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单个元件的抑制效果不能满足所有过压保护的要求。因此,通常将多个元件并联以覆盖所要求的范围。如前所述,压敏电阻或者抑制二极管对大多数DC-DC应用来说是合适的过压保护元件,但是有时为了充分保护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需要同时使用这两种元件。压敏电阻可承受的电流较高,钳位电压也较高。另一方面,TVS二极管的切换速度很快(在ns级)并且VBR可以设定为较低的值,但同时额定功率也会因此受限。一般的规律显示一个保护元件的反应速度越快,它所能接受的功率就越小。对于一个完整的OVP,这意味着保护机制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安置,能够处理最大电流的元件必须安置在最前面。图4.11是一个典型的保护电路。

图4.11是一个多级的OVP网络。串联保险丝在压敏电阻(V)过热或者失效时防止形成短路,否则压敏电阻将吸收输入过压电涌所产生的大部分能量。在压敏电阻响应之前,输入电压被TVS元件和串联的限流ZS限制。最后输入电容吸收剩余的脉冲能量。

如果输入尖峰的能量特别大,可以并联TVS元件以分担电流。但是不建议并联压敏电阻,因为它会加倍完全失效的概率。选择更高额定功率的元件一般比添加元件的效果来得好。
从成本的角度考虑,ZS可以是电阻。但是必须注意,它是串联在输入端的,正常工作时也会有电流流过,整体效率会因此受损。更好但也更贵的方法是一个扼流圈和一个100毫欧左右的电阻串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