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ern Digital 今年推出新一代的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高效能固态硬碟,当时除了标准版本外,还有与知名散热设备商 EKWB 合作、预装散热片的版本,对于传输性能极高的 NVMe SSD 而言,如何降低持续运作的发热相当重要,而这款由 EKWB 负责散热片设计的特别版本,也是因应高性能固态硬碟需求而生的原厂强化版本。
▲ 1TB 容量是当前相当超值的大小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散热片版的主体与先前所评测的标准版本相同,都是採用新一代的 64 层 3D NAND 颗粒,搭配 WD 新一代固态硬碟控制器,支援 PCIe Gen 3 x 4 ,此次测试的容量也恰与前一次测试无散热器版本相同,都是 1TB 版本,而目前市场上 1TB 的 NVMe SSD 也渐渐调降到消费者的甜蜜带,以容量、性能论,是值得考虑的储存容量。
▲虽然 1TB 的 SN750 仅有单面颗粒,不过 EKWB 散热片仍完整包覆前后 PCB
▲基础性能与无散热片版相同,皆由写入约 3,400MBps 、读取 3,000MBps 的表现
由 EKWB 设计的散热片将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包覆于其中,前后都有被完整的覆盖,虽然 1TB 版本的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仅有单面颗粒,但较大的散热片总面积也有助将热发散。至于性能部分由于颗粒与控制器与标准版本相同,就不特别强调表现。
▲此次搭配的是技嘉的 X570 AORUS MASTER 主机板,照片中的原厂散热片测试时会拆卸下来
此次也藉由搭配 AMD 的 Ryzen 9-3900X 处理器搭配技嘉 X570 AORUS Master 主机板作为测试平台,对照组则是无散热片版本的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同时笔者并未将 X570 AORUS MASTER 预载的单面式散热片锁上,维持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一般版本裸片测试。而 EKWB 版本配置在离 GPU 较近的第一槽,标准版于第二槽。
▲ EKWB 版本满载仍控制在 50 度
▲无散热片版一路飙升到最高 57 度
在开放平台的情境下,两者在待机都维持 39 度到 40 度左右的温度,不过一旦进入高密度存取的工作负载,两者就开始出现有否安装散热片的差异了,在连续达到 100% 的连续写入或是读取下,可看到 EKWB 散热片版本的发热仍可控制在 50 度左右,但无散热片版则一路飙升到连 CrystalDiskInfo 都转为红色的 57 度以上,若在封闭机箱环境恐怕更为严重。
▲ SSD 若持续维持高温性能也会大打折扣
温度提升有差吗?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不见得会感受到,可是若是对于有强烈连续读取与写入的族群,例如内容创作者、影音剪辑等,高度发热的储存装置会显著影响性能,尤其当代的 NVMe SSD 都是直接连接在主机板上,除了本身运作的高度发热外,还会受到邻近元件发热的连带影响,像是此次无散热片的标准版本温度较飙高的相当明显,且即便测试拉长到 32GB 的持续读写时间也不算太长,但内容创作者很可能动辄数小时高度负载,让 SSD 持续维持在危险温度也会导致性能显著下滑。
▲封闭机箱环境对 NVMe SSD 散热会是更严苛的挑战
虽然笔者此次测试的环境是在全开放环境,仅有 CPU 风扇与 GPU 风扇进行运转,与真正消费者装机的环境不同,不过在一般电竞级与内容製作的高阶机箱环境,势必会有风扇辅助散热,即便封闭机箱内聚热效果更明显,若搭配有高散热效率的散热片,也较裸片的 SSD 温度更容易控制。
▲ 1TB 版本是当前较主流的规格
虽然市场上亦有零售的 M.2 规格 SSD 散热片,但 EKWB 设计的原厂散热片不仅效果不差,质感也比起不少零售散热片更好,低调但充满科技感的外观,即便本身并未搭载 RGB 同步光效,在其它元件的光线照射仍能呈现酷炫的质感。
▲虽然散热片版相对更稳定、但也要留意安装环境能否搭配使用
不过预装 EKWB 散热片的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虽然较标准版本表现良好,但也由于散热片设计对于笔记型电脑、部分採用大面积统一散热片的主机板会有安装的干涉问题,在购买前仍须评估装机的设备是否能搭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