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扫地僧情结?每一个工程师心中都有一个扫地僧式的梦想,即可以不问世事专心钻研技艺至炉火纯青并一举登上事业巅峰。
  扫地僧情结

  对于看着金庸武侠小说(以及电视剧)长大的我们,《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可谓是无人不识。扫地僧平时心无旁骛,避世隐居,专心钻研武功且多年不为人知。然而在剧情需要的时候他能够一击降服几大顶级高手,可谓金庸武侠小说中武功最高的人物。我相信每一个工程师心中都有一个扫地僧式的梦想,即可以专心钻研技艺至炉火纯青,并在需要的时候向世人展示自己钻研成果的价值,一举登上事业巅峰迎娶白富美。这种成功的方式不妨称为“扫地僧模型”。
  
  遗憾的是,现实世界毕竟不同于金庸的武侠世界,而高科技公司的运行模式和江湖规矩更是不同了。如今的工程师如果想照搬扫地僧模型成功,恐怕是难上加难。下面分析一下盲目照搬扫地僧模型的问题。
  1.心无旁骛,只管自己练功
  第一个问题就是心无旁骛,只管自己练功。对于工程师来说,就是只管把自己的模块做到极致,而不去考虑整个项目团队的进度(认为这是经理应该做的事情,并且认为做扫地僧不应该被管理项目这种琐事分散了注意力影响自己修炼),更不去考虑整个系统以及产品。这样的情况在模拟和射频工程师里面很多见,首先模拟和射频模块虽然简单但是有很多学问在其中,想要做到极致性能并不容易;其次是如果能把自己的模块的性能做到最好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然而,这样的做法在公司里是很危险的。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这样做管理层会认为你缺乏团队工作的能力。确实,你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很好,但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是管理层对你的基本要求,而只有你能做到超越管理层对你的基本期望时才能获得更快的升值加薪。所以与其花特别多的时间把你的模块做到极致,还不如在把你的模块做到足够好后就主动帮助团队里的其他人以加快整体项目的进度。我们不妨看看扫地僧的遭遇。扫地僧长期在少林寺集团内担任最底层的工程师,即使实力远胜CEO方丈玄慈,但是领导从来不知道他的能力,所以胡子都白了还没有升职。但是,这真的怪少林寺提拔体制失察吗?你扫地僧多年来除了把手头的活(扫地)做好之外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团队(藏经阁团队)里的其他人帮过什么忙,没有为少林寺集团创造过任何额外价值,也从来没有和上级经理表达过希望能担当更多指责的愿望。现在绝大多数公司都要求员工能够在完成自己手头工作之后主动找活干,而像扫地僧这样的恐怕在少林寺年景不好的时候就得要还俗(被辞退)了。
  
当代公司的组织形式决定了一个技术高超却不知如何与团队合作的人对公司来说还不如技术平平却善于合作的人
  其次,这样的做法归根到底就是甘做优秀的螺丝钉,成为公司这个机器里面一颗比较耐用的零件。可是,我们不妨想想,对于公司来说,零件最大的属性是什么?就是可更换!如果你只是做一个模块的话,公司想要找到一个人取代你是相对容易的:虽然新人做的模块的性能比你做的要差一些,但是只要能够满足系统指标就足够了。所以,你千万别以为你多年修炼帮公司做了一个性能很好的模块是一件多了不起的事,公司看你不爽了其实可以分分钟找个人把你换掉!反之,如果你不是只专注做一个模块,而是能对系统中的整个模块都很精通甚至能参与制定系统架构的时候,你对公司的价值就更大,公司想要找到能替代你的人也就更难。
  
