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财经 文 | 小师弟
  从“曹德旺跑了”到今天的“曹德旺傻了”,媒体的爆料颇有些“幸灾乐祸”的感觉。“出逃”的中国民营企业代表,在美国俄亥俄州耗资10亿美元,寄托厚望的福耀玻璃厂却在美国遭受了“虐待”。
  
  为什么要“出逃”
  事件从去年年底被媒体炒起来,著名的“曹德旺跑了”的话题引爆了全中国所有的财经圈。记得当时曹德旺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曾经专门说过:中国实体经济的成本,除了人便宜,什么都比美国贵。美国的综合税务比中国要低35%。土地基本不要钱,能源方面也比中国便宜不少,电价是中国一半,而天然气只有中国的1/5。总的来说,在美国会多赚百分之十几。”当时一言既出,引发了全社会讨论的浪潮,之后曹德旺就万里赴戎机,走上了他征战美国的时代。毅然离开中国故土的福耀玻璃,远赴万里之遥的美国俄亥俄州,花费了十几亿美元,将原先通用汽车所遗弃的废旧厂房翻新改造,雇佣了一大批美国工人,开始中国玻璃美国制造轰轰烈烈的道路。
  
  遭受“虐待”的根源
  好景不长,曹德旺“借壳生蛋”,利用废弃通用汽车厂改造的浮法玻璃厂投产至今不过3年,却已遭遇了联邦职业安全与卫生署(OSHA)“违规操作”罚款、联名上诉、“闹工会”、员工投诉种族歧视等一系列麻烦。
  这些“乱象”的来源恰恰就是美国的工会制度,工会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罢工,甚至是只要工人觉得自己待遇不好,就会罢工,因为他们知道只要罢工资本家就会妥协。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于无论是通用、福特这样的汽车巨头,还是福耀玻璃这样的玻璃业巨擘,其生产成本都是按照小时计算的,生产线每停工一个小时所带来的损失都是巨大的。但是,这样的结果就导致罢工成了恶性循环,工人不断地提出条件,不同意就罢工,这个有点像一个完全不懂的节制的孩子,不给糖就哭,然而美国工会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的。
  美国企业家发现了工会对于美国企业的重大影响,宁愿把产业转移到别国去,也不敢留在国内给工会肆意妄为。所以,曹德旺这步棋其实并不高明,想想也都知道,美国的制造业水平在很多领域是远远领先于中国的,既然美国的成本那么低他们还是要在其他国家建厂呢?原因就在于美国的固定成本或者显性成本很低,但是工会这种隐性成本却是企业难以承担的,这也许就是真正的原因所在。
  
  国外的空气并不“甜”
  既然玻璃厂定在美国,又靠近全球最大整车生产基地和最大汽车消费市场、汽车文化生成地,美国是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又是联邦制国家,在纯商业经营活动中,政府只能通过税收等手段间接调节,不能直接干预,本身是符合一定的市场规律的选择;但是美国拥有世界上最活跃的工会,和独特且时间、精力充沛的脱产“工会贵族”,汽车产业又是美国工会的“重兵集结地”,但是曹德旺对市场的研究可能单纯的停留在了赋税的问题上,忽略人文和社会现状。企业“出海”投资或并购,文化差异将是面临的一个重大障碍,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因为把握不准东道国产业环境、当地文化和政策法规而吃亏“碰壁”的,绝不仅只有福耀玻璃一家。
  
  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并没有错,从“自身素质”再到“生长环境”,也就是说选对地区,尤其选对熟悉当地的法律和合作机构,非常重要。在发达国家投资办厂,如果可能,应该和当地的政府、教会和工会等事先沟通,甚至达成长期合作的协议,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如果他是去“一带一路”沿途发展中国家投资兴建中国市场竞争激烈的传统产业工厂,难度小一些,他还可以享受到中国正在逐步消失而存在于这些国家的人口、土地和政策红利。假如在产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能够有政府的引领,那产业的发展将会更好。
  曹德旺的“出逃”没有错,就像他自己口中所说,要摆脱掉国内企业的“精神枷锁”,美国的税收政策更适合企业的发展,而赴美办厂路走的不顺畅也揭露了一个潜在事实:中企出海不能沿用国内现状的惯用思维。
  曹德旺的“出逃”也错了,就是这样的国情已经让他身家几十亿,“中国制造”成本优势和投资环境依然很强。曹德旺本人也澄清过,他的玻璃制造不会离开中国。能够支撑更高的税费,反而说明“中国制造”的附加值相对较高。况且中国已经走向“降税费、涨工资”的道路上。
  外面的世界固然精彩,“走出去”就要走好,走不好就不如“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