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统框图:
1、系统设计框图条理清晰清晰,合理可行;
2、产品方案是否具有扩展性,延续性;
3、方案设计中物料合理性检查。兼容性设计,设计中是否有长周期的物料?是否有替代方案?器件种类是否归一化?
二、电源树
1、系统电源时序设计是否满足要求,原理图System power 页最好附上电时序图;
2、电源树设计是否合理,各个模块电源带载能力是否足够,一般大于设计需求的30%甚至更多;
三、原理图版本
1、对于版本迭代的原理图,体现出变更点,并标注,例如P0到P1将Buck电路电感由A变到B;
2、原理图命名是否符合公司规范,示例命名规范:项目名+组件名+版本号+日期;
3、原理图硬件设计上具有版本配置功能;
四、图面检查
1、原理图是否采用模块化设计,首页有总图,描述各个功能模块的信号流关系;
2、原理图网络名称突出主题,言简意赅,元器件位置号、规格型号标注清晰;
3、各模块标注电源功耗,电源部分标注输入电压范围,电源及接口标注EMC实验等级;
4、原理图信号流符号是否真实反映信号之间的流向;
五、电源
1、系统各电源芯片输入电压是否在规格书要求范围内,对于一级电源,要看产品极限条件下,电源是否可以正常工作;
2、各电源芯片输入输出端电容是否合理,电容耐压值是否符合降额标准;
3、电源散热方面考虑,在极限温度下工作时,DCDC电路、LDO电路关键器件温升是否符合芯片规格书要求;
4、DCDC和LDO输出电压配置电阻是否合理,是否为常用阻值,是否做归一化?
5、电源电感选型是否合理,DCDC的电感电流是否与电源匹配,根据负载电流大小选择合适的电感,同时需要考虑纹波参数;
6、power trace串接0ohm电阻功率是否OK?
7、设计DCDC时,需对开关信号、反馈信号需特别注意,环路面积注意控制;
8、各个外设电源芯片使能引脚是否可控?是否可做低功耗控制;
六、MCU
1、MCU最小系统外围电路是否齐全,包括时钟电路、复位电路、下载口、外部看门狗电路等;
2、晶振匹配电容是否有合理计算,复位电路复位时间是否满足要求;
3、晶振电路、复位信号、等关键信号的PCB走线处理问题;
4、引导配置管脚连接是否正确,如STM32的BOOT0、BOOT1;
5、MCU工作前默认电平是否正确,对于上电时不能确定电平状态的IO口,是否放置了上拉/下拉电阻,确保上电默认电平不会导致后级电路异常开启;
6、不同电平标准的外设是否添加接口电平转换电路;
7、闲置PIN脚处理,防止干扰,参考设计手册对闲置PIN脚的处理;
8、MCU外设资源是否满足设计需求,IO配置是否合理,IO是否支持所需功能或协议;
9、MCU默认极性是否使电路功能失控,主要考虑mcu复位前是否会有异常发生;
来源:电子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