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懒癌
由于系统教育没有“采购”或相关专业,导致采购人几乎都是半路出家。这种零基础上岗注定采购人必须加强自我学习。
Moaya(美国最大的第三方采购公司之一)副总裁认为:
采购人员的期望是一个多面手、战略家、分析家、公司外交大使、小组领导、小组成员以及销售人员,同时接受过计算机、生产控制、库存管理、经济学和会计学。
这种情况下,迫使采购人不断自我学习和提升,并不断总结与改善,自己才能在充满挑战与复杂的链条中游刃有余。
2 思盲
采购精神与供应链思维缺乏。
采购人,满足企业外部资源获取过程中所体现的职业伦理、绩效能力与组织能力的综合。
缺乏采购精神和供应链逻辑思维的采购人,只能算是一个“买东西”的人。
3 手忙
据调查显示:采购人每天50%以上的工作时间是从事处理文书,而做有价值系统思考的工作时间很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缺乏系统性思考和全局性规划,手忙也许可以必然。
“忙”必然“盲”,而后再“忙”。
何为“忙”?心死为“忙”!
4 流程乱
部分企业采购制度与采购流程,不是复杂到崩溃(采购一台电脑与采购一只铅笔的流程是一样的)就是欠缺到凄凉(没有流程,全由老板驱动)。
这样一方面导致采购绩效不高,而且成本不可控,完全基于采购人的经验与能力,最后使采购人心力憔悴,毫无工作成就感。
5 紧急救火墙
在企业里,紧急采购、紧急变更、紧急需求......这种“紧急”事情越多,一方面来源于市场的变动,但大部分原因来自内部。
企业流程问题?部门信息透明度低?采购制度?还是公司做事习惯......
总之,这在企业里面算是癌症。
6 误解采购力
传统甲方思维,早就习惯采购强势。
市场竞争变化差异导致多品种少批量环境下,部分合作的甲乙双方优势早已颠倒。
然部分采购人依然强势做事,最后还是自己“伤心太平洋”——太误解采购力了。
其实,在今天,供需双方早已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协同合作。
故采购人由原来的买手变成今天的整合者,公司的外交大使。
7 单打独斗症
每次碰到不少采购人问道:供应商该降的成本都降了,如何可持续降低成本?
我总是说你知道成熟企业管控成本有28种方法么?对方哑然。
企业这28种方法有商务方法,如谈判技术。
但大多数是供应链协同、跨部门方案。
比如降低产品成本,我们知道研发决定产品成本的75%左右,谈成本管控不将研发团队纳入就是一个缘木求鱼的方案,其实还涉及工程、品质、库存、供应商协同等等。
8“穷”Qiong
“要马跑得快,还要马不吃草”,据说是一个复杂矛盾学问题,我们不去做哲学讨论,但现实却很痛苦。
由于供应链末端抽取资金,导致供应链付款周期层层加码延长是国内常态,而这种常态导致供应合作可持续性的关键障碍。
这需要采购人员协同计划,财务调度、营销安排,否则,断供也不是供应商一个。选择,尤其是供应链信任度缺乏的时候。
文章来源于采购与供应链专栏 ,作者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