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图所示的自举电路中,是怎么看出是自举的,自举到底是怎么得来的?从基级向左看进去的阻抗是4.7+5=9.7KΩ,从基级向右看进去的输入阻抗是晶体管放大倍数乘以射级电阻,假设晶体管放大倍数约为100,那么此处电路从基级向右看到的输入电阻就是100KΩ。
1、难道自举就只是改变这个偏置电路的阻抗关系吗?
2、电阻R3和电容C3的作用是什么?
3、射级跟随器导致输出电压约等于输入电压,通过电阻R3的电流变化为i=(Vin-Ve)/R约等于零,由此可得输入阻抗Ui/i约为无穷大,那么怎么得出偏置电路对输入端的并联阻抗在信号频率上很大,什么是输入端的并联阻抗?
4、R3对所有信号频率的信号的压降都是一样的,怎么能看出是一个电流源?
5、怎么分析这个自举电路,我想了很长时间也不太理解?它应用到了负反馈?
自举不仅仅是改变偏置电路的阻抗关系:自举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晶体管在信号的正半周和负半周都能正常工作。由于晶体管的基极需要比发射极高一定的电压(通常称为Vbe),在信号负半周时,基极电压可能会低于这个阈值,导致晶体管不工作。自举电路通过电容C3存储电荷,并在需要时提供额外的电压,确保晶体管在整个信号周期内都能正常工作。
电阻R3和电容C3的作用:
R3:为基极提供一个偏置路径,确保在没有输入信号时,基极有一个合适的偏置电压。同时,它与C3一起形成一个高通滤波器,阻止低频信号通过。
C3:是一个耦合电容,用于隔离直流和交流信号。在信号的正半周,C3充电;在信号的负半周,C3放电,为基极提供额外的电压,确保晶体管继续导通。
射级跟随器导致输出电压约等于输入电压:这是射级跟随器的一个基本特性。由于射级跟随器的增益接近1,输出电压确实接近输入电压。因此,通过R3的电流变化很小,导致输入阻抗看起来很大。
输入端的并联阻抗:这是指从输入端看进去的阻抗,它包括了所有与输入端并联的元件的阻抗。在这个电路中,输入端的并联阻抗主要是由R3和C3形成的。由于C3在高频下呈现很低的阻抗,而R3在低频下呈现高阻抗,因此输入端的并联阻抗会根据信号频率而变化。
R3对所有信号频率的信号的压降都是一样的:这是不准确的。虽然R3的阻值在所有频率下都是恒定的,但由于C3的存在,R3上的压降会受到信号频率的影响。在高频下,C3的阻抗很低,因此R3上的压降会减小;而在低频下,C3的阻抗很高,R3上的压降会增大。
是否应用到了负反馈:在这个电路中,并没有明显的负反馈应用。负反馈通常用于稳定放大器的增益和减少失真,但在这个自举电路中,并没有明显的负反馈元件或路径。
总之,自举电路通过电容C3存储电荷,并在需要时提供额外的电压,确保晶体管在整个信号周期内都能正常工作。这个电路主要利用了电容和电阻的特性,以及射级跟随器的增益接近1的特点,来实现自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