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版主发了矿石收音机的贴,不甚了解这个东西,感觉还蛮有味道的。
  【科普】几种典型矿石收音机的性能特点与工作原理
            【科普】几种典型矿石收音机的性能特点与工作原理 消费电子与智能设备   
   
     矿石收音机装置比较简单、可靠,用料节省,适合于初学的无线电爱好者制作。现将它们的性能、特点和一些制作数据介绍在下面。   单回路矿石机  只用一个线圈,与天线、地线间的分布电容量组成调谐回路。用分线钥在线圈的抽头上变换圈数来改变电感量,就可以改变谐振频率。由于天线直接交连在调谐回路上,电能量的损失小一点,所以灵敏度较好,但是调谐的范围比较窄而且比较粗糙,因此分隔电台的能力(选择性)就较差,只适宜在电台不多,而各台频率又不太接近的地方使用。线圈L用40毫米直径线圈管,用直径0.45毫米漆包线共绕100圈,在10、20、30、40、50圈处抽头(播音台频率比较高的时候可在第60、70圈处多抽两个头)。   双回路矿石机  这种矿石机可以改善选择性,它的天线回路和调谐回路分开,避免了相互之间的影响,由于采用可变电容器,使调谐均匀细致,适合电台较多的地方使用,分隔电台的能力比上一种好。  初级线圈L1用直径0.315毫米漆包线,在直径30毫米线圈管上绕35圈。  次级线圈L2用同号线在L1的线圈管上,离L15毫米的地方绕128圈。   磁性天线矿石机  它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都很好,这是因为线圈绕…   
   
