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在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截止2020年底,电化学储能装机量达到14.25GW,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高达92%;钠硫电池和铅蓄电池分别占比3.6%、3.5%;其他储能方式作为电化学储能多元发展的一部分,占比仅为1%。
2018-2020年国内锂离子电池出货量持续增长。根据工信部数据,2020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188.5亿只,同比增长14.4%。而根据《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294.5GWh,其中,中国市场为158.5GWh。
动力电池与3C数码电池是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消费领域。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下游主要集中于消费电子、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储能领域以及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等动力电池领域。
从锂电池产业链来看,主要包括锂原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以及生产设备等。虽然动力电池需求量的递增,但各关键材料未来的市场及盈利仍存在较大差别。
锂离子电池产业链:
02088e5caad74cbc8b553f0910bee9f7?from=pc.jpg
资料来源:CNKI

我国三元材料的竞争较为激烈,2020年行业CR5约为52%,头部大型厂商之间的份额差距较小。其中,容百科技排名第一,2020年市占率为14%;天津巴莫排名第二,2020年市占率为11%;长远锂科排名第三,2020年市占率为10%。
c6c4f5d9441043bf82f7f8e0579f74f6?from=pc.jpg
从2020年负极格局来看,龙头保持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贝特瑞及江西紫宸等企业通过提升石墨化产能进一步加深一体化程度,通过一体化来巩固自身的成本优势。
c8d8ccd717ba4c58b9965a83f9837876?from=pc.jpg
资料来源:鑫椤锂电

2020年,国内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产能约30万吨/年,出货量为18.3万吨,市场集中度较前几年有所提升,主要由于国内动力电池供应环节集中度提升,其供应商主要为各供应环节龙头企业,从而导致电解液销售端趋于集中化,天赐材料市占率为17%、新宙邦市占率为222%、杉杉股份市占率为14%。
ed5c9b1b29cf45ac85ef5a9d440ef940?from=pc.jpg
资料来源:高工锂电

GGII预测2025年国内锂电池市场出货量将达到615GWh,2025年电解液需求量约83万吨,5年CAGR约34%,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磷酸铁锂产业链深度解析

2020年四季度以来随着下游需求激增,磷酸铁锂材料供需缺口逐渐扩大,叠加上游碳酸锂价格增长,磷酸铁锂材料报价进入上升通道。
磷酸铁锂产业链的上游主要包括锂源、铁源、碳源、磷酸根等原材料,中游包括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下游包括磷酸铁锂电池及新能源汽车、储能等应用。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磷酸铁锂电池环节格局更好,竞争十分激烈,行业产能过剩。但头部厂家基本满产满销,产能利用率高。高产能利用率摊薄生产成本,进一步加强头部厂家的竞争力。
30cfedfbba8b440a9699beab6cb228a2?from=pc.jpg
磷酸铁锂产业链上游:原材料
从磷酸铁锂产业链看,前驱体磷酸铁的制备是生产磷酸铁锂的关键。
磷源的主要来源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净化磷酸,另一种是使用工业级磷酸一铵,因磷酸铁生产工艺不同而异。
当前有效供应不足,尤其前驱体磷酸铁偏化工环节,扩产难度较大扩产时间较长,磷酸铁锂企业自给率难以有效提升,预计短期内供需缺口将不断扩大。
4dc937d69d37480fa848a24791c71638?from=pc.jpg
磷酸铁锂产业链中游: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正极材料对于锂离子电池性能至关重要。目前常见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LCO)、磷酸铁锂(LFP)和三元(NCM)。
磷酸铁锂克容量介于钴酸锂和三元材料中间,能量密度虽低于三元,但结构稳定,循环性能好,安全性能好,是极具性价比的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的生产通常是将原材料混合制备前驱体后,再二次加工制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由于不含钴镍等贵重金属,磷酸铁锂价格波动远小于三元材料,利于成本管控。
因工艺技术较为成熟,同质化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液相合成法的突破带来了成本上的优势,行业集中度较高。
根据SMM数据,截至2020年底,磷酸铁锂的出货量CR5为69%,显著高于三元正极的45.4%。龙头玩家依靠技术优势,形成了较高的壁垒。
2020年底各公司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份额:
8c69377cecf6480c8547cbf82bf3c996?from=pc.jpg
资料来源:SMM,万联证券

磷酸铁锂龙头玩家生产工艺对比
德方纳米:2017至2019连续三年磷酸铁锂产量第一,实现液相合成法量产,占据成本优势,与优质客户宁德时代高度绑定,目前接近满产状态,未来突破产能瓶颈后,有望成长为磷酸铁锂绝对龙头。在工艺上通过自热蒸发工艺直接制备前驱体,简化了生产的工序。
贝特瑞: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环节的固相法龙头,技术和市场优势明显。是国内较早进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研发、生产的企业,生产工艺成熟,对前驱体细化处理,同时省去干燥环节,提高一致性并缩短制备时间。
北大先行:传统液相法制备磷酸铁锂,优化了烧结工艺。
湖南裕能和安达科技:直接制备成磷酸铁前驱体,工艺相对简单,设备投入成本低。
随着行业需求爆发,叠加碳酸锂价格上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价格已经于2020年三季度开始触底反弹,产业链呈现“量价齐升”趋势。
a94d9cf07c24457795169451aeb82c8c?from=pc.jpg
磷酸铁锂产业链下游:磷酸铁锂电池等应用
从动力应用领域来看,国内主要乘用车企开始在工信部推荐批次中新增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车型。
在2019年第七批中,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10的宝骏E100开始新增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车型;在中端车型中,比亚迪汉和荣威EI6MAX也出现在2020年第二批目录中,磷酸铁锂车型占比提升,上汽、比亚迪、长安等主要厂商开始部分向磷酸铁锂转变。在以特斯拉Model3和比亚迪汉为代表的明星车型带领下提升趋势有望延续。
从新能源专用车及客车方面来看,其普遍单车带电量大,可用空间较多,对电池的能量密度需求较低,磷酸铁锂电池在新能源专用车及客车中占比基本上稳定在90%以上。
磷酸铁锂电池行业经历沃特玛事件后,集中度大幅提高,形成了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比亚迪为代表的第一梯队。
2020年宁德时代(含时代上汽)在三元锂电池市场份额为45.57%,在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份额为58.90%,双双位列第一。
b5bf4e90be434900a64a06c53c609138?from=pc.jpg
资料来源:动力电池应用分会,

