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在于前天面试了一个硕士,之后他给了我一些很中肯的建议,比如对市场调研的一些质疑等等。但我认为创业公司更重要的是要重视产品本身和营销能力,至于市场的容量,套用习大大的一句话:太平洋足够大,可以容纳下中美两个大国。同理,中国的市场也足够大,只要你的产品够OK,市场容量基本不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我曾经一度非常看不起福建泉州晋江石狮一带的“土老板”,认为他们只不过个暴发户而已,虽然身家几亿甚至几十亿,穿着名牌戴着名表戴着硕大的金项链金戒指,满口土话,有点“沐猴而冠”的味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也折腾了几个公司,才知道经营一个公司有多艰难,而且能维持10年甚至30多年不倒,深感到自己当年年少轻狂无知自大,最起码,我现在觉得他们真的了不起。他们虽然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经常叫他们在子女在董事会决议上签字,普通话也说得不标准(很多人小学没毕业、甚至是文盲),但不妨碍他们成为富甲一方的大老板,旗下公司不乏中国著名高校的博士硕士为之服务。
没读书,不等于没文化。书读得不多,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限制住思想,在那个年代,靠勤劳+胆大+冒险就很容易成功的年代,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他们不会也从来没有想到怎么做市场调查,也不懂的什么市场容量,就知道中国人那么多,人多的话总要穿衣服穿鞋子,先干着再说,一边干一边学,能赚到钱就继续投入在生产,滚雪球发展,不赚钱就改行,就那么简单。
以前有句话很流行,有7成的把握就要去干。但是被一个著名的人物(忘记名字了)一句话说透了:人家有4成的把握就去干了,等到有7成的把握,机会还会是你的吗?有三成的把握你就要去干。多么振聋发聩!无知者才能无畏,像阿甘一样奔跑,虽然不知道最后的结果会怎么样,但是我已经出发,我已经在路上。。。。机会总是在算计、调查、盘算、等待中失去。看准了,先干再说,人为什么伟大,就是遇到问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在来解决,还没遇到的事情,你想那么多干嘛。
反而,书读得多,什么东西都要算计、调查来调查去,分析来分析去,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个事情风险太大,干不了。干都没干,就得出不能干得结论。在实践中摸索,在探索中实践,才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现在,你明白了吗,一个人口不到200万人的晋江市,诞生了15个上市公司,这些名词你肯定听说过:安踏、利郎、七匹狼、柒牌、九牧王、特步、匹克、361°、富贵鸟等等。所以,不奇怪很多名校的毕业生拿着几十万上百万的年薪,他们的老板不乏都是连名字都写不好的“土老板”。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像当初李嘉诚、霍英东、陈丽华、鲁冠球、曹德旺、杨国强、宗庆后、何享健、牛根生读书不多的富豪,他们所当年所经历的野蛮式增长的时机已经不复存在。但是有一点不会变,那就是行动。不管是如何精准的大数据调查,也只能是一个帮助你决策的因素而已,成功的商业模式决对不是靠市场调研得出的,而是靠创始人的商业敏感和对未来的判断,以及专注、坚持和不懈的努力。
再次说明一下,读书不多,不代表没文化,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中国这个以人情为纽带的社会,很多时候,人际关系是第一生产力,恐怕情商和智商才是能否成为大老板的一个充要条件吧。
文/庄崇沣
来源:头条号/跨境电商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