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微电子高校,提到微电子专业,肯定不得不说9所首批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今天就来盘他们!
类似于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这类信息,在学校官网上都是可以直接搜索到的,就不和大家赘述了。
这里主要就方向优势、科研能力和业内认可度等方面给大家做个整理。
文里会提到入选ISSCC的论文篇数,这作为一个参考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
实验室、导师、方向、就业也都很重要,并非论文至上,诸位心中有数即可。
9所首批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北大目前有四个学院设有微电子相关专业: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位于深圳的信息工程学院,和2021年7月新成立的集成电路学院。
不同学院的专业设置不一样,培养方向也有区别,官网上都有比较详细的信息。
要说优势,作为国内顶尖学府之一的北大,器件和MEMS很强,器件方面在国内顶尖。
如果单拎电路设计来说的话,模拟和射频实力都要强于数字。
提到器件,就不得不说北大2021年有7篇论文入选了IEDM。另外,ISSCC 2022年北大论文入选了5篇(去年4篇)。
清华大学
清华的集成电路学院是2021年4月设立的,前身是微纳电子系/微电子所。
目前招的都是专硕,集工第一学期在深圳住宿,之后回本部做科研;集管第一年在北京,之后要去企业做项目。
作为国内顶尖学府的另一所,清华在电路方向很强,尤其是设计,肯定是顶尖。
ISSCC 2022年清华的论文入选数量是最多的——9篇,去年入选是6篇。其实清华在大陆高校中一直都是领跑。
在2020年以前,都被澳大和港科大碾压,到了这两年是清华碾压一切。
中国科学院大学
国科大的微电子学院,成立于2013年,上个月(2022.2.23)刚刚改名为“集成电路学院”。
国科大很厉害的一点是坐拥116个研究所,不过,半导体所和微电子所大家要注意区分,前者主要是搞器件的,想做设计的同学还是要认准后者。
再说回来,微电子所和集成电路学院的关系——微电子是集成电路学院的依托单位。
这两个都是学校的培养单位,就是培养方式上有一些差别。
微电子所还是以学硕、搞科研为主;集成电路学院大部分同学研二都会去企业直接实习,研三再回微电子所完成毕业论文。
复旦大学
复旦微电子学院成立于2013年4月,前身是1958年谢希德教授创办的半导体物理专业。有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仍然是国内唯一。
复旦的微电子方向分得细,种类比较全,师资力量也很强。在设计方面没得说,绝对是top级别,业内认可度也非常高。想搞数字IC设计的,复旦微电子绝对是个好选择。
ISSCC 2022年复旦论文入选了3篇,位列国内高校第三。而且,国内唯一一个与“数字电路”相关的,就是复旦发的三篇里其中一篇。
上海交通大学
有一说一,上交大的名气和牌子还是很响亮的。上交大的微纳电子学系属于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系里做数字、模拟、射频、工艺材料的都有,数字里包含设计方向。据说老师们的业内资质和声望都还不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详细了解一下。
关于ISSCC,2020年交大是有一篇入选的,后面就没有了。
东南大学
微电子学院是2003年设立的,之前叫集成电路学院,15年批复示范性9所的时候改的名。在南京、无锡、苏州都有实验室,据了解学硕在南京,专硕在无锡。
东南大学的射频、模拟、数字实力都还挺强。能选到设计的话还是很不错的,据说去年基本没有低于40W的Offer。
再说业内的认可度,就华东地区来说复旦微电子排第一,东南微电子就能排第二,尤其是找工作的时候。
关于ISSCC,2020和2021年各入选了一篇,2022年没有。
因为在集成电路被设立一级学科之前,微电子类的专业是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在学科评估上,东南大学是和清北并列评为A级的。
什么,你问A+是哪所?等下就会聊到!
浙江大学
传统工科强校,浙大的微纳电子学院 = 微电子学院,成立于2015年5月。浙大微电子学院的创新实验室有不少,而且从EDA到设计,到器件工艺,再到封测都有涉及。
研究所的话目前有三个,做的方向不同,据说是这样的:
先进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研究所:搞芯片制造,有一条12寸芯片产线。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搞电路设计。
微纳电子前沿技术研究所:搞新材料和器件。
ISSCC 2022年浙大的论文和复旦一样,都是入选了三篇,这么看,浙大发paper的能力确实可以。
另外,似乎浙大的经费补贴很高?
