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机环境
产品ID中定义有三块大金属件,表面MIC板上一块圆形大金属铝板,灯带上一个大金属铝环,除铝环和MIC板上铝板其它部分用挖空铝板覆盖。侧面一块大铝板。
整机ESD分析
整机表面存在四块独立的大面积金属块,需要考虑接地处理。接口部分存在DC座和HDMI座,需要考虑静电处理。
最初ESD防护的设计方案
独立静电泄放路径
顶部铝板装饰通过导电布与垂直铝板装饰件连接,垂直铝板通过弹片直接连接至DC板上面的地。MIC铝板通过弹片连接至MIC板单独的ESD焊盘,然后单独拉线到DC板上面的地。
此方案假想ESD最终都是通过DC座子将静电泄放到电源适配器,从而通过市电网络将静电泄放在大地上。紫色线路为泄放路径。
实测ESD效果,不通过
按照如上方案设计静电方案后,现象为,+/-4KV接触放电,灯带上的半边灯,无论在外壳任何金属部位放电,ESD测试一次就挂掉了(灯熄灭,重新开机正常亮起)。
高概率存在+/-4KV接触放电整机被静电打死(表面金属件和DC座子,HDMI接口都存在)。
光板测试,主板上的地平面, +/-4KV接触放电,主板不会被打死,ESD性能比整机好很多,说明PCB电路板抗静电能力还不错。
ESD整改步骤分析
LED板ESD分析:GND不良
首先分析,ESD扩散路径,不管整机任何区域都会导致左半边灯熄灭,而LED板使用的是两颗同等规格的IC,需要对比设计差异。
- 差异1:LED板采用同一组IIC,由于需要区分地址,IIC地址选择脚AD脚配置不一样。
将AD飞线串电阻,并电容,提高AD脚的抗干扰能力,ESD效果并不太理想;将两颗IC的AD脚高低电平交换,使IIC地址交换,ESD效果不会跟随IIC地址变化。
- 差异2:LED板PCB走线可能存在差异,需要对比PCB走线。
修改前的PCB图
最终根据实验现象修改Layout如下。提高了芯片GND的连通性,提升去耦电容的效果。修改后的PCB图,
整机ESD分析:屏蔽措施不足
首先,通过实验,观察到主板的地是可靠的,静电直接到主板的地平面+/-4KV接触放电不会产生ESD问题,接下来需要分析整机环境。
在试验中意外发现,主芯片在加封闭的屏蔽罩后,对整机静电有明显效果,但屏蔽罩并没有与外壳金属件有任何接触。
为什么屏蔽罩会对静电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呢?
回过头我们再看看最初的ESD处理方案。
终于,我们可以看到这款设备的不同之处,在顶部的MIC板和顶部铝板装饰中完美的构成了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同样的主板和垂直铝板装饰件也构成了一个平行板电容器。
再分析加入屏蔽罩时改变了什么?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通过实验证实我们的假想。由于主板的地对于ESD是强壮的,并且在ESD放电的那一瞬间,大地恐怕离我们的设备过于遥远,静电并不会挑这么一条路径在短暂在的ns级时间单位中释放它的能量(电荷),那么对于我们现在的设备,也只有多层地平面的主板地才能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存储ns级时间单位中释放的大部分能量。
实验1:在IC上隔更近的距离,放置一块悬空的铜箔, +/-4KV接触放电,设备一下打死。
实验2:将主板和垂直铝板装饰件之间直接通过导线连接,垂直铝板装饰件上ESD效果明显改善。
以上说明了:静电能量击中“最容易被击中”的设备,而不是我们“规划的”路径。
总结
静电现象比较抽象,需要多动手做实验,在静电实验室打上千,甚至上万次的静电。
还需要用心去观察每次放电时的现象,去假想静电在设备中的流窜路径,并去证实自己的假想。
每个设备的静电现象、泄放路径都会不同,不能生搬硬套,需要在理论的基础上不断以实际案例去丰富自身的经验,才能对静电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