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的无人驾驶大战中,玩家越来越多,而且竞争的态势往往是多边的,几乎任何一个垂直场景里都会不时冒出新面孔。而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竞争重点也开始发生微妙偏移,由以技术为核心,渐渐转向商业化运营和应用场景落地之争。毕竟,这才是这场汽车工业革命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103.jpg
最近,Uber 的自动驾驶致死事故和特斯拉的 Model X 事故引发了很多讨论。一个核心议题是,当这项新技术从前期的技术测试逐步走向落地时,除了技术本身之外,人们是否已经对其做好了充分准备。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事故和危险的状况不会让技术发展的脚步停滞,相反,这更让产业界意识到,是时候到了让技术真正落地的阶段了。
而自动驾驶从测试到落地可能比很多人想象得都要快。加州最近发布的一项新规,则将允许自动驾驶汽车独自接送乘客,无需配备人类司机。3月上旬,来自于Roadstar.ai的L4级无人车则开上了深圳的街头。尽管此前Roadstar.ai已经在硅谷进行过多次路测,但这些路测地区大多是守规则、行人和自行车较少的路段。而此次在深圳的路测,路况则复杂得多,且车流量、人流量也更多,偶尔还有外卖小哥的电动汽车横空闯出等种种突发情况。据介绍,目前Roadstar.ai已经在日本,欧洲和美国均有一些和当地车厂/Tier 1的合作项目落地。无论如何,Roadstar.ai的实地路测,在大部分业内人士看来是十分有意义的,更多真实道路的交通测试能够加速商业化的落地。
上述这一切的进展,都进一步剑指无人驾驶的落地场景。不过,对于乘用车来说,要真正落地,的确还有很多问题,目前业界普遍有共识的是,在商用车领域,无人驾驶最有可能率先落地。事实上,在一些应用场景上已经有所突破。
比如,针对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场景应用,或许将是无人驾驶落地应用最早看到希望的场景,很多创业型公司押宝于此。4月1日,一家硅谷的无人驾驶新面孔获得加州无人驾驶上路测试牌照:Gatik.AI。公开信息显示,Gatik.AI成立还不足一年。其三个合伙人出自CMU机器人研究所。此外,像Udelv、Nuro、Starship等几家硅谷创业公司也都将主战场放在“城市最后一公里”这样的细化场景。比如Nuro.ai团队打造的一款不载人、只拉货的Level4全自动无人配送车,已经开始在美国落地,进行短途的货运配送。从官方公布的信息看,Nuro设计的无人配送车,车体尺寸约为普通轿车的1/3 - 1/2大小,车身两侧均是可以打开的货仓。车辆顶部架设有一台16线或32线激光雷达,而围绕车顶和车身一周,布置了8个或以上的摄像头。在Nuro展示的测试视频中,无人配送车可以在模拟的道路环境中,完成红绿灯识别、行人识别、自动变道、以及自主通过四向停车路口等操作。
Nuro官方透露,上述无人配送车历时17个月研发,其电动车硬件系统和无人驾驶软件全部由Nuro团队自行设计研发。并且,很有意思的是,这款配送车的设计环境并不限于低速园区内或者人行道,而是可以在绝大多数城市内的地面道路行驶。
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极大的改善这些体验,降低最后几公里的物流成本,做到每一个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收发物品,也可以帮助商家合作伙伴改善用户体验。事实上,盯住这一领域的可不只是创业团队,亚马逊、京东、美团等电商巨头也早已有了规模不小的无人驾驶或无人配送研发团队。
除了送货,限定区域内的无人驾驶也是目前“最后一公里”的场景应用中比较看好的商业化方向。比如,企业园区、校园、观光景区、机场、大型停车场等一些区域内的封闭的公交线路。业内人士指出,在现在的技术及政策条件下,无人迷你巴士是近期无人驾驶最容易取得突破的领域,因此,国内外许多公司致力于该领域的研发和投入。
当然,除了“最后一公里”,共享汽车运营或将是一张更大的“饼”。硅谷如Waymo、Cruise以及Uber等公司,国内如滴滴、景弛等公司,都对这条赛道觊觎不小的野心。同时,很多传统车企在向智能网联化迈进的转型中,不少也都将宝押在共享汽车运营上,或者更确切地说,车企们正试图向服务运营和提供商转型。比如,通用已经宣布在 2019 年推出针对共享出行的自动驾驶车型。
近日在一个智能网联汽车的论坛上,腾讯智能平台产品部战略及商务总监王志刚就对汽车电子应用网表示,最近一两年他们和很多车企的接触中,就发现对方在智能化应用上的需求,“很多车企在这部分上的预算都不小,因为未来光卖车不赚钱,而要卖后续服务。开发出‘杀手级应用’是下一阶段汽车智能化发展的关键。”
4月12日,腾讯与长安宣布成立合资公司,腾讯占股51%。长安汽车发布的公告里显示,双方合作的业务领域包括:车联网平台开发,包括但不限于:开发车联网操作系统,搭建并运营车联网 TSP(车联网服务平台)平台,设计车联网内容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像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早已经都不同程度地“杀”到了汽车产业的变革赛道上。不仅相继成立了自动驾驶研发团队,还分别通过资本参与,在新造车领域圈定阵营。其中,最具备落地能力和可预见性的,就是 BAT 在智能汽车车载系统方案(OS)上的研发成果,其能直接为巨头们的服务生态开拓入口。阿里的AliOS,正以斑马智行为落地产品在汽车行业渗透;而百度则推出了小度车载系统,与其自动驾驶平台Apollo协同呼应;腾讯则祭出了“AI in Car”方案,与长安汽车组建合资公司推动整体方案落地,并且将自身定位为车企配角,以期以最小的野心谋取最大的阵营。
对于未来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化落地路径,尽管各家都还在摸索中,但是这条革新赛道上的多种方向都将势必同时影响很多移动和固定场景。而汽车也已从一件技术性的商品转化成社会性商品:确保着个人出行和社会参与,塑造着城市和地貌,并且构建着时间和空间思维结构。
来源:汽车电子应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