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几篇关于创业寒冬的文章,《裁员浪潮+寒冬大逃杀,互联网人该何去何从?》,《裁员!裁员!创业者们的2016“寒冬大逃杀”》,讲述创业者们随潮起潮落的经历、思考和痛苦的故事,这篇是作者Keith经历过的裁员经历和心态。
你在公司的裁员名单中排第几?每一个公司都有一个裁员名单,即使只是在CEO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念头。如果有心,你应该可以估计出你在名单中的大概位置。举例来说,我工作的部门有20个人。我相信我应该处在第三危险的地方,也可能是第二危险,也有可能排第5。但是不管怎么说,绝对是最早走人的那一批人里面的一个。
先声明一下,即使你被裁员了,也不能证明你没有竞争力,或则留下来的人就比你优秀很多。
裁员只不过是公司出现资金问题时后采取得合理却又没有人情味的措施。有时候,裁员会在危机到来前一点点发生;有时候,会在公司将要破产的时候发生。总而言之,无论哪种情况,你被裁了,就是说明你给公司带来的价值和公司为你付出的薪水和福利不成比例。我是知道被裁员的滋味不好受的。
我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曾经被裁过三次。第一次是我第二份工作只干了6个月时候,而且发生在我刚从休假中回来的第一个星期一。那时我在为一个在中西部的公司的一个子公司做实验器材。这个公司曾经是一个独立的创业公司,一年前左右被收购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母公司决定把工作全部转移到总部。我们被召集到了一个大会议室,然后就知道我们全部被解雇了。第三次也比较类似:我在为一个很大的电信公司的支公司的子公司工作,但是那个大公司太晚才意识到翻盖手机已经过时了。
这两个例子中没有什么可以好借鉴的。裁员发生就发生了,个人也无能为力。你只是需要时刻防备着。如果你运气好,你可能会得到一笔数量可观的补偿金。
我第二次裁员经历就有意思多了。这在.net泡沫破灭快要结束的时候发生的。那时,我们已经经历了三轮裁员,而且还冬季圣诞期间被要求强制休假。在第二年开始的时候,我坐下来和我们部门的VP谈了谈。我说:“我知道我现在是在裁员列表的首位,让我们好好谈谈吧。” 6个月后,(在给予我一个很好的留守奖金的条件后。) 第四轮裁员开始了,部门的VP告诉我:“你之前说对了”。
所以,我是怎么知道的呢?就像很多事情,你被解雇的概率可以用这个四分图来表示:
左边的竖轴是薪水高低:你赚的越多,你被裁的可能性就更大。很多人就不同意,因为我没有把效率因素放进去。不过,我相信这两个因素是无关的。如果你在一个注重效率的公司里面工作,里面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是默认很有效率的。有个流行的说法,说公司里面收入最高的和收入最低的差了10倍。这是点夸张了。但是如果你的公司不那么注重效率,你就是一个大机器上面一个有固定价值标签的螺丝钉。而不论你自认为多么的有效率。(说真的,你是在这样的公司里面做啥工作呢?)
横轴是策略性相对于战术性。我认为这个对比才更有趣。策略性工作重点是未来方向:改良下一代产品或者版本。战术性工作重心是当前的产品:比如运营,修复bug,响应客户的要求。当一个公司被迫要二选一的时候,公司永远都是选择把全力集中在当前的产品上而舍弃下一代产品。就拿我第二次被裁员的例子来说,我不是收入最高的,但是我的工作专注于未来发展趋势,这就使得我在裁员榜上高居榜首。
当你知道你在裁员榜榜首时候后,你应该做些什么?
首先应该做得就是更新你的简历。但是如果不考虑下面几点可能有些不妥。第一,你本来就应该随时更新你的简历,以免一个好的工作机会突然降临到你的面前。第二,如果你只是换工作的话,很可能是从一个公司的危险名单上,转移到了另外一个公司的危险名单,而且还不能弥补你当前职位上的福利。(是的,这永远都不会是一个简单的四分图。)最后,知道自己在裁员名单上也只有裁员迫在眉睫的时候才危险。
如果你在一个发展地很好的公司里面,前途一片光明的话,就不用考虑很多。但是黑天鹅事件的概率也不是没有,不过也不至于为此寝食不安。
如果你很明显得看出公司在可预见的未来会碰到经济上的困难,那你就应该考虑后路了。或许考虑一下从策略性的职位转到战术性的职位。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我现在就在为一个有风投资金支持的创业公司工作。这就意味着或者我们一起发达,或者创业失败。但是我在做招我进来应该做的活,我享受这个工作的过程。而且我做好了迎接失业的准备。
我已经想好移居到费城去陪老婆。也许我和我的部门VP的对话把我升到了裁员列表的最前列,如果我之前还不在的话。但是这也意味着我们都对六个月以后要来的事情做好了准备。
翻译:liang yu
来源:董老师在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