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要收购ARM的消息一出,业界立马炸了。 很多人都说:“ 相对于为什么软银欠了一屁股债还以243亿英镑买下ARM,我更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ARM要把自己给卖了?
  
  ARM是当今全球智能型手机处理器市场龙头,而且放眼物联网时代,各种传感器、处理器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对于拥有丰富IP(专利)的ARM来说,有如置于不败之地,被视为是物联网的大赢家之一。不论怎么看,趋势似乎都是站在ARM这边,究竟为什么要放手这只金鸡母?
  但仔细探究,ARM的前景真的有这么好吗?
  物联网没有手机好赚,ARM成长受限
  首先,手机是ARM最主要的营收来源,同时手机也是目前终端装置市场上,数量占比最大的类别,以今(2016)年为例,手机全球出货量预估将上看19亿支。然而于此同时,不论是Gartner还是IDC的研究报告,都预估今年全球智能型手机市场成长率将会降至5~7%,首度来到个位数,而且预期未来几年,成长率恐怕也都只会在个位数徘徊。
  换言之,ARM最主要的成长动能正在减弱。
  或许有人会说,物联网的需求成长,不就可以弥补手机成长趋缓这个缺口了吗?但关键在于,ARM是一家IP(专利)授权商,而IP的价格高低,取决于底层设计的复杂度,而非绝对数量的多寡。
  试想一下物联网的情境,不论是室内使用的温度、湿度传感器,还是车上安装的速度传感器或光传感器……多数物联网装置需要的,都只是低阶产品。
  一来,在低端处理器市场里,ARM相比于其他厂商,未必具有绝对优势;二者,这些低端传感器纵使需求量庞大,最终能带进来的营收恐怕还是难以和手机、服务器或PC所需要的高阶处理器相比。
  再加上ARM过去几年来,虽然一直试图避免过度依赖行动市场的问题,积极开拓PC和服务器产品,以为公司打下第二、第三根支柱。但从结果来看,很显然ARM的努力至今还没有成效,目前在服务器和PC市场,仍然是英特尔(Intel)的天下。
  Gartner分析师吕俊宽就直言:「ARM的未来成长空间有限。」
  结合软银,一加一或可大于二
  另一方面,在物联网的世界里,处理器虽然很重要,其价值始终还是不如「服务」来得核心。对ARM来说,本身价值的提升已经受限,但对于拥有电信、游戏、电商等多元且广大服务触角的软银而言,两相加乘后,却有将整体价值再向上拉高的可能。
  乍看之下,软银是直接服务终端消费者的最下游,而ARM则是消费者几无所悉的最上游,两家似乎八竿子打不着,但事实上,这几年因为终端市场的成熟,商品差异化的困难,有愈来愈多下游业者,诸如小米、Google等,都已经开始往上游芯片布局,其中,华为近年能在手机市场异军突起,其旗下拥有的芯片厂海思,就被视为是一大功臣。
  而且软银也不只有服务,还有机器人Pepper、Micromax手机等硬件方面的投资布局。更别忘了,近来软银创办人孙正义领军的几个重大投资,都可以看到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和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这两个好伙伴。这次大手笔买下ARM,相信也会为市场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
  在前景迷茫的当下,面对软银捧着溢价43%的诱人合约来下聘,ARM大概也很难说不。而这笔交易的出现,或许也可以说是再次向一个时代说再见的时候了。(数位时代)
      软银收购ARM背后的逻辑:孙正义的“孙子兵法”
ARM“国籍”换成日本,“芯片国产化”必!须!要玩真的了!
ARM这家逆天的公司究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