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非常感谢试用的组织方给我这个机会使用这款开发板。我在大学时期学习的是测控技术与精密仪器专业。计算机及嵌入式方面其实涉及的不多,但是如C++,单片机,ARM嵌入式这些也都有涉猎。如今工作接近5年,所做工作逐渐偏向以产品可靠性设计为主,调硬件、写代码已经是接近6年前的事了。看到这款开发板,又想起来大学时玩的51单片机开发板,十分想再熟悉一下,同时MCU的相关开发设计,也对我的工作有一定裨益,所以欣然申请,并且获得试用许可。非常高兴。
拿到这款板子,感觉很别致。仅有大约一张IC卡的尺寸,集成了相当多的外设。考虑到我现在的工作是以硬件设计的分析评价为主,所以这一篇主要谈谈我对这块板子硬件架构的初步理解。
开发资料其实已经有了初步的介绍,这里有些内容不免是从资料里搬来的,但这也 的确是我的理解过程。如果有比我还外行的同学,也可以参考下。
1,正面
我在做硬件设计分析时,尤其是针对陌生的产品、没有设计文档的产品时,有个习惯,就是先关注板子上的芯片。通过搜集芯片资料,初步理解芯片的功能,同时查询芯片的推荐外围电路设计图。拿着这些个推荐图和实物对照,基本八九不离十。现在的硬件设计,很多都已经有产品商转移到芯片商了。。
看这个板子的正面,核心芯片有意法半导体的CPU,上面有一个串口转USB芯片CH340。右边有一个触摸按键控制芯片。此外显眼的还有三个连接器,分别是牛角座,初步估计主要是CPU的一些IO口,还有一个mini USB口,一个SD卡座。SD卡座我在大学时基本就没有接触过,确实不太熟悉对这些外设存储器的读写应用。MINI USB口肯定是我后面试用时的重要工具了。
这一面还有两个晶体晶振,应该分别是供CPU和CH340使用。剩余右下角的一块电路,应该是5V转3.3V的线性稳压电路。这里就不多说了。
2,背面
背面的外设很多,有三个传感器和两个输出装置。同时还有RTC电池和复位按钮。说实话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原本我还一直保存着大学做单片机项目是存下来的一些传感器,比如湿度传感器、烟雾报警器、光敏二极管之类的。没想到这小小的一块开发板居然已经集成了这么多的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触摸按钮这些我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这次也算首次见到了。
加上灯光(LED)和音效(蜂鸣器)的配合,应该能做出非常多的“特效”了。张老师的设计真的很好,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3,CPU原理图初步分析
CPU左上角是GBR三色灯的PWM控制引脚,可以调单色亮度。PD是光敏二极管分压电压信号;下面两个ADC管脚和牛角座直连,应该可以直接读取外部模拟信号;接着两个通用IO口,BEEP是控制蜂鸣器引脚,接着两个是串口转USB传递管脚;JTAG管脚。BOOT0和BOOT1是启动模式设置管脚,后面在烧写程序时经常需要更改其电平。KEY1~KEY4就是触摸控制按钮信号;接着有A\B两个PWM信号引脚。VCC和VSS分别是供电和GND引脚。右侧,NRST复位引脚,下面有两个不同频率时钟信号引脚;下面还有ADC信号引脚和SD卡相关引脚。这些搞清楚后,CPU的手册基本可以少看一大半,引脚复用情况已经搞清楚了。
原理图中其他部分就比较简单了,除了CH340和触摸控制芯片,其他的都是一些输入输出外设的外围电路。
张老师的开发板设计的很好的一点是,给出了非常多的TP测试点,有示波器的同学完全可以通过测试具体波形,对原理达到更深的理解。
初次测评暂时到这里,下一篇讲一下试用例程的情况。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