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在酒店提供咨询送货服务、在餐厅传送菜肴、在工厂车间搬运货物、在手术室精细操作……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宋晓刚接受经济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蓬勃发展,当前已进入重要窗口期。“十四五”期间,自主机器人品牌要抓住这个机会,尽快把产业链薄弱环节补上,把“卡脖子”问题解决,实现高质量发展。


应用场景逐渐成熟


我国机器人的研发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但从2010年才开始产业化进程。在产业化带动下,整个行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2020年中国机器人产业首次突破千亿元,中国已成为支撑世界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辛国斌介绍,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已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2020年装机量占全球总量的44%。同时,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的发展潜力也开始释放,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制造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29亿元,同比增长41%。


“目前,我国自主品牌的机器人已经在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整机集成应用、标准检测认证等方面初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基本能够满足我国工业量大面广的基本需求。”宋晓刚表示。


宋晓刚分析,一方面我国制造业的规模世界最大、工业门类最为完整,已经具备向高质量制造发展的能力和基础;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红利下降,用工成本增长,倒逼各行各业向智能化转型。在高质量发展和转型过程中,我国制造业对机器人产业产生了极大的市场需求。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导致无人化、少人化的趋势更为明显,加大了市场对机器人的需求。


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智能社会和智慧家居这两个主要的方向也呈现增长态势。


“我国是人口大国,无论是社会服务还是居家服务,潜在的市场显而易见。”宋晓刚预测,随着越来越多的服务机器人进入家庭,承担起清洁、教育、陪伴等任务,服务机器人很快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机器人产业的领军企业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认为,近年来机器人在服务、医疗、健康、教育、安全等领域逐渐发展和壮大,未来这些市场的规模很有可能要快速超过工业机器人的市场。


转自:https://www.robot-china.com/news/202110/08/67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