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城市停车场”首次出现在政治局会议的新闻稿中,明确表示将其作为2019年下半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作。


随着新技术的成熟与应用,智慧停车场建设开始纳入到国家及各地政策与规划中。2019年7月份,交通部正式出台《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推进车联网、智慧停车、智能公交、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等交通新业态的应用,促进先进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发展以数据驱动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超过25个城市,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根据所辖城市的特点明确了城市停车问题的工作计划。


政策的密集出台,使从业者和投资者对停车行业充满信心。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预计,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将呈加速增长态势,2019年将突破1500亿元,2022年将突破2000亿元。在长期的规划、建设、管理实践中,各地积累了许多经验,值得借鉴。


深圳·规划蓝图缓缓铺开
深圳是全国车辆密度最高的城市,其中私家车占比为80%。近年来,深圳市小汽车保有量增长迅猛,虽然在2014年底实施限购,但每年车位供应速度仍然跟不上车辆增长速度,缺口仍在扩大,“停车难、停车乱”成为深圳市一大重点问题。
2018年,深圳市发改委发布《深圳市停车设施建设专项规划》(2018-2020年),提出深圳将启动停车设施“百千万工程”,到2020年推动10万个以上泊位建设(不含配建类35万个),重点缓解医院、公园、学校、机关、交通枢纽、旅游景区等公共设施集中区以及老旧居住(小)区停车难问题。


得益于政府的深谋远虑,深圳市政府先后投入了200多个亿,构建智慧停车的顶层设计,试点各种智慧停车项目,令深圳的停车现状大为改善,违停行为大幅减少,据深圳交警统计,今年1月至4月,违停执法总量同比下降29.6%。

上海·智慧改造让生活更美好
“在上海市中心任意停车是一种炫富行为。”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这种说法一点都不夸张,四五个小时停车费高达100元,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上海中心城区停车难的一大顽症。
以静安区为例,其面积虽小但面临的交通问题却不少。静安区每一公里的道路上,平均有近2.5个路口,其中最短的路口相隔仅100余米,如此高密度的道路布局,导致静安区区域内的道路通行能力十分有限。据统计,上海全市的拥堵节点在静安区区域内就多达5个,占总数的近1/3。
交通脉络不通,会阻碍整个城市的发展。2016年,上海市率先出台停车政策,发布实施《公共停车场(库)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建设技术导则》(编号为DB31/T976—2016)标准,成为国内首个智慧化停车场库建设地方标准。


静安区一方面着力挖掘停车资源,另一方面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管理位于不同位置的停车场,并将分散的数据进行集中,实现停车场的远程在线管理,实现无处不在的停车导航、车位预定、错时停车、在线支付等功能,提高停车服务和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盘活了现有停车资源。

杭州·给城市添上智慧大脑
2018年5月,经过严密的筹备,《杭州城市数据大脑规划(2018-2022)》正式亮相,其中明确提到,到2022年,杭州将基本完成城市数据大脑在各行各业的系统建设、投入实际运行,并成为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
今年,城市大脑停车系统工作是杭州城市大脑建设第一批三大任务之一,主要完成停车数据接入指标和“先离场后付费”泊位指标。接入城市大脑里的车位数量实时在线,将车主和场库、车位进行精准匹配,把入口杆去除,直接拍照放行,离场时直接抬杆,自动生成账单,推送至车主手机,自行付费,极大提高通行效率。
目前城市大脑停车系统已实现杭州所有区县市全覆盖,接入了全部公共停车场库以及商业停车场共1800多家、26万余个泊位。


2012年,杭州的拥堵指数曾位列全国第二,到了2018年第一季度,该排名下降至全国第83名,高峰时段的拥堵时间也从1.87倍降低到了1.53倍。杭州城市大脑建设牢牢抓住便民服务和城市治理能力提升,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提供了“杭州模式”。

北京·打响三大攻坚战
停车资源紧缺的状况,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因此接入智慧停车系统就十分必要。
2018年5月,北京通州发布《通州区2018年交通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要求加大路侧停车电子收费系统建设力度。在2017年路侧停车电子收费试点基础上,2018年,凡施划停车位的道路要利用社会化投资等模式,全部实现路侧车位电子收费。


