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网易裁员”这个词汇的热度似乎还要大过“网易养猪”。今年三月,有媒体报道称,网易裁员痛下狠心, 校招、实习一个不留;今年7月,又传出网易游戏裁员10%,之后被网易否认;就在此前不久,“网易裁2019年应届生"的消息还在脉脉上引起热议。之后几天,网易裁员的消息几乎刷屏,一些网易前员工发帖吐槽自己被裁的经历。

近日,一篇题为《网易裁员,让保安把身患绝症的我赶出公司。我在网易亲身经历的噩梦!》的文章刷爆全网。该文来自微信公号“你的游戏我的心”,作者自称为网易前员工。

11月24日晚间,网易公司公关部就此事做出回应,公司从集团层面安排了专项小组,已经在进行了解核实。11月25日,网易针对暴力裁员事件发表回应称,确实存在简单粗暴、不近人情等诸多行为,向相关前同事及家人道歉。

你的游戏我的心

网易前员工“你的游戏我的心”称,2014年从上海交大毕业后就进入到网易工作。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亲身经历逼迫、算计、监视、陷害、威胁,甚至被保安赶出公司。他表示与网易公司展开了几个月的交涉。在此过程中受到了网易游戏包括复合强行挑刺、变相背锅、被早退、被诬陷、保安暴力驱逐等不公平待遇。

这位网易前员工称,在这5年里,除了某段时间经常在后半夜两三点钟下班,主管说第二天早上可以请病假晚到一会儿之外,请病假的次数屈指可数。但去年年底感冒后,他开始头晕体虚,爬楼梯开始吃力,这才开始多次向主管和代理主管请病假就医。今年1月底,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扩大近一倍。到此,公号“你的游戏我的心”的意义应已明了。

按照他的说法,期间,他跟代理主管说了是心脏出了问题,但只是请病假更方便了一些,没有因病减少或耽误丝毫工作。今年三月底主管找他谈绩效,这次准备给他评D绩效,因为他现在不适合在这里继续工作了。随后,他在申诉过程当中遭遇各种威胁。

最后,该网易前员工写道:“我知道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还是要一个人对抗网易的HR团队、公关团队、法务团队和其他叫不出名字的团队,但这一次我不想再退缩了。人在,塔在。”

11月24日晚间,网易公司公关部就此事做出回应,公司从集团层面安排了专项小组,已经在进行了解核实。核实情况需要一点时间,但可以明确的是:员工健康当前,公司所有的支持和关怀都不会因员工离职而终结。

11月25日,网易针对暴力裁员事件发表回应称,确实存在简单粗暴、不近人情等诸多行为,向相关前同事及家人道歉。

网易在声明中表示,这位前同事的主管因绩效原因向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文章展示的“业绩排名”,实际为工作量排名,不完全反映工作质量。经复核,其绩效确不合格。此时,该主管并没有充分尽责地了解其患病情况。

关于解决方案,网易称,这位前同事谢绝了公司在9月主动提出“N+1"外的特殊关怀方案: 在“N+1”补偿的基础上,我们将在其离职后的12个月内,继续额外每月无条件提供等同于其月基本工资的关怀金。

以下为网易声明全文:
432.png 《澎湃新闻》认为这份回应说服力并不够:

其一,将员工提交的工作表现证明,解释为“工作量排名”,称其不完全代表业绩,坚称该员工“绩效不合格”,但又不提供证据;其二,声称在9月19日给予了N+1的赔偿,但却丝毫不提裁员之初并未给予赔偿的控诉,以及员工经历了漫长抗争过程的事实;其三,对伪造证据、诬陷员工等控诉不提,反而大谈公司的商业保险和员工关怀制度,以示公司人性化,顾左右而言他。如此,网易唯一的错误,就只是存在“简单粗暴、不近人情等不妥行为”。说白了,是工作方式方法的瑕疵。

至此,事情已经陷入各说各话的境地。显然,这不利于真相的还原。劳动监察部门应当介入,给出权威定论,才能还各方公道,为公众释疑。

很现实地说,在竞争残酷的互联网行业,类似减轻赔偿成本的裁员手段,已经成了通行的潜规则。这种习以为常的潜规则背后,是劳动者权益保护极度孱弱的困境。它甚至让法理在握的员工,都失去了博弈的底气。

市场经济的确不是做慈善,对一家企业来说,面对经营困难等现实情况,在裁员的过程中,它有权利用尽各种手段去压缩成本,但底线是合法合规。但从网文的控诉来看,网易的裁员手段,已超过了边界。

比如在员工住院时,伪造早退证据;诬陷他发布反动内容,好找到解职的托辞;工资条故意不提供明细,刁难该员工……此外,根据该员工的讲述,网易还有违背《劳动法》的严重加班问题,更别说牵连家人、在住院卧病期间未必骚扰等不近人情的操作了。

当然,这些说法只是一面之词,“剧情”是否存在夸大,有没有关键细节被隐藏了,依旧存在疑问。不过从录音证据看,网易在“暴力裁员”过程中难逃违法违规的嫌疑。网易如果真要撇清嫌疑,就必须拿出更多实锤证据,而非在回应中玩文字游戏和公关套路。

值得一提的是,该员工所在的网易游戏,历来是网易最赚钱的部门,不久前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网络游戏服务净收入115.348亿元,占网易收入近八成。此事对各大互联网公司都是有力提醒,如果亮眼的财报数据和所谓的繁荣,是建立在透支员工健康和合法权益的基础上的,那么迟早有一天,它会为自己的“嗜血”付出代价。
来源:证券时报, 网易, 腾讯科技,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