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透彻的案例分析,绿茵场的管理对管理团队和公司也同样适用。
若论带队打比赛,还得看“弗爵爷”黄金8法则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
有人说,他是史上最伟大的教练,没有之一。
亚历克斯·弗格森(Alex Ferguson)爵士执掌曼联整整26年。如今曼联早已是体育界最具价值、最成功的品牌,弗格森因此被球迷们尊称为“弗爵爷”。
弗爵爷执教期间,曼联赢得过13次英超联赛冠军,还摘得其他25项英国和国际足球赛事的桂冠。在英超最成功俱乐部主帅的榜单上,弗格森赢得的冠军数比第二名几乎多出一倍,这个战绩令他傲视群雄。
重要的是,弗格森的曼联角色不仅限于主教练,他一直位居核心——在打造球队的同时也在塑造整个俱乐部。曼联前CEO大卫·吉尔(David Gill)说,“如果乔布斯就是苹果,那么弗格森就是曼联。”
哈佛商学院教授安妮塔·埃尔贝斯曾经发问:如何才能像弗格森爵士那样成功,并能长时间地掌控大局?即便跳出球迷的角度,这个问题也同样值得深究。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引导他走向成功的行为习惯和准则又有哪些呢?
带着这些问题,埃尔贝斯在弗格森执教生涯的最后一个赛季(2013年),近距离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访谈和观察,并深入研究了弗格森的领导方式。下文中,埃尔贝斯阐述了她眼中的8条黄金“弗格森法则”;然后,你还能看到弗格森自己的解释。
世界上最成功的足球教练之一 亚历克斯·弗格森
法则1:寻找天才,基础为先
1986年,弗格森刚接手曼联,立即开始改造俱乐部的青训营计划。为了打造更为长期的球队构架,他建立了两个“卓越中心”训练营,专门招募年龄低至9岁的希望之星。弗格森雇用了很多球探,敦促他们寻找最优秀的年轻天才。
弗格森在早期签下的小球员中,最为著名的是大卫·贝克汉姆,而最重要的球员应该是瑞恩·吉格斯。吉格斯被弗格森看中时,他还是个13岁的瘦弱少年,但现在吉格斯已成为英超史上最成功的球员,吉格斯39岁时仍是曼联主力。再比如,保罗·斯科尔斯和加里·内维尔这两位运动生涯超长的球星,同样来自于弗格森先前的青训营。上述4名球员是曼联“黄金一代”(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核心成员,在弗格森看来,正是他们重塑了曼联的形象。
弗格森爵士:我第一天到曼联,脑海里想的就只有一件事:塑造一家足球俱乐部。所以,我希望从根基上就是对的。青训营计划是为了给曼联一线持续地、不间断地输送人才。在这个项目里球员们可以一起成长,并能形成情感纽带,而团队精神也会由此而生。
99%的新任主帅到球队后首先考虑的都是赢球,以此来保住帅印。所以,他们会引入那些有经验的球员。但是,赢一场比赛只是短期成功,下一场你依然可能输掉。而塑造一家俱乐部却能带来稳定性和持续性。你当然可以把精力都花在一线队,但是我们的青训营计划,最终让曼联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些年轻球员也真正成为俱乐部的精神象征。
法则2:着眼未来,重塑团队
即使在曼联最成功的日子里,弗格森都没有停止重塑球队。弗格森在曼联的执教生涯中持续地赢得奖杯,他用5套不同的阵容获得过英超联赛冠军。在重塑球队的过程中,弗格森能够敏锐地觉察到球队所处的位置;他对每个球员的运动周期都很敏感,总能及时判断出球员在队中的价值。弗格森所做的决断主要基于这种敏锐度。瑞恩·吉格斯告诉我们,“弗格森爵士拥有一种直觉,他知道球队哪些地方需要加强,哪些地方需要更新。”
弗格森爵士:我们把球员分成三类:30岁以上的、23岁到30岁之间的,以及新入队的年轻球员。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年轻球员正在成长,他们最终会达到前辈球员设立的标准。我认为,一支成功球队的持续周期恐怕只有4年(尽管我一直试图打破这个规律),超过这个周期球队就需要有所改变。因此,我们总是设想3到4年以后的情况,并据此做决策。因为我在曼联待了很长一段时间,没人会轻易质疑我的决定,所以我能提前对球队做计划。从这点来说,我相当幸运。
法则3:提高标准,一视同仁
弗格森谈及向球员传递价值观的时候,总是激情澎湃。他希望不仅能教他们踢球技巧,还能激励他们努力做到更好,永不言弃。换句话说,就是让他们变成赢家。
弗格森对于胜利的强烈渴望,部分来源于他当球员时的经历。球员时期,弗格森在几家小球会获得成功后,加盟了苏格兰的顶级球队——格拉斯哥流浪者队,他儿时就是该队的球迷。但是,他与时任新主帅不和,进而失宠。三年后,弗格森离开了流浪者队,带走的只有一枚苏格兰杯赛的亚军奖牌。“逆境让我勇往直前,这也重塑了我的人生,”弗格森告诉我们,“当时我下定决心,今后永不放弃。”