电子科技大学
成电之前的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是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2018年和其他两个学院合并了,就有了现在的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你要问成电的招牌,那肯定是功率半导体。
就实力来说,两电的微电子绝对是国内名列前茅。就业内认可度来说,两电也必须榜上有名。
ISSCC 2022年 成电论文入选一篇,是射频相关。除了paper之外,就是刚刚在东南大学的部分提到过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
最新的是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成电的等级是A+,全国能被评为A+的仅有两所学校——成电、西电。
虽说牌子不如清北复,但是两电的微电子实力是非常强劲的,绝对在国内名列前茅。
数据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电发展微电子也是很早了,最早可以追溯到1957年。西电做数字、模拟、设计的老师都有,当然招牌还得是宽禁带半导体。
如果你是以就业为目的不打算搞科研的话,两电确实性价比高,毕竟两电的学生在企业很吃香这一点属于业内共识了。
再说回来,西电虽然没有入选ISSCC,不过专业评级是实打实的A+,两电的微电子专业在业内认可度也是极高的。
“集成电路”已经被国家设立为了一级学科,下一次学科评估结果中应该就会出现“集成电路”。
19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支持筹备建设)
众所周知,国内高校微电子专业都以示范性28所微电子学院为代表,其中又分前9所和后19所,之间的区别就在于:
前9所是支持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后19所是支持筹备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与筹备建设之间的区别很容易理解,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前9所之前已经出过了文章,这次就聊聊后19所(本文先写左侧的10所)。
除了“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之外,更早期的“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也可以作为我们参考的标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国家第二批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是B+。
北航2015年获批筹备建设微电子学院,2018年开始正式实体化运行,2020年更名为“集成电路学院”。
目前设置的科系有集成电路材料与器件系、集成电路设计与工具系、集成电路工艺与装备系。搞材料、器件、工艺还是搞设计,都很一目了然,这一点对报考学子很友好。
北航以自旋电子芯片为主,这也是一大优势方向,目前拥有一条工艺线。
北京理工大学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是B+。
北理工的集成电路学院与微电子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60年的无线电电子物理学专业。教职工团队有近160人,教学队伍庞大。
目前的研究方向涵盖了“材料-器件-设计-封装-应用”全链条,大致包括这么几个比较前沿的研究方向:
● 集成微纳电子科学
● 高端芯片设计与封装
● MEMS器件及智能感知
● 毫米波/太赫兹技术与应用
● 医学电子与信号处理
● 智能电子信息系统
北京工业大学
国家第三批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是B。
北京工业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隶属于信息学部。除了微电子学院,还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都属于现下的大热门。
微电子学院内研究方向以器件为主,材料次之,设计再次。在器件可靠性和光电子方面具备一定优势。
天津大学
国家第三批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是B+。
天大的微电子学院是依托之前的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而建立的。天大微电子在国内有两个领先的方向,一个是马院的射频方向,一个是图像传感器方向。
ISSCC 2022天大入选了一篇射频方向的论文,天大是除了前九所之外,唯一一所入选的高校。
另外,天大官网的导师介绍还是比较详细的,大家报考之前可以在官网和其他平台认真做好功课。
大连理工大学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是B-。
大工的微电子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筹建的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位于开发区校区。
除了是国家第三批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之外,大工微电子还拥有以Intel赠送的八寸线(原值4400万美金)为核心的大连半导体技术学院,以及各类教育中心和半导体工艺平台。
做设计的老师也有几位,在学生中的口碑都很不错。
同济大学
国家第二批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第四轮学科评估未参评。
同济2015年以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及多个同济大学微电子研究机构为基础,筹建示范性微电子学院。2018年正式成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
目前为止,还没有单独建设微电子学院,微电子专业依然属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不过研究方向还是比较齐全的,模拟、数字、射频、混合信号的集成电路设计都有。
南京大学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是A-。