做大公司的螺丝钉并不是一件安全的事情
  最后,只做一个模块对于职业发展也是不利的。你可曾想过,到你五六十岁的时候还要参与tapeout在一线赶进度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更不要说万一你专注的那个模块随着产业升级大家都不用了那怎么办?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有多少人还记得当年的ECL逻辑门?也就是在十多年前,绝大多数高速逻辑门还是用三极管的ECL逻辑实现的,而在现在又有多少公司在做这个?
  2.避世隐居,不愿与人多交流
  扫地僧模型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不喜欢与人交流,也不愿意参与项目管理,觉得是浪费时间。这就带来了多方面的问题。首先,当今IC业(或者任何高新产业)没有一个产品不是团队合作的结果,真的想要在技术路线上更进一步必须带领团队。毕竟,项目的最终目标不是做一个小模块而是要做整个系统,做整个系统比起做模块更具挑战性而且需要一个团队去完成。当今的SoC也好,处理器也罢,哪一个不是规模巨大动辄需要几百人的团队完成?如果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只负责自己的模块,却没有人去负责项目进度沟通模块接口协调系统指标,那SoC怎么可能做得起来呢?事实上,目前IC行业最热门的人,恰恰是即懂技术又懂得如何协调团队最后按时交付项目的人——你说这类职位是技术也好,是管理也罢,总之对于项目而言这类人才要比扫地僧重要得多:毕竟每个模块性能稍微弱一点没关系,能动就行;但要是协调出问题导致last minute surprise延迟产品交付那就要吃苦头了。
  
需要很好的沟通技能才能拉起一支队伍做大项目
  第二个问题是技术视野狭窄。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扫地僧式的工程师只喜欢与自己工作相似的人交流,殊不知技术交流不仅需要“专”,也需要“博”。只懂得自己领域的知识会限制你在技术上的造诣。一个只懂模拟电路,却对数字电路一窍不通的人,在IC领域很难称得上是专家。相反,不同技术领域之间的人互相启发会磨擦出创新的火花,甚至能开拓一个新的方向。举例而言,很久以前微波电路和模拟电路完全是两个不相干的方向,无论是应用还是方法论(s-参数vs 基尔霍夫方程)而言都相差甚大。然而,两个领域的高人互相启发,于是有了射频集成电路这个东西。如果两个领域的人都是扫地僧,恐怕现在我们还在用分立元件做大哥大呢!
  第三个问题是交际圈子小。这一点在中国尤其麻烦,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做什么都要靠关系。扫地僧专注在公司工作,却没有太多朋友,平时收入不低小日子过得也挺开心,等到遇到非技术问题就抓瞎了,比如妻子(如果有的话)要生了该去哪家医院,小孩要上幼儿园/小学/中学了该怎么报名,等等。甚至如果人脉不强的话,跳槽也麻烦:你在公司确实做得不错,但是没人知道啊!即使老板对你不好你也只有守株待兔式地等待猎头来找你,而没法主动出击到处找朋友帮你留心适合的岗位。这样的生活,多憋屈啊!
  如果整个工程师圈子都持扫地僧心态,那就更可怕了。平时精英工程师们看普罗大众就像文明人看野蛮人一样,觉得他们尚未开化,对于即将改变世界的技术一窍不通,甚至有些工程师觉得学习文科的人是对社会毫无贡献的并冠之以“文傻”的称号。于是,出于这些优越感,工程师们平时玩神秘,自诩为扫地僧并不屑于向其他行业的人介绍自己在做什么,也不指望能被别人理解觉得自己就在小圈子里面玩也很好。然而,一旦发生了大事需要社会上其他人救济时,却发现自己行业以外的人根本不理解自己也不愿帮助自己。更可悲的是,由于平时出于不屑主动放弃社会话语权,等到真的想要发出声音时却发现在这个社会上声音比较大的还是文科生。这次的阿里月饼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多数社会上不做技术的人的观点还是那些写脚本刷月饼的人是作弊,开除也是理所应当,于是为工程师说话的只有工程师自己。平时工程师们不愿发出自己的声音不想理普罗大众,在需要舆论支持的时候也就没有人帮你说话。
  
