司。知情人士指出,英特尔正密切关注着这场收购战,如果收购完成,此次并购将成为科技行业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并购,而合并完成后的新公司,从规模来看,仅次于英特尔和三星,会对英特尔造成很大的威胁。
2017年11月6日,博通拟以每股70美元(60美元现金加10美元股票)方式收购高通,交易总价值1300亿(股本+债务收购)美元。不过高通拒绝了博通的收购。
据钛媒体分析报道,接下来的是,如果英特尔并购博通的话,会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
首先从英特尔自身看,由于苹果是博通的主要客户,即苹果iPhone中的Wi-Fi芯片采用的就是博通的。那么英特尔在与苹果的合作中就多了一个与高通和苹果博弈的筹码,尤其是试图采取多家供应商的苹果,出于博通的Wi-Fi芯片在苹果iPhone中的难以替代性,英特尔极有可能借此与弱势的基带捆绑,间接保证自家基带芯片始终在苹果的供应商名单中(即便如上述其性能不及高通),同时可以提升自己基带的价格(至少不会像现在为了与高通竞争而将价格压得很低)。
更为关键的是,英特尔和高通均可以借助自己的优势(例如高通领先的基带本身及英特尔较弱的基带和Wi-Fi的捆绑)削弱苹果的议价能力和利润,这对于苹果占据80%以上利润的智能手机产业和相关企业,尤其是中国手机企业无疑也是利好和乐见的。
而从长远看,由于英特尔是一家芯片而非通信企业,并购博通后,英特尔将获得博通作为通信企业相关的通信专利及创新技术,这对于在未来5G与高通的竞争产生实质性的商业价值将大有裨益。
其次,一旦英特尔并购博通,对于目前美国政府颇为敏感的安全和创新领先性问题将迎刃而解。毕竟英特尔作为一家纯美国企业,并购博通自然不会引起像近日CFIUS对于博通并购高通担心并购方国别属性引发的安全的担忧。
此外,鉴于英特尔也是和高通一样是靠创新驱动发展的企业,根据IC Insights 最新的数据,半导体行业在2017 年研发投入增长6% 达到340 亿美元,而英特尔一家的研发投入就超过130 亿美元,比排在后面的五个竞争对手高通、博通、三星、东芝和台积电(45.22, 0.63, 1.41%)加起来还要多,这使得CFIUS对于博通并购高通后,博通很可能会中断对于创新的投资,进而阻碍美国乃至全球产业创新的担心显得完全没有必要。相反,由于英特尔创新驱动的商业模式,会让其与高通的竞争更加激烈,一来避免了高通在通信领域的独大,另一方面,则会加速美国乃至全球通信领域创新和商业化的步伐。
更为重要的是,英特尔并购博通对于中国通信产业也是一大利好。
同样是从短期看,由于高通在基带芯片的优势,中国几乎主流的手机厂商都不可避免地采用高通的基带等部件和解决方案,例如此前中国手机厂商小米、OPPO、vivo与高通签署120亿美元及后续联想、OV、小米与高通签订的拟3年采购20亿美元共计150亿元的部件订单(主要是基带和射频前端)。而如果英特尔并购博通,由于英特尔具备Wi-Fi芯片上(同样是中国手机厂商不可或缺的必选)的优势,其可以借此向中国手机厂商推广自己的基带,甚至不排除以打包的形式出售,以和高通争夺用户,这样一来,势必会弱减高通在上述领域的议价权,二者形成价格的互相钳制。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国手机企业在智能手机最重要的基带芯片上将多了个选择的对象,相应地,无论是在英特尔,还是高通面前均获得了较之前更多的议价权。这点与博通并购高通,基带、Wi-Fi等核心手机部件均掌握在博通一家手中,进而大幅削弱中国手机企业的议价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长期看,鉴于博通和高通目前营收的50%和60%以上均在中国市场,其讨好中国市场自在情理之中,而讨好的方式除了上述互相钳制性的竞争外,就是更多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创新。但众所周知的事实,此前不管是高通和英特尔,其与中国企业的合作都是在国外企业中最为积极的,同样是出于竞争和市场的需要,二者在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上定会你争我夺,进而间接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创新和竞争能力。这同样与博通并购高通,造成博通一家独大,且博通此前在与中国企业合作创新方面远不及高通和英特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此次曝出英特尔并购博通的传闻,不管未来是否成真,都是业内期待产业创新和公平竞争的一种间接反映,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英特尔一旦并购博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博通并购高通计划的流产,我们也间接嗅出了业内借此反对博通并购高通的味道。
来源: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