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年里,已经是第四次来北京了,而且每一次来,所见的人,所谈的业务,都更加丰富。朝阳的国贸、望京Soho,西城的金融街,海淀的中关村,还有在德胜国际中心的出版社,北京的一切,似乎越来越熟悉。
在北京西城金融街的星巴克,工作日的下午,外面炎热,里面拥挤,朋友从附近整栋央企的玻璃写字楼里出来,和我喝杯咖啡。
“你要不考虑下来北京发展吧,看你最近一两个月就要飞来一趟,北京挺好的。”
讲真,我一直对北京的硬件设置有不少看法。比如首都机场根本不像一座一线城市该有的样子;比如在这里晴天是宝,路上的汽车引擎盖上永远都洗不干净的样子,比如这里的交通定时瘫痪,而食品安全好像一直都是个笑话。
但必须承认,北京有最密集的资本,和差不多最牛逼和最多元的人才,有最高的特权,也有最慷慨的空间。
这里每周都可以在写字楼里听到最新的资讯,创业的经验,运营的方法论,大咖与大众的对话。这里生产着供全国人民消费的视频,炒作着大众需要的明星话题。
我的同事从香港念完书后,上海工作,又来到北京,一路空气越来越差,精神越来越好。
渐渐明白,一座城市能否吸引真正优秀的人,他们只有一个条件——前途。
而“前途”可以让他们忍受好些天只能戴口罩出门,忍受食品和水的不安全,忍受地上交通的瘫痪和地下交通拥挤的没有尊严,还有赚钱速度赶不上的房价涨幅。
而“前途”就是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最大的**,产生仿佛拥有宗教般的号召力,告诉真精英和自认为是潜精英的屌丝们,这里能成就伟业,这里能打破阶级,这里能让你的人生从此不同,你们只要做梦想的传道士和理想的雇佣兵,准备好励志的心态面对这哪怕操蛋的环境吧。
你知道在这里,多么稀奇古怪的想法,能在这里得到回应;天马行空的个性,能在这里找到同类;多大的梦想和情怀,在这里找变现的可能。
只有一线城市才能慷慨地奖励那些最疯狂的头脑和想法。
前些天看过一篇网络热文,说二十几岁在哪里对你有多重要,大致意思是,有天你离开后,这座城市的气质,会一直在你身上,陪伴着你,影响着你的的气质和想法,甚至你自己都没发现。
而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一座城市都有这样的魅惑和影响力,换过几座城后,大多数城市会在记忆里慢慢模糊褪色,渐渐闻不到它留在身上的气息,慢慢想念不起当年一起同居的岁月。
但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因为它们太丰富,太矛盾了,一面高冷,一面痞雅,如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莫妮卡,无法靠近,而你也知道每天夜里都在她怀里,听着她的呼吸入眠。
在这里看过的展和话剧,听过的分享会,聊过的牛人,遇到的傻逼,都组成混成这个城市的独特气味,冲进你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里,突变大脑的细胞基因,渐渐的,身体和灵魂,拥有这座城市的气质,就像纽约的“纽约客”。
城市和城市是不一样的,如同姑娘和姑娘也是不一样的。刻骨铭心的,终究只是内心的那一位。
如能有幸征服,能吹一辈子的牛逼。如果黯然离场,也能说老子当年也有勇气追过,也不失一段好故事,一段内心永远的骚动,在夜晚试图回忆当年身边漂过后城市香味。
这里酒吧驻唱,歌声仿佛更加深邃些;夜晚城市的灯光,繁华得更加沉重些;夜里走在马路上,气质仿佛都更佳。
上海一朋友经常引用一句话是“TISH(This is Shanghai)”。
带些对生活的戏虐,和眉宇间的不屑。你们没待过,你们不懂。
哪怕有一天,你身体离开了北上广。
从北京飞杭州的那天,晚上西湖畔,约了公众号“社长从来不假装”创始人江明。
他个人经历也是略带传奇,北京八年,算是玩公众号的第一批人,创立了公众号“路边社”,评论犀利,文字血腥,颇有大号风范,结果一篇文章因为内容敏感,被网信部直接封号。
后离开北京,回到杭州,另起公号“社长从来不假装”,和菜头不惜笔墨,特意书文一篇《习惯再见,写给路边社》,表心中念念。
离开微软,加入杭州阿里巴巴,如今自己创业。
我们沿着半个湖岸来回走着,我问他为什么离开北京。
“个人选择而已,杭州也有不错的资源,阿里巴巴都在呢,自己也算半个杭州人。” 然而他和我说着在北京的那些年,我能感觉他语气里的怀念,表情里的复杂,如同回首只有一次的青春,那样深沉。
好妹妹乐队的词——握着的手,已是昨天,还好,年轻的我,爱过年轻的你。
北京地铁的票价涨了,北京已经太大,需要把一些人“赶”出城。这挺残酷的,但是,是必要的,那些为坚持而坚持的人,北京真不是最好的归宿。
哪怕你明明知道大城市是属于精英,土壕和民工的,并不适合所有人。
但是,你就是要赖在这里。
如同汪峰的歌:
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
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里死去...
哪怕明明知道这城市不属于你,那也是你的城市,和你只有一回的青春。
即使有一天,我们离开了北上广深,这些年在城市里浸淫出来的气质,永远都留在身体的血液里,和灵魂的阴影里,挥散不去。
本文作者Spenser,LinkedIn专栏作家。个人微信公众号Spenser的二次学习日记(ID:spenserand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