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8块钱的VR眼镜来一斤!
2016年,被业内外称为“VR元年”。调研机构和媒体大肆鼓吹行业前景,三大头显(索尼PS VR 、HTC Vive以及Oculus Rift)领衔效应,使得国内外众多品牌投身其中。而作为硬件之都的中国深圳,在继山寨机、平板和智能手机之后,VR成为它眼中下一个风口。
  
  互联网浪潮下,淘宝逐步取代华强北“档口”柜台,成为新的交易集散地。如果你打开淘宝搜索“VR眼镜”,跳出来的检索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印象中价格不菲的高科技产品,怎么现在只需要花几十块、百来块,甚至是几块钱就能体验到?!
  山寨VR眼镜销量惊人
  
  据外媒Venture Beat报道,中国目前至少有100多种VR头盔,可绝大多数都是低端产品。报道中提到,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暴风魔镜通过旗下两万多家实体店销售了100万套虚拟现实头盔,平均售价为每套30美元。显然,外媒还不足够了解行情,或者说只看到了冰山一角。
  当前,市面上主流VR硬件产品主要分为手机盒子、VR一体机、PC版头盔,其中PC版头显限于PC配置要求、使用繁琐,在国内很少有厂商涉及。据深圳业内人士老张爆料,“(深圳VR)真正起量还是在今年三月份,现在基本占据了国内近五成的份额”。当然,他指的仅是手机盒子类的移动VR设备,更加繁琐的VR一体机的出货量到现在还战果平平。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来自原手机、手环等领域工厂转型做的VR盒子出货量累计已达千万台规模,成本最低的也就是几块钱。业内目前还传出,“深圳的’白牌’VR盒子比市面上大部分有牌厂商的出货量大得多”的言论。
  山寨VR是如何实现的?
  
  如果你将淘宝上售价几十块的手机盒子拆分会发现,他们的结构其实非常简单。说白了就是几片凸透镜加一个框,相当于是一个“升级版”的Google Cardboard。而为了省去工业设计和开模成本,很多商户直接套用华强北最常见的透镜片直接画图、开模,然后仿照成熟产品采购VR套料,然后进行贴牌加工。
  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结果导致山寨VR同质化严重。这些手机盒子由同套模具生产,手机盒子的模具成本通常在10万左右。模具拥有者再通过生产手机盒子出卖给商户,按个收取费用。通常情况下,模具的使用寿命在30万使用模次左右。
  另外在适配方面,由于VR算法十分复杂,很少有厂商愿意去从创建VR底层算法做起。许多号称自有算法的国产设备厂商,其实也都是直接盗用Oculus、三星Gear vr的SDK,自己做调校和更改。此外,一些根本算不上是VR的头戴并没有内置陀螺仪和加速器,功能仅限于允许用户在观看普通2D视频时能够看出3D的效果。
  “有很多新进来的厂商,根本连算法都不懂,也不懂VR。创业对他们而言,就是抄一下外形,照搬一下SDK,然后做一个分屏App,上一个众筹,刷一下单,最后骗一笔钱,然后等下一波资本热潮再转型。”焰火工坊CEO娄池点评道。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相比几千元的Oculus、HTC Vive这样的高端头显,花上几十元体验一下VR眼镜尝鲜似乎无伤大雅。这也是山寨VR目前盛行的原因之一。
    文/高清范HDPfans
来源:百度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