  得空可以做一个。
  矿石收音机制作详解.pdf (7.8 MB)
  确实是一代人的回忆。翻到这位前辈的回忆记述,感叹时光流失。。。
  
汉网zpxu003http://bbs.cnhan.com/thread-20547808-1-1.html
闲暇之时上网溜溜,偶尔发现一个矿石收音机的帖子及照片,十分兴奋,几十年前的老物件在这儿又有了踪影,如同老朋友的偶遇,喜悦之情难以言表,也勾起我无限的回忆。
说起来是上个世纪的事了。1957年我正在上初中,那时,同学都住在学校附近,放学以后,到同学家里去玩是常有的事。一天我到一位住在铜人像(汉口人的俗称,指位于民族路民权路口的孙中山铜像)附近的同学家里玩,看到饭桌上放着一个小木盒,墙上挂着一副耳机,当时也不认识,感到很好奇就问那是什么,我这才知道这就是矿石收音机。他把耳机戴在我的头上让我听听,声音虽然不是很大,但却十分悦耳。在那年头,有电子管收音机的人家是极少的,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偶尔会在两节课后将收音机抱到教室里,让同学们听听少儿节目。在当时就应该是上等的听觉享受。
矿石收音机的魔力使我激动不已,感到其中奥妙无限,就这样一个东西能听到电台的声音,太奇妙了!从此就有了探索的欲望。好像站在藏有宝物的洞口,却不能进去采摘,要想获得通行证,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看书,先是借同学的“怎样装矿石收音机”来看,把有内容摘抄下来。另外看书可以到书店,那个时候,尤其是星期天,书店里的人较多,你老是看书而不买书,营业员也不高兴,过了一阵子他就会说你,“小朋友,不要紧看不买,要照顾一下大家!”我也就只好再换一个书店再看。江汉路和交通路一带的书店比较集中,交通路的旧书店很是吸引人,碰倒既便宜又实用的书就赶紧买下。其次是物质上的准备,小时候,家里并不很富裕,每天早上是五分钱过早(武汉人称吃早餐为过早,一般都是在外面买着吃),当时的五分钱可以买一个面窝(三分钱)和一对发米吧(两分钱),要想买书和器材就只有从过早钱中省出来。
到市场去淘器材也有很多乐趣。民众乐园多对面的永安市场是去得最多的地方,有不少旧货很是便宜,继电器上的废旧线包拆开来漆包线就可以绕调谐线圈,当然要事先估计漆包线的号数,在那里买东西的人较多,有不少也是无线电爱好者,相互之间很容易进行探讨和交流。在硚口还有一家民主市场,这里卖的东西少一些,去的也少一些,另外就是江汉路的五金交电商店,这是汉口最大的卖无线电器材的商店,位于中山大道的江汉路口,商品很正宗,在计划经济年代,价格也很适中。但对于穷学生而言也常常是望洋兴叹,不过可以饱饱眼福。有时候它也卖一些等外品,业余品,有时候也会忍痛解囊。位于六渡桥的百货公司门市部(俗称为六门)也有一个五金交电柜,也偶尔去去,但一到星期天,那里的人更多,挤得你连柜台都难以看见。我也曾经自己做过矿石,把铅块锉成粉,到化工商店买一点硫磺,把两种粉末按一定的配比混合均匀,装在小瓶里放在火炉上烧结,就可以得到可用的矿石了。整个收音机上只有可变电容器和耳机是买的,其他全是自己做的。这实际是逼的,穷有穷办法,不经意之中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矿石收音机的天线是很重要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收音的质量。那时候我家住在一栋两层木板房的一层,我家的那间房正好面临小巷,天线只能装在屋顶上。木板房的屋顶是青瓦,踩上去瓦就破了,为此还动了不少脑筋。仅靠我们这栋房的邻居是一座仓库,它的高度与我们这座房相差无几,这样就可以从二楼的天窗爬到仓库的顶上,通过屋脊爬的我们家的顶上较近的位置,这样就可以不踩到青瓦上。终于把天线装好了,当从耳机里听到声音时,那种快乐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看到自己动手,屡受挫折而最后成功的作品,一连几天精神度很兴奋!
自从爱上了无线电,就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学习物理,数学也特别有劲。有时也把无线电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向老师请教,与同学探讨。
1960年正是困难时期,学校强调劳逸结合,学习的负担也大大减轻。晚上经常停电,矿石收音机不用电,成了那没有电的夜晚唯一的寄托。1961年当我上大学时,二极管已经是较为便宜了,用二极管代替矿石效果就好多了。在大学里被安排在上铺,收音机放在枕头边,没有办法拉天线,就用一个小容量的电容直接搭载到灯头的地线上,效果也不错。由于高架床是木制的,宿舍地板也是木质的,宿舍又在二楼,从未出过安全问题。晚上宿舍到时熄灯以后,我的矿石收音机依然勤奋地工作着。
在矿石收音机的基础上又开始装再生式收音机,从一个电子管到二个管,直到五个管的超外差式收音机。参加工作以后,就开始玩晶体管的了。我工作地点在武昌青山,那里的旧货商场比较少,玩伴也比较少,我几乎是每个休息日都跑回汉口,依然是逛书店,淘旧货,装了一台七管外差式收音机,后来我的工作调到了四川,回武汉探亲时把收音机带到了四川,由于工作地点是大三线,也就是大山区,收音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七十年代我回到了湖北的一个县城,那时,北京电视台已经开播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汉口看到有无线电爱好者用阴极射线管(示波器上用的)装的电视机,虽然屏幕很小,我仍然感到十分惊喜,又让我动心了,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看书找资料,托人到外地购买等外品的器材(如显像管等),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可以代替的器材,如中周,高压包,电源变压器,腐蚀覆铜板等,请朋友们帮忙,加工金属底板,电镀金属器件。我的一台晶体管电子管混合式九寸电视机终于大功告成。我调试天线的方向,女儿在监视电视的画面,她指挥我:“再转一点点,好了!”这种情景至今还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在那时,电视机是稀有之物,尽管我的电视机是“土产”的,地方差转站的差转质量也不算好,但仍然吸引了不少“观众”。
改革开放以后,大学恢复招生,我就调到大学里从事教学工作了,用朋友们的玩笑话说,终成“正果”了。忙教学,忙科研,忙管理,再也无暇顾及我曾经钟爱的无线电了。为了安抚这难以割舍的情谊,我一直都订着“无线电”杂志,经常翻翻,以解思念之渴。
五十多年过去了,科学技术有了惊人的进步,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改变了电子产品的组装技术,过去的科学幻想如今已有部分成为现实。再也不可能也不用回到用电烙铁进行手工安装矿石收音机的时代了。如今怀念矿石收音机是因为它在我懵懂的年代激发了我的求知欲望,不经意之间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其作用是无声的,其过程是自然的,其影响是深远的。如今的青少年有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学习和动手能力的训练有了更高的起点,实在是羡慕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