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开后发现内部是进水的,很多引脚都生锈了,怀疑这尘是泡水后遗留泥迹。
回来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先试一下通电,不通电(还好没再炸:lol)。
然后拆开看看,里面的尘其实都是泥迹,不是尘,刷子都刷不干净,还好不算多生锈,应该还有的救。
上图黄色的都是引脚生锈了
这个不是变压器,是个电感,就是个被动式PFC。
散热片很厚,有3mm的厚度
花了一个晚上时间把电源全拆散,主板上的零件基本上都被拆出来处理并进行检测。
然后把拆干净的电源板,与控制器板,水洗干净,加了点洗洁精;touxiao。洗干净后用灯泡烘干!
立刻变干净多了!如下图
电源都拆干净了,装回去也要花不少时间!拆除的电容有些已经失效了,或者容量偏小了。
检测了几个管子居然都是好的,这就让我更加纳闷了!
主板也清洗干净后,并烘干,并把芯片都撬出来,避免高温把EEProm数据搞丢了。
清洗干净后又花了4个晚上时间把电路,抄出来。并进行分析!这样维修起来就变得容易了。
先进行手画,那几页看看就好了,字迹潦草。
手画版在立创EDA转电子版
面板最简单了,4x4按键搭配一个编码开关,LCD段码屏采用PCF8576,i2c通信,原背光坏了,这个日后再慢慢处理。
辅助电源采用TOP201YN,三端芯片,使用很简洁,辅电源输出一路正负12V电源,从+12V通过7805引出一路5V给数字电路供电。
辅电源搭配一片三菱的电压检测芯片用来告诉单片机,供电异常。(没有接到单片机复位引脚)
跟着就是温度检测电路,通过比较器,组合成三段式温度检测,用来控制器风扇开与关。并将信号引导单片机IO口。
主电源是最经典的TL494方案。由辅助电源引出一路电源单独供电,输出正负电压30V,组合成60V供电。
单片机通过光耦控制TL494的DTC引脚电平,从而控制主电源的启动关闭。主电源输出电压是恒定的,并没有进行可变调压。
使用IRFP250mos管进行调压,此方案缺点很明显,效率低,低压输出的时候,电能都损耗在MOS管上。优点就是电源输出纹波有改善。
由一片HA17358,N进行电压,电流比较,控制MOS管进行调压。mos管工作在放大区。类似电子负载工作原理。
使用了一片TL072运放,进行电压采样比例转换,与电流采样比例转换,由于此电源并不是全闭环工作,因此需要对放大电路进行精调,
所以都采用了可变电阻,VR1,VR2是对运放电路进行调零,就是让0电压0电流的时候运放输出0V。VR3,VR4是运放比例调节。
DAC芯片是12位 AD7541A,并口通信。对于90年代还是相当贵的。
DAC电路采用了分时复用方法利用4066,分出两路信号,经过TL072跟随器分别用来控制电流,电压。
同时DAC输出的信号经过LM393,与输出电压电路进行比较,从而完成限流限压。并告诉单片机,调压调流是否完成。
DAC采用了负压基准,所以DAC输出信号是负的,经过OP07反相后得到正的信号。好处就是偏置电压为0.
4066与lm393都在VSS引脚串入二极管,引入了约0.6负压。目的就是让偏置电压为0。
主控是两片51单片机联合控制,SM8952K控制DAC芯片,与扫描按键。
W78C032C40DL单片机控制外围器件,与显示屏,两个单片机通过串口通信
W78C032C40DL外挂EEPROM就没画上去了,硬件都是固定的。这两单片机都算比较老旧的,不带ADC,外部也没有ADC器件,所以说
电源只能算是个半闭环的电源,精度完全由硬件决定,当温度高的时候,精度还是有明显误差。
显示屏的电压电流完全是靠DAC协同LM393推算出来。不过电源可维修性比较高,都是分立元件多,主控板完全可以替换,
后期可以考虑使用STM32替换现有51主控,面板不用更换。
实测主控板还是好的
另外附上电源的性能参数
附上原理图文件
全部回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