社会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如果你平时总是扫地僧一般遗世独立那么在遇到困难时也找不到人帮忙
  3.不合时宜,过度强调匠人精神
  近来,“匠人精神”这个词火了起来。这个词最初火起来是因为一篇“为什么中国生产不出优质马桶盖导致大家必须去日本购买”的文章,于是不少人说中国制造业不行是因为缺少匠人精神,并且举出例证说日本制造业发达就是因为日本工程师有匠人精神喜欢追求极致。在我看来,这样的论证乃是倒果为因,事实上中国缺少匠人精神恰恰是因为制造业不发达。日本匠人精神盛行的原因正是因为制造业发达,可以生产附加值很高的产品,因此制造业给工程师开的待遇可以让他们安心专注于钻研技术,而不用像中国工程师一样天天看着房价心理不踏实。进而,匠人精神本身成为了一种附加值:当消费者看到一块使用陀飞轮的手表,一辆外表经过仔细工业设计的汽车,一款边角设计非常考究的包,他们会把对匠人精神的欣赏提升到美学层次,并且愿意为了这种美学的享受买单。匠人精神的对立面是山寨,即功能基本保持不变但是不注重细节的便宜货。匠人精神从来不是一种民族特性,而是当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发展到可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并且国民的消费水平也到相应档次能为之时,它自然会出现。就在几百年前,中国的工业生产力傲视全球,当时中国的瓷器、刺绣等等产品无不充满了工匠精神。今天中国匠人精神缺失只是因为中国的工业尚在重建中,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匠人精神必将重现在中国的产品中。
  那么,匠人精神能否用在IC工程师身上呢?前面已经论及,目前匠人精神是作为工程艺术的美学化出现在产品中,进而作为产品附加值的一部分让消费者出更高的价钱。然而,要把匠人精神作为产品的附加值有一个条件,就是消费者必须能够欣赏产品中工程艺术带来的美感并愿意买单。所以,举例来说,手机上强调匠人精神的永远是外壳转角设计,home键形状之类在IC工程师看来非常琐碎的东西-因为大众消费者能理解的也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虽然手机里面的芯片(把那么多晶体管整到一起并且能够正常工作堪称工程学上的奇迹!)比起外观设计要有技术含量得多,但是消费者不懂,也不可能欣赏其中的美感(实际上他们看到芯片内部更有可能引发密集恐惧症而非产生美的享受)。而且在可预期的将来,也不可能指望消费者去欣赏芯片中的美感。所以即使芯片设计者都非常用心,也没法把芯片设计中的工程艺术美学化为“匠人精神”并待价而沽。
  
IC很难让人产生美感(更可能会引发密集恐惧症),因此无法美学化并将匠人精神变现
  所以说,如果有人说做IC要有匠人精神,我觉得他就是在忽悠。IC要做的就是按时做到预定的spec并交付,而不是十年磨一剑式地精益求精。
  什么才是扫地僧的正确打开方式?

  首先,勤练不缀。扫地僧的精髓不在于两耳不闻窗外事痴迷技术,而是坚持努力一刻不放松。不管是做技术也好,做管理也罢,如果想要学习扫地僧,不妨学习他的永远追求进步永远精益求精的态度。在别人刷手机吃火锅玩LOL守望先锋的时候你却在尝试努力提升自己,那么你就比别人领先了一点点。这些一点点的领先日积月累就能成为你独特的优势。当然我也不是说要放弃社交和娱乐,而是说要尽可能做有意义的事。
  然后,不痴迷于技术。扫地僧难道不是一个痴迷于武学的人吗?错了!如果你仔细看原著《天龙八部》,会发现扫地僧首先是一个佛学大师,武学只是他佛学的一个皮相而已。就在萧远山慕容博执着于技术(武学)想要偷盗少林寺集团的机密(武林秘籍《易筋经》)的时候,扫地僧还劝阻过他们让他们不要过于执着!所以,你看,人家真正在乎的根本不是技术(武学)好么!扫地僧是一个追求卓越的人,多年来苦苦修炼的并不是如何做技术,而是如何做人。我想,这点也是值得我们工程师仔细学习的。公司的本质毕竟是一种人类集体社会活动的组织方式,在公司,做人其实是比做事更重要的。
  
武学(技术)只是扫地僧修为的表相,人生哲学才是实质
  结语

  工程师在工作中应当入世,而非做遗世独立的扫地僧。只有多和人交流才能扩展眼界看到big picture,并能团结人的力量做大事。在做人方面却不妨向扫地僧学习慈悲为怀的胸襟,在现实的社会保持善良是一种卓越的品质。
    来源: 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