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是事物的动向,是事物的未来。不了解趋势,只顾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就会走很多冤枉路,做很多无用功。作为采购不能只是被动接受需求部门的指令,甘于成为一个“服务部门”,应该多多关注趋势,这样才能给公司提供更多建议,创造更大价值,使采购部门成为一个“增值部门”。

通过一定范围的调研和在企业培训咨询时的观察与访谈,我发现,2018年采购人应关注10个趋势。

1、 采购越来越专业

我写了一本书叫《如何专业做采购》,两年印刷7次,应该算是畅销书了。我想这不是因为我写得好,而是人们更加重视采购尤其重视专业采购了。我们不再把采购简单看成“买东西的”,而是意识到采购需要专业、也必须专业。这几年采购老师数量在增加,课程需求量也在增长,很多老师全年课程排得满满的,充分说明了专业采购需求旺盛。未来采购一定需要专业,我认为原因有二

一是我国低成本优势已经走到极致,产能也严重过剩,现在亟须转型和升级。转型意味着生产新的产品,升级意味着生产价值链更高端的产品。两者共同意味着采购的产品更加复杂,技术含量更高,采购需要更加专业。

二是现在很多外企撤离,低端制造业转移,高端制造业回流,内需不足,出口乏力,投资拉动难以为继,再加上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接近80万亿元,此时中国经济增量极其有限。此种情况下,开源困难,节流变成企业盈利的重头,采购地位会更加凸显。

2、 懂技术的采购更吃香

中国采购商学院与猎头公司有一些互动,从他们提供的数据看,企业越来越欢迎懂技术的采购。我到许多公司培训,有很多技术岗的人转行做采购。

要降低成本,不是简单降价,这已经是采购人的共识。低价竞争让企业苦不堪言,消费者也受害无穷。如何降低成本呢?需要采购与供应商一道寻找降本空间,懂技术的采购与供应商交流无疑更具优势。

3、 战略采购岗位在增加

在岗位设置上,我们看到“战略采购”岗位在增加。猎头公司给出的数据证明了这一点。这说明企业要求采购不能只是盯住眼前,要有未来,有公司战略。不但要有采购战略,还要有战略采购。

过去,“战略采购”多见于外资企业,它们规模比较大,跨国经营,常常按照品类设“战略采购”岗,由一个负责人统领,对全球某个品类供应市场做调查,继而针对不同品类制定相应采购战略。

现在中国企业发展了,尤其一些成长性的民营企业,不但跨区域,还跨领域,成为一个集团性的公司,有的已经成为跨国公司。一些有管理远见的领导人意识到,再继续原来的粗放式管理不行了,需要学习跨国公司的优秀采购管理策略。

这几年,来自民营企业的战略采购咨询项目显著增加。当然,也有来自国企的咨询项目,但国企的采购咨询往往聚焦在合规方面。

4、“互联网+”采购

无论你乐意不乐意,承认不承认,“互联网+”都正在改造各行各业。国家也希望通过推动“互联网+”让管理水平有一个跃升,赶超发达国家。采购供应链领域毫无例外,很多IT公司、各类组织协会跃跃欲试、纷纷试水。作为采购专家,我受邀到几个IT公司组织的论坛演讲,探讨的都是“互联网+”采购的话题。这些企业有的尝试网络对接供应商,期望对接更精准;有的尝试采购流程IT化,让流程更阳光;有的与供应商ERP对接,提高需求可见度。我相信,这其中一定会诞生伟大的公司。

5、 小批量、多品种是常态

许多采购抱怨客户总是小批量、多品种,其实,这已经成为常态,并且还是一种趋势。人们喜欢追求个性,就一定会形成小批量、多品种。随着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满足成为可能。

以前是B2C,未来是C2B;以前讲究规模化、标准化,未来一定讲究定制化,并且是大规模定制化。比如,从汽车行业来看,最早是手工敲出来的个性化产品,后来福特发明了生产线,开发了模具,产品标准化,工艺也标准化了,成本大幅降低,轿车进入了家庭。随着发展,丰田觉得这样还不够,应该还有很大改善空间,因为日本资源紧张,必须一切都要省,消除一切浪费,由此诞生了丰田生产方式。但是,如何解决个性化需求,丰田方式解决不了。但现在宝马慕尼黑总部已经可以定制生产汽车了,其他企业也在探索。

6、职能外包在增加

作为管理咨询师,我受邀参加过一个CHO论坛,人力资源专家们一起讨论得出一个结论:15年后许多HR岗位会消失。为什么?因为一切都有外包专业公司。采购岗位也不例外。

采购岗位外包有多大可能性呢?寻源,可以借助外部专业公司;评估或认证,有专业公司对质量体系流程更了解;对供应商帮扶,外部有大量专家共享;采购比价,可以由专业数据公司提供。

7、 战略降本优化价值链

天天降本降价,企业已经苦不堪言,甚至有些厌恶。网上也流传“人民日报炮轰最低价中标”。那么未来成本控制将往哪里走?我想会走向战略成本管理和价值链优化。这意味着要考虑降本是否有利于公司战略、是否有利于客户满意度提升。如果没有,这种降本就没有意义。

波特价值链模型把企业各种业务动作分成“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支持活动通过基本活动创造价值,基本活动直接创造价值。如果做的事情不能增值,不能增加客户满意度和客户体验,这些活动就没有意义,就应该取消。同时还可以与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进行比较,有针对性地优化价值链;也可以对价值链进行整合,以提高企业供应链竞争力,从价值链的角度改造优化供应链。说到底,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就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

8、 供应商帮扶在增加

供应商是企业资源,靠淘汰供应商已经没有出路,必须辅导供应商,把供应商培养成所需要的供应商。成长迅速的民营企业更加能体会到这一点。方太、美的这些年迅速发展,供应商已经跟不上其发展速度了。淘汰,市场没有满足要求的供应商,而且这些供应商都是伴随其成长的,无论从情感还是从现实外部资源,都不能轻易淘汰供应商,只能帮扶。

其实,不只民营企业,国外大公司早就这样做了。比如,丰田、雅马哈甚至组建了专门的供应商帮扶团队。

近几年,我接到很多“供应商提升”“供应商帮扶”咨询或微咨询项目,相关培训就更多了。2017年我给一汽大众供应商进行了32场培训,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汽大众为它的800家供应商采购人组织的“供应商管理提升”培训。

9、 供应商关系更紧密

由于互联网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企业间的联络越来越多;定制化增加及对客户的快速反应,企业间的数字化必须对接互联,以增加需求透明化;优秀供应商资源匮乏,与供应商之间形成了战略关系,信息共享成为趋势;“工业4.0”的发展必然要求供应链协同,单独企业的4.0不足以形成全面竞争力,必须与供应商协同才能形成1+1>2的供应链协同效应……上述种种,要求采购人必须采购协同。

10、更加重视社会责任和供应风险

供应风险管理是企业现实所需。如大家熟知的舍弗勒事件。舍弗勒是一家大型汽车零部件公司,为众多汽车整车厂供货,它有一家供应商在上海,由于环保问题被关闭整改,这是独家供货供应商,导致舍弗勒没有供应商了,众多整车厂面临停产风险。

社会责任风险是未来社会的要求,这种压力来自内部,也来自外部。中国目前GDP排名世界第二位,仓廪实而知礼节,开始关注生活品质了;另外,中国出口产品以前是低成本,现在逐渐走向高品质,对国外企业形成了强烈冲击,这些国家如何保护本国企业?除了关税壁垒、技术壁垒和环保壁垒外,恐怕会关注中国产品低成本是如何形成的。

来源:《进出口经理人》杂志 201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