南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包含了多个科系:电子工程、微电子与光电子学系、信息电子学系等。其中微电子与光电子学系前身是我国最早(1956年)设立的半导体专业之一。
研究方向还是比较多的,器件、材料、还有热门的石墨烯都有导师做研究。要论比较强的方向,就是光电信息功能材料,参与了不少国家级的项目计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是B。
中科大的微电子学院是2015年12月正式成立的。目前有六大研究方向,同样包含了器件、材料、设计等方向。很多同学对设计方向比较感兴趣,中科大的设计主要是射频和模拟电路设计。
据说今年微电子学院要搬到高新校区,除了生活硬件设施外,还有5000平方米的超净实验室及先进齐全的微电子工艺和测试分析设备。
据说今年微电子学院要搬到高新校区,除了生活硬件设施外,还有5000平方米的超净实验室及先进齐全的微电子工艺和测试分析设备。
合肥工业大学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是B-。
合工大微电子学院的前身是1980年建立的应用物理系,2021年正式成立微电子学院。
目前有集成电路和电子科学两大系,主要研究方向各有不同。据了解,集电更偏向硬件设计,微电子更加偏向理论和器件材料,具体可以参考下面两张图。
另外,合工大的毕业生找工作时的业内认可度还是很不错的。话说回来,只要是示范性28所里的高校,认可度都不算低,毕竟是28所目前是国内“天花板”。
福州大学
国家第三批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是B-。
福州大学微电子学院前身为微电子学专业据说搞设计的老师比例还算是比较高,对于报考学子来说选到搞设计的导师可能性更大,这么看报考的性价比很高。
除此之外,福大集成电路相关实验室建设力度还是很大的,除了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福建ICC)之外,还陆续建立了4个专业实验室。
目前国内微电子高校的天花板就是示范性28所微电子学院,我们已经讲过了19所,这就来盘点后面这9所高校。
山东大学
山东作为教育大省,学习氛围非常强,在大学也是如此。
山东大学的微电子学院在2016年正式揭牌,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半导体物理专业方向。
微电子系主要做的是半导体材料、器件和集成电路工艺的,集成电路工程系主要是做电路设计和系统集成的,这两个系都招收本科、硕士和博士生。
山大目前主要有四大研究方向:
第四轮的学科评估结果是B-。(电子科学与技术)
另外,山大官网的信息比较齐全,想报考的同学可以上官网先搜集信息。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目前有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和集成电路学院,根据官网信息来看,师资队伍基本是差不多的。
需要注意的是,微电子学院是筹建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单位。两个学院都是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第二批)。
在这里顺便给大家补充一下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名单:
第一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
第二批: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根据师兄师姐的分享,如果在华中大想搞设计的话,可以先了解集成系的导师。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是B+。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也就是国防科技大学。微电子/集成电路相关专业属于计算机学院,这也是军队唯一获教育部批准开办“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单位。
众所周知,国防科大的计算机在国内是顶尖的。微电子背靠计算机学院,据说微电子所主要做的是DSP和CPU。因为学校的原因,在读期间的实践机会和含金量都很不错。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是B+。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的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是整合了微电子学院、原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联合工程学院、原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原移动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和科研平台组建而成的。
据了解,中大搞材料的导师数量更多一些,做半导体器件/工艺/设计的相对较少。值得注意的是,中大还有做处理器设计的导师,具体情况可以在官网上搜索,或者咨询师兄师姐。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是B。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的微电子学院成立于2018年。
就目前情况来说,研究方向比较齐全,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整机”的专业全链条,具有资深集成电路设计经验人员占比大概在38%。这个占比算是比较高的。
据了解,华南理工和企业联培项目更多(比如华为),更加偏向于实践,就业方面具备一些优势。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是B。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的微电子学院隶属于电信学部(电子与信息学部),最早可以追溯到1958年组建的“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
据了解,做设计和做器件工艺的老师对半开,搞设计的以模拟占多数,论文发布也主要以IEEE为主。
就西安地区来说,未来求职的情况和西电也相差不大,两所学校各有优势。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是A-。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作为国防七子之一,在三航领域实力很强(航空航天航海),所以在微电子方面也是多应用于航电设计、航空微电子等领域。
