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16中国(四川)电子商务发展峰会现场,雷军对小米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新的解读。
  
  雷军说小米在 “拉仇恨”,他称,拉仇恨不是根本目的,目的在于带动行业的整体效率。他还举例说,如一年前小米开始做插线板,产品发布6个月后,“发现国内所有插线板的水平都提高了”
  “现在小米的充电宝世界第一,手环世界第二,平衡车世界第一,空气净化器中国第一,我现在这样数,世界第一或中国第一的品类里,小米里有10多个。”雷军表示。
  而未来,小米将大力发展 “小米之家”雷军透露,目前线下门店每平方米的销售额做到了25万元,一个“小米之家”单店就有7000多万元的平均收入。未来5年,小米还打算开设1000个“小米之家”,并争取将单店营收做到1亿元的水平。
  对于未来,雷军表示目前“小米之家”的费用率在8%左右,未来将努力达到6.5%,做到全球一流的零售集团,向美国Costco看齐。
  最早撰文把小米与Costco联系起来的恰恰是笔者,最早撰文把小米叫做百货公司的也是笔者。
  从早期的“快、专注、口碑”,到如今的Costco路线,小米的转型不可谓不大。雷军的Costco路线能走下去吗?我们来看一下。
  一、雷军的意图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全世界大多数商品都在中国生产,中国工厂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至少在90%的日用品上是可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
  但是,比较讽刺的是世界一流水平的制造能力制造出来东西往往是出口或者OEM国际品牌的。而优质产品与普通产品的成本差距只有10%
  而事实上,中国的消费者完全负担得起这10%的差价,也愿意多付出10%的成本吃到品质更好的食品,但是从生产厂这个环节,已经开始劣币驱逐良币了。中国的消费者甚至没有渠道购买到高品质的商品。
  就是说,中国制造有能力生产一流的产品,但是它们因为种种原因与中国普通消费者隔离了。着很大程度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不知道那里能买到高品质低价格的产品,也不知道产品好在哪里?
  而小米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把产品拆开卖,让信息逐步对称起来。智能手机有SOC,有内存,闪存,有屏幕,有摄像头,我拆开来告诉你,我的性价比高,一炮走红。
  然后这个思路用到小米电视上,用到小米空气净化器上,直到后来的接线板上,电池上,再到电饭煲上。当信息相对对称的时候,消费者可以知道什么产品好一点,然后小米再依靠批量给用户一个相对优惠的价格。
  把中国制造业一流产品制造能力发掘出来,用小米的信息传播渠道告诉大众这个产品好在哪里,最后用小米的渠道聚集小米的粉丝把产品卖出去。这是雷军的意图。
  二、小米的优势和缺陷

  优秀的产品要让大众知道,需要有信息渠道,没有信息渠道经营就会很艰难。
  小米模仿的对象Costco在初期经营是很困难的,因为消费者在Costco品牌建立起来之前,无法把普通产品与高品质产品区分开来,Costco一度破产,经历了几十年才发展到今天的水平。
  而互联网出身的雷军找到了解决办法,拆开卖。从小米手机开始,雷军把原本不透明的产业链向消费者透明。而能够这么做是因为雷军在互联网媒体上早有布局,而且学习了魅族粉丝营销,参与感营销的案例。
  结果就是,小米不需要像Costco一样积累几十年为消费者所认可,而只要通过自己的媒体和营销把产品的产业链宣传出去就可以迅速崛起。这是小米的优势。
  但是小米也有问题,小米的品牌被和性价比捆在一起,产品优质低价,但是品位会有问题。
  国外的优质低价产品有洋光环加成,什么Costco、无印良品到了国内形象瞬间高大起来,而中国消费者对本土的高性价比品牌是看不起的。
  小米品牌档次不够,这是小米的缺陷。
  三、最大的问题在于供应链与品控

  小米要学Costco,这实际上是一个大型超市的角色要求小米有管理大型超市供应链的能力。
  苹果有库克这种供应链高手,它也不过只做好了几款产品。以小米的实力,要做好整整一个超市的产品太难。
  实际上,小米设计的不错的空气净化器就出过问题,因为活性炭滤芯的问题,网友家到处都是黑色小颗粒,净化器反而污染了环境,这就是设计完美与体验完美的距离。
  小米在积累了一段时间以后,有能力做出理论上一流的产品,但是实际到了消费者手里如何,还要看小米对供应链的掌控和品控。
  苹果在这方面是变态级别的,苹果甚至对富士康生产线上的照明灯具都有自己的标准和规定,直接插手上游厂商的管理,来保证自己产品的品质。
  小米即使以后没有新品,只把目前旗下几十款产品搞定,所需要的功力就得积累很多年。理论完美,执行也要完美才行。
  小米能做好供应链和品控,它的Costco模式就能成功,反之就没有前途。
    文/maomaobear
来源:新浪创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