截至2018年底,通州区从道路停车规划施划、电子收费、严格执法三方面开展了道路停车改革工作,实现了电子收费设备自动识别车辆停车入位和驶离车位,并记录停车时间、计算停车费用。后期会新增停车诱导系统,通过电子引导牌,显示停车场位置、剩余停车位数量等信息。
各省市积极出台相关政策,紧锣密鼓地开展智慧停车项目推广,推进智慧停车项目建设,激起智慧停车迅猛发展的浪潮,智慧停车受到资本市场的大力追捧。


多数企业将出局?智慧停车“蛋糕”不易吃
据《2018年中国智慧停车市场研究报告》统计,2017年全国汽车数量超过200万辆的城市有24个,汽车保有量合计超6700万辆,预计这24个城市将成为互联网停车渗透的核心市场。


据预测,若以人均停车支出3000元/年计算,24个城市停车行业收费总计超过2000亿元,如果以渗透率10%的智能停车场来计,每年智慧停车场所取得的收入为200亿元。
停车位智慧改造主要体现在停车诱导和收费的智能化上:通过道路的停车诱导信息屏实时发布停车资源信息,车主能实时获取目的地周边停车资源信息,甚至还能够提前预约停车;停车位能自动判断车辆停入和驶出,随之开始或结束收费,车主能通过手机完成缴费,有效监管违规行为。
实际上,智慧停车这块“大蛋糕”并不容易吃,在行业激烈的竞争中幸存下来很不易,如果真的想要做好无人化停车,必须首先处理好技术和运维问题,否则会导致智能停车场“弱智化”倾向逐渐暴露,例如:计时计费系统故障,停车漏检误检率高,后期运维成本高等。
类似问题的出现主要是核心设备地磁,在准确率和稳定性方面存在问题导致收费不准,其次是设备结构设计问题导致后期维护不方便。
智慧停车核心设备-地磁

目前市面上出现的LoRa/NB-IoT双模无线车辆检测器,在准确率、稳定性和结构设计方面做了很大的提升。


拓宝双模地磁是采用微波雷达和地磁联合检测,常规环境下采用地磁场值判断车位状态,在遇到地磁场值无法判断时启用微波雷达探测,通过电磁波和地磁场联合判断车位状态,大大提高检测准确率,同时极大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普通地磁极易受到各种干扰,严重时甚至失效,而双模地磁不受相邻车位、经停车辆、井盖、高压线等干扰,也不受天气、温度和停车快慢等影响,在准确率和稳定性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
双模地磁与普通地磁对比

针对埋入式地磁,安装需挖洞埋入地面,普通地磁损坏后,需要将设备挖出后返厂维修,既造成车位表面破坏,又增加实际操作难度。
拓宝地磁采用可拆卸的套筒式结构设计,由地磁外壳和内胆2部分组成,当地磁损坏后,如确实需返厂维修,不需重新挖出,只需通过工具将地磁内胆取出维修即可,省时省力。同时采用套筒式结构,与普通一体成型结构相比,具有双层防水作用,解决外壳漏水痛点。
可拆卸结构-地磁

万亿市场在路上
停车企业要在各个细节上做努力,必须做精、做透。当前,将智慧停车纳入整个城市规划当中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未来,智慧停车的作用将会逐渐凸显出来,并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政策的推动,城市交通硬性的需求,这些都是重磅的催化剂。此次政治局会议将城市停车场纳入“新基建”内容,城市停车场建设将获得新一轮发展机会,智慧停车产业将从中获益,万亿市场已经在路上。


拓宝科技
武汉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续致力于真正实现“万物互联”的新一代物联网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研发的Turbiot™ 广域无线物联网平台,支持LoRaWAN和NB-IoT,在此基础上,提供业内领先的拓宝云™ 智慧消防解决方案、智慧停车解决方案,已在智慧城市、智慧消防、智慧停车、智慧交通和智慧社区等行业实现大规模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