据了解,目前学院内研究团队主要是微纳电子研究团队、集成电路研究团队、智能集成系统研究团队,研究的方向各有侧重,具体可参考:
微纳电子:柔性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柔性微纳电子器件与系统
集成电路:混合信号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新一代半导体器件与芯片
智能集成系统:自旋芯片与先进存算系统、先进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与系统、人工智能芯片与智能微系统、类脑芯片与智能对抗系统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是B+。
南方科技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的深港微电子学院获批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是在2019年,所以严格来说,算是“第三批”。
作为示范性28所里的唯一一所双非院校(非985、非211),不得不说南科大确实有点东西,占据一定的地理优势,拥有大湾区的资源。
目前研究方向包含:第三代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太赫兹集成电路及人工智能芯片、微纳制造及微流控器件、MEMS和微纳传感器、先进微电子材料和器件、三维集成、封装、EDA研究、图像识别处理器等。
据了解,目前学院内是以工艺和设计为主,有一些做设计的导师,不过工艺的比例要更高一点。
第四轮学科评估未参评。
厦门大学
厦大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源于1924年正式成立的物理学系和1940年创办的机电工程系。和南科大一样,厦大也是“第三批”入选的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筹建单位。
据了解,厦大在科研和师资上的资金投入力度很大。和大多数学校一样,研究方向包含工艺、器件、材料、设计。
另外,厦大拥有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而且是和清北复一起进入的第一批。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是B。
到此为止,示范性28所微电子高校就全部盘点完毕了。
有不少同学对示范性28所微电子高校之外的微电子高校非常感兴趣,这里就挑选出几所大家问的比较多的高校,来聊一下微电子专业和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工大是传统的理工科强校,和上期提到的西工大都位列“国防七子”。
哈工大目前还没有微电子学院,哈工大本部、深圳校区、威海校区都有电子信息或微电子相关的专业。哈工大微电子过去比较辉煌,拥有集成电路方面的深厚底蕴。
本部的微电子专业隶属于航天学院,MEMS、材料、微能源、设计方向都有。据说保研情况还不错,硕士的就业情况也是院内比较好的。
深圳校区的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主要分设计和器件两大方向;威海校区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招生以设计方向为主。
据小道消息说,哈工大的微电子学院筹备也迟早会提上日程。
哈工大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是B。
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的微电子学院成立于2019年,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半导体器件与物理专业。
研究方向以光电、器件、设计为主,但设计相对比较少。据说上大微电子规划要覆盖设计、器件、设备、工艺等全链条。
上海大学是东南地区比较优秀的211院校了,想在上海地区学习微电子专业,但卷不过复旦和上交的,不妨考虑上大。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大家都想追求高性价比,反而更卷。
上大的电子科学与技术第四轮学科评估未参评。
北京邮电大学
“两电一邮”就不用多说了,都是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的名校。有一说一,北邮的计算机还是非常强的,主要以计算机类的专业见长,所以整体也会偏软件一些。
北邮目前没有微电子专业,主要有电子信息、电科、光电等专业,研究方向涵盖射频、MEMS等。
就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个一级学科而言,北邮第四轮的学科评估结果是A-。
重庆邮电大学
之前有朋友提问过怎么没有盘点过邮电类的大学,这次就再多盘点一所性价比比较高的——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有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都隶属于光电工程学院的微电子系。
有数字、模拟、射频、工艺、器件等研究方向,看得出来学校在这方面的投资和支持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重邮在西南地区的认可度也不错,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是C+。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微电子学院(即电子信息学院)成立于2000年,目前本科和硕士的学科建设都还不错。
对于科研的投资力度比较大,拥有各类实验室、微电子研究中心,以及集成电路工程教育中心(单独招生)。
杭电搞数字、模拟和射频的兼有之,射频方面的实力比较强。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是B+。
示范性28所微电子高校是国家评估筛选的结果,是一种规范、标准的象征,即使28所中的部分高校非985/211,但它们在微电子和集成电路方面必然有超群的硬实力。
而本期盘点的高校是大家想看的,且在各平台呼声较高,这些学校同样在微电子专业上有着不同于其他学校的优势。
来源:IC修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