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工作,应该算是兼职,当时还在读书,生活所迫,想去工作挣钱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所以当时我的网名一直是“我想去工作”,也真的想不想家里父母那么辛苦,而且自己也已经到了独立的年龄,应该自己养活自己。就这样,我不停的在各大学的BBS网络上找寻工作机会,终于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在某广播电视大学讲课--《多媒体与信息技术》,就是给专科生上课。还要感谢班里的班长,是他帮我推荐的,他家里人有认识的人在那所学校里。记得为了这个事情还特地跑去面试,但教务的老师非常简单的聊了几句,问了一下情况,就给了我一本书。
file:///C:/Users/SHANGH~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类似于这样子的一本书,封面都是很浅的淡红色,里面几乎都是文字,很少有图表。然后教务处的老师就让我回来了,准备一下,下周三下午上第一次课。当时作为学生的我,有点兴奋和激动,也没有过多问,就迷迷糊糊回来了。回到实验室,打开书一看,大吃一惊,这本书的难度和内容都超出了我的想象,甚至说很多内容我也不完全理解,例如各类编码的方法,信噪比计算的公式等。
没办法,还是那句话“若非生活所迫,谁愿意落得一身才华!”,硬着头皮学吧!
就这样,准备了三天,开始了我的第一次上课。
上课时,我也是提前到了学校,和教务的老师打个招呼,就去了教室。我已经在实验室里面准备了三大页讲课的资料,把主要的章节都提前预习、整理了,形成了章节条目。好在实验室里有打印机,打印了三页A4纸,同时为了防止学生不感兴趣,我还特意搜寻了网络上的一些题目,准备快到下课时,给学生讲一下,激发他们的兴趣。
第一节课还是非常成功的,在讲解新知识的同时,我不时引入一些网络的小quiz,小故事,学生还听的比较感兴趣。甚至两节课以后,学生问我的QQ号,邮箱等,我一下子有点慌乱了,当时还真没有准备,我只好说,回去查一下,下次课告诉大家。好在那时候信息技术没有那么发达,记不住QQ号,邮箱号也非常正常。
有了第一次之后,后面上课就容易了很多,当然也开始慢慢变得枯燥了,很多学生在下午第一节时还能坚持,第二节后排的就趴到了好几个。
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最后还要我出题,让学生考试,而且教务的老师还再三交代,不能考得太低了,这样也不行!要出两套卷子,教务老师随机抽取一套进行考试。经过考试后,我去教务老师那里领到了报酬---虽然只有600元!
在这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刚开始上课时,还都能坚持到下课铃,甚至拖堂几分钟;后来上课时,听到楼道里很吵闹,学生告诉我,旁边的班级下课了。后来我发现,都提前下课几的。结果,有一次我也想照此办理,没想到正好碰上来检查的,我提前了15分钟下课,学生刚刚走出教室,隔壁的老师就跑来了,告诉我今天有检查的,不能提前下课,好在学生都在门口,就全让我又叫了回来,在教室里面坐着。我在讲台站着,尬聊了十几分钟,下课铃响,其它班级的有学生出来了,我才下课。后来再也不敢提前下课了。
有了这次的经历,我很快又在另外一所专科学校讲起了计算机技术基础,那门课就简单多了,都是基础的硬件和基本的软件知识,计算机的组成啊,软件的流程啊等。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第一次去上课我就迟到了5分钟,坐在公交车上我非常紧张,一下车就赶快往学校跑。同时因为是接替另外一个学生半路上课的,我要先到教务处报到,但教务处的老师倒是非常轻松,而且因为更换老师,还把我领到教室里面,隆重介绍:这是XXX老师,X校的博士,后面他给大家上课。
我当时有点懵,那个学校没有这个环节啊?而且,我也不是博士啊!迟到的紧张一下子就没有了。
后面的学校上课就轻松愉快多了,而且单次课程费还高!多年以后,我反思发现,难做的不一定价值高,那时候现实中就遇到了!
这两次工作经历,让我着实把计算机、多媒体相关的好好复习了一下!怕学生问问题答不出来,所以学得特别认真!再通过教,给别人解释清楚,让别人明白更困难!教学相长,确实如此!在《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现在回头看看,完全符合!
后来,参加某大公司的面试,首先的笔试,每个人发了一套试卷,结果在那里面就正好遇到了编码中的霍夫曼编码,还好在前面的课里面学了,而且学明白了,笔试得以过关。后来,这两个学校还都和我联系,希望我接着去讲下一学期的课,但马上面临毕业,事情比较多,我都婉拒了。
正好碰上来检查而没能提前下课,看似偶然,其实必然,守规矩,是天意。人生看似有选择其实没选择。
呵呵,我是1982年考上电视大学的,那时,天天看电视,没有课堂老师,不过电视里的教授还都是国家顶级大学的,记得有清华、北师大。
教学相长,颇有同感。记得年轻时有长辈对我父母说,你孩子怎么什么都教给人家?不留几手?常言道:徒弟会打翻天印。我说:教也就在学,你总比别人超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