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篇名为《炸机事故频发,大疆无人机折翼坠下神坛?》的文章在业内广泛流传,该文的主旨是以大疆无人机频发“炸机”(坠机)为由,认为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老大地位将不保。不过整篇文章通读下来,除了某些用户投诉的截图外,我们并未看到有客观的数据证明大疆频繁“炸机”频繁在了哪里?具体的比例又是多少?“炸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既然说到无人机的“炸机”,我们这里不妨引用2014年6月美国《华盛顿邮报》刊发的详细研究美国美军无人机事故的文章。该文整理的美国军方报告显示,自2001年9月至2013年底,美军无人机共发生418起重大坠毁事故,其中194起属于A类事故,另外224起属于B类事故(美国军方将A级事故定义为:造成飞机彻底摧毁,或根据现行标准,造成至少200万美元的财产损失。B级事故定义为:造成损失介于50万至200万美元间的事故)。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技术含量和可靠性要远胜于消费级的军用无人机事故频发?
首先是无人机发现和避免故障的能力有限。尽管无人机都安装有摄像头和高科技传感器,但这些仪器永远无法取代坐在驾驶舱内的飞行员的眼睛、耳朵和鼻子。而且,大多数无人机没有配备雷达或为了防止空中灾难而设计的防撞击系统。
其次是无人机本身存在机械缺陷,即某些无人机在设计之初就缺乏安全方面的考虑,没有经过反复测试,就匆匆进入实战。例如美国军方坠毁的无人机最常见的是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研制的“捕食者”。由于“捕食者”没有设计各种备用系统(例如只有一个引擎、一台交流发电机、一个推进器),如果其中任何一部分发生故障,飞机都会坠毁。
再次是通信故障问题。无人机主要依靠无线传输进行导航和控制,但这些技术在实用中非常脆弱,容易因各种形式的干扰而中断。一般情况下,中断几秒钟不会造成任何损害。因为一旦出现上述情况,无人机会根据编程沿圆形轨迹飞行或者说盘旋,直到通信恢复。但在最坏的情况下,它们会自动返回基地。但实际的记录显示,情况并非如此,在超过四分之一的最严重的无人机坠毁事故中,都发生了通信中断,甚至崩溃的问题。
最后就是人为的因素。美国空军研究报告指出,“捕食者”无人机的坠毁事故主要原因已从原先的硬件失效方面转移到人员操作失误方面。对此,有报告称美国空军15架“捕食者”无人机坠毁,其中12架无人机事故是由于人为过失造成的。另美国空军研究调查发现,有75%的无人机坠机是“人为因素”导致。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军用级别无人机的操作员可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其水平应该远远高于普通消费级无人机的操作者(经过培训的),更何况对于中国多数的无人机使用者基本没有经过任何的培训。例如据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简称AOPA)的不完全统计,中国的无人机目前有2万架以上,但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国持证无人机操作者仅为2142人,这意味着,约90%无人机操作者为“无证飞行”,即便如此,AOPA的数据恐怕还是非常保守的,因为仅大疆一家,从2013年至今仅在天猫的销量就超过了7万架。
我们上述列举美国军用无人机的例子是想说明,即使是技术、质量、人员等涉及到无人机“软硬件”的水平远远高于消费级无人机的军用无人机尚且存在如此高的“炸机”率(多数为人为造成),那么对于像大疆这类定位于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又当如何呢?当我们应该站在技术与市场现实的角度,以接近于客观的标准去看待一个产业和其中的厂商,而最终的检验标准自然还是市场和用户。
据Skylogic对北美无人机市场各品牌销量进行的数据统计显示,在北美无人机市场前三中,有两家无人机公司来自中国。其中大疆(DJI)已经获得了50%的份额,是名副其实的销量冠军,排名第二的是美国无人机公司3D Robotics,占市场份额为7%,排名第三的无人机厂商同样来自中国—Yuneec昊翔无人机,占市场份额4%。另据IDC统计,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中,中国公司占据了大半江山。其中不仅包括全球顶尖的消费级无人机制造商大疆,还有Yuneec、零度智控(Xiro)、亿航(EHang)等中国无人机公司。而在中国市场,大疆也占据了过半的市场份额。值得一提的是,大疆公司在去年5月最后一轮融资后,市值已达到80亿美元。虽然大疆没有公开2015年的收益,但其估计本年销售额将翻倍至10亿美元。其实这些高销量、知名度和盈利本身就是一种产品质量的明证。
就像之前提及的,从2013年至今仅在天猫,大疆无人机的销量就超过了7万架,那么仅以这个数据为标准(其实大疆无人机国内和全球的销量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从2013年至今,大疆究竟发生多少次“炸机”?或者说收到了多少“炸机”的投诉?之后,需要澄清的是“炸机”中有多少因素是与大疆自身产品有关还是操作者人为造成?既然是称大疆“炸机”频发,即便不能列举出所有年的“炸机”数量,至少也要有部分阶段的数据吧?仅凭几张用户投诉的截图就定义“炸机”频发恐怕是相当不专业和不严谨的说法。
业内知道,针对无人机(主要是消费级无人机)的迅速增长,2015年,美国联邦航空局(简称FAA)出台了无人机监管的系列政策,包括无人机必须进行备案制度,另外每一架无人机必须配备一名专业操控人员,必须获得相关的执业牌照,另外无人机必须在操控员的视线之内飞行。具体到中国,首先无人家操作人员要有航空器驾驶执照;其次航空器要有适航证书,包括国际登记证、试航证以及电台执照;最后是要申报飞行计划。通过这些政策和规定,我们不难发现,其焦点还是聚焦在“人”的身上,尤其操作者,具体到中国,更是如此。可见无人机最大的安全隐患还是在于操作者本身。不过从前述美国军用无人机的调查看,无人机的技术在未来也有待提高,即无人机产业距离真正的成熟仍有较长的路要走,这也需要无人机厂商(包括大疆)、市场和用户等涉及到无人机产业各方共同努力才好。
文/孙永杰
来源:新浪创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