从非动力领域来看,当前磷酸铁锂电池性能和使用成本均低于铅酸电池。当前补贴方案下,磷酸铁锂重获经济优势,考虑补贴后仍可实现显著降本,替代大势所趋。
2020年受5G基站建设加快以及国外家储市场增长带动,储能锂电池出货同比增长超50%,预计未来五年仍处于高速发展期,复合增速68%。预计2025年磷酸铁锂材料总需求量可达210万吨,五年复合增速76%。
磷酸铁锂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影响,中低端乘用车降本压力增加,性价比成首选因素,三元切换磷酸铁锂趋势确定,大部分车企逐步推出铁锂版本车型实现降本,铁锂渗透率持续提高。受益全球电动化趋势,磷酸铁锂市场空间广阔有望持续维持高景气。

锂电池电解液材料 ,六氟磷酸锂

六氟磷酸锂(LiPF6)虽不具有资源属性,但作为锂电池产业链中核心原材料之一,具有化工产品的周期,体现出较高的弹性。
六氟磷酸锂是电解液产业链最受关注的细分领域,在电解液中电导率高、电化学稳定性强,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主流的电解质品种,约占电解液成本的40%,价格与电解液价格呈高度相关。
同时,六氟磷酸锂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锂盐,也是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锂盐,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锂电池产品。[url=]#锂电池#[/url]
e064d12819a54d02b5739759559a5032?from=pc.jpg
随着下游需求超预期增长,六氟磷酸锂一改过去产能过剩的状态,呈现出高开工与低库存并存的局面,印证了需求已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2020年疫情过后,六氟磷酸锂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目前已达到80%。高景气下六氟磷酸锂价格也快速上涨,根据百川盈孚,截至2021年7月12日,我国六氟磷酸锂市场价格已上涨至38.5万元/吨,月度环比增长22.22%,较年初增长259.81%,同比增长431.03%。另一方面,行业库存水平持续下降,截至2021年7月9日,行业库存已同比下降71.63%。
5359b69b8b1f4ebcb28050710ad99bdb?from=pc.jpg
我国是六氟磷酸锂最大生产国
我国是继日本后第二个将六氟磷酸锂产业化的国家。
在2004年之前,日本的瑞星化工、森田化工和关东电化等海外企业垄断,当时六氟磷酸锂价格在60万元/吨以上。
2010年,日本3家企业的产能占全球产能的85%,国内仅天津金牛拥有250吨产能。
2011年,多氟多200吨六氟磷酸锂产能投产,成为国内首家正式生产六氟磷酸锂的上市公司,随后九九久(现延安必康)、天赐材料等上市公司纷纷突破技术壁垒、投放产能。
随着我国六氟磷酸锂产能快速扩张,我国六氟磷酸锂的进口依赖度明显下降,成为六氟磷酸锂最大生产国。据GGII数据,我国六氟磷酸锂出货量约占全球70%,比例高于正极、负极和隔膜,六氟磷酸锂剩余市场被日本和韩国占有。
2016-2021年,国内六氟磷酸锂产能已由1.73万吨增长至7.27万吨。
c162ce627e104b38b97fa4d697873772?from=pc.jpg
六氟磷酸锂行业格局:进入壁垒较高,龙头强者恒强
六氟磷酸锂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即使目前行业开工率、产量上行明显,但主要的增量还是集中在技术成熟、产品优质、客户稳定的龙头企业。
而且,由于六氟磷酸锂项目投资强度大,扩产周期长(普遍需要1年半以上),新进入竞争者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以及长回报周期承受能力。
国内主要生产者包括天赐材料、多氟多、新泰、九九久等。据百川盈孚统计,2021-2024年国内仍有10.86万吨产能待投。
国内六氟磷酸锂产能分布:
a7b59b6bff29480b8aeee332d270f2ac?from=pc.jpg
资料来源:百川盈孚,国信证券

动力电池和储能的快速发展为六氟磷酸锂提供增量需求
锂电池主要用于动力电池、消费电子、储能等领域,动力电池和储能的快速发展为六氟磷酸锂提供增量需求。
动力电池对锂电池的需求量最大,2020年其需求占为56%,动力电池基数大且增速快,为锂电池需求带来了最大的增量。
随着动力电池需求高速、稳定增长,在低端产能被淘汰的背景下,电池成本占比较小的电解液与锂盐涨价可期。
据CNESA测算,2021~2025年,我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规模复合增长率为57.4%,根据储能行业锂电池出货量占比和我国六氟磷酸锂表需,2021-2023年,我国储能行业对六氟磷酸锂需求分别为0.36/0.57/0.90万吨。
在全球电动化2.0大浪潮的时代背景下,锂动力电池体现出高速、稳定的旺盛需求,由此驱动的电解液与锂盐行业出现由严重过剩→相对过剩→高端产能偏紧的演变,预期在年内产品价格稳中有升,未来1~2年内六氟磷酸锂与电解液将呈现量价齐升的良好格局。

来源:乐晴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