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8月15日讯(记者 胡劼 李丹萍)“公章是P的、订单是虚的”,近日,深交所匿名通报一起IPO警示案例,疑似指向发行人长晶科技重要文件公章系粘贴、销售订单存在事后编辑痕迹等情形,或折射出项目保荐人华泰联合证券的保荐业务执业质量问题。

业内律师告诉记者,由于长晶科技IPO申请已终止,不涉及证券的发行或交易,不属于证券法的适用范围,尚不涉及被立案调查的可能。若监管机构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中介机构有失责行为,“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对涉及的中介机构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

需关注的是,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华泰联合证券保荐的部分IPO项目或存在“清仓式分红”“业绩变脸”的情况,公司及保代亦因保荐业务收到多张罚单,暴露投行内部控制薄弱等问题。此外,近三年,华泰联合证券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逐年下滑,市场地位受到挑战。

图片.png

重要文件公章系粘贴、销售单事后编辑

近日,深交所最新下发《发行上市审核动态(2024年第5期)》(下称《审核动态》),其中,通报的一起现场督导案例中提到,深交所对某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实施保荐业务现场督导,发现发行人在发行人经销收入核算规范性方面、商誉减值准备计提充分性方面存在问题。

譬如,深交所现场督导发现,发行人经销收入核算规范性存在异常:一是发行人向经销商销售的业务单据存在异常。在保荐人收入细节测试工作底稿以及督导组抽查的经销收入样本中,存在发行人销售订单与对账单等重要支持性文件上的公章系粘贴的图片、销售订单存在事后编辑痕迹等情形。督导组要求保荐人提供异常对账单、订单的原始沟通记录和文件原件以及向经销商销售的原始物流底单,保荐人大部分无法提供。二是发行人与部分经销商之间可能存在压货安排。在发行人工作例会中,发行人实际控制人曾提及部分销售增量为压货订单,发行人经销部门负责人和相关销售人员在工作邮件沟通中提及部分订单为压货订单等。

其次,未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依据不充分。《审核动态》指出,2022年发行人收购某标的公司约65%股权,形成商誉约7亿元。2022年末,发行人在商誉减值测试时委托评估机构出具了相关评估报告,认为商誉未发生减值。

该督导案例提及的多处细节,指向已终止的长晶科技的IPO项目。深交所项目动态显示,该项目已于去年9月因撤回材料而终止审核,项目保荐机构是华泰联合证券。
图片.png
基于上述监管通报的督导案例内容,长晶科技“重要文件公章系粘贴、销售订单存在事后编辑痕迹”的说法,是否属实?

蓝鲸新闻记者就该问题向华泰联合证券相关负责人求证,对方表示已在向投行部门了解相关情况,但截至发稿,记者尚未得到更多信息。

在企业发行上市过程中,发行人及中介机构应严格遵守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确保所有提交的文件和信息都是真实、准确、完整,监管更是持续“控场”加压,力求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任何弄虚作假或者误导都是不被允许的。

对于深交所通报的督导案例,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宋国权律师认为,“本案系于现场督导中所发现,尚未公开发行上市,故不构成相关刑事犯罪主体要件或者既遂标准,但后续监管处罚、自律处分是很有可能的,比如发行人三年内不得申报IPO,发行人及实际控制人被公开谴责等。”

功承瀛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夏辉对蓝鲸新闻记者表示,由于长晶科技IPO申请已终止,不涉及证券的发行或交易,不属于证券法的适用范围,尚不涉及被立案调查的可能。“监管一直在强调中介服务机构要做好‘看门人’的角色,虽然程序上有些有瑕疵或问题的项目被撤回,但是如果监管机构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中介机构有失责行为的话,监管机构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对涉及的中介机构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从去年以来此类警示或处罚还是比较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