弗格森爵士: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持俱乐部的标准。这个理念适用于球队建设、赛前准备、动员会议和战术部署。我们从不容忍训练的低质量,因为训练场上的表现决定了比赛中的表现。所以,每一次训练我们都追求高质量,不允许有任何的分心。
我必须提高球员的预期,他们应该永不言弃。我总是提醒他们,“如果你放弃一次,那么你就会放弃第二次。”我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热情似乎传递到了整个俱乐部。以前,我总是习惯早晨第一个抵达球场。而执教的后几年,当我7点钟来的时候,已经有许多员工在那儿做事了。我想,他们是明白了我早到的理由——球队有工作要做。这是种竞赛心理,他们会觉得,“既然你能做到,那么我也能”。
我时常对我的队员说,在生命中努力工作是一种能力。而对那些明星球员,我会要求更多,我希望他们能加倍努力。
法则4:千万别放弃掌控权
“你永远不能失去掌控权,特别是当你面对30个顶尖职业球员,而且他们还是百万富翁的时候,”弗格森说,“如果有哪个球员胆敢挑战我,挑战我的权威和对球队的控制,那么我对他不会手软。”当球员违规时,弗格森会使出铁腕手段,这是整个俱乐部保持高水准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球员犯错,他们会受到惩罚;如果他们的行为太出格,损害到了整支队伍的表现,那么弗格森会请他们走人。
2005年,曼联的老队长罗伊·基恩公开批评队友,他的合约随即被终止。下一年,曼联的当家前锋范尼斯特鲁伊,因为公然表示对坐冷板凳的不满,弗格森立马将他出售给了皇马。
保持控制权,重要的是要遇事强硬。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面,同样重要的另一面是应对及时,避免情况失控。
弗格森爵士:如果哪一天曼联的主帅被球员控制了——或者说,球员能够自行决定训练内容,自行决定休息时间,自行决定球队的纪律和战术,那么曼联将会面目全非。到曼联之前,我就暗下决心,不会允许任何人挑战我的权威。
主教练的个性必须强过球员,这非常重要。俱乐部的长远利益应该在单个球员之上,而主教练必须是球队中最重要的那一个。
法则5: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弗格森是个以强硬和苛刻形象著称的主帅,但是他其实并非一贯如此,而是根据情况选择沟通方式。比如,弗格森要是想让一名球员去踢他此前从没踢过的位置时,他会非常小心地传递这个信息。“这并不容易,我会私底下找他谈话。我会说,’瞧,这也许是个错误’——我经常这样说,‘但我相信这是目前球队最好的选择。’我会给他们一些信心,告诉他们重要的比赛要来了,这只是战术需要。”弗格森告诉我们。
比赛前夕的训练课上,弗格森和他的助理教练会尽可能地传递积极的信息。虽然媒体经常把弗格森在半场和赛后谈话中的形象描绘成暴君,但实际上他经常变换表达方式。“你不能总是进来就大吼大叫,”弗格森说,“这没用。”曼联的前球员安迪·科尔这样描述弗格森的方法:“如果你输了,弗格森爵士认为你尽了全力,那么他不会为难你;但如果你是因为懈怠而输了,那么你就等着挨骂吧。”
弗格森爵士:没人喜欢被批评。很少有人能从批评中成长;大部分人更愿意接受鼓励。所以,只要可能我会尽量给予鼓励。对任何一个球员来说,“干得好”是他们最乐于听到的话,这三个字是语言史上的伟大发明,你甚至不用“最”字就能鼓励他人。
如果有球员达不到你的预期,你必须在更衣室中指出他们的错误。这时,责备就能发挥作用。比赛之后,我会马上纠错,绝不等到第二天。当场训斥完,也就过去了,我会转而专注于下一场比赛——一直批评球员毫无意义。
一般而言,我的赛前讲话无外乎三方面:第一是我们的期望,第二是球员要自信,第三是球员间要相互信任。作为主帅,你必须把握好时机,在不同的时点扮演不同角色,有时候你是医生,而其他时候你又要当导师,或是父亲。
法则6:“赢”的信念
弗格森的球队似乎有一种本领,总能在比赛后期取胜对手。我们分析过去赛季的赛果发现,如果比赛进行到后半场或者还剩15分钟,双方仍处于僵局时,曼联的后期表现要胜过其他任何英超球队。
当比赛进行到尾声,球队依然落后的时候,许多主教练会让球员压上,鼓励他们进攻。在这一点上,弗格森不仅格外具有进攻性,而且会非比寻常地彻底。他时刻都在准备迎接球队的胜利。他经常让球员练习,当比赛剩下10分钟、5分钟、3分钟的时候怎样踢进致胜球。
许多人都相信,成功源自习惯,但是曼联对此的信念绝不停留在口头上。他们给你的感觉是,永不满足现状,不断寻求提升的空间。弗格森说,“很简单,在曼联我们不能干坐着”,这话算是最好的注脚。
弗格森爵士:“赢”是我的天性。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给自己设立了很高的标准,因此我别无选择,我必须要赢。只要站在球场上,我希望能赢得每场比赛。甚至在有五员大将受伤的情况下,我依然盼望着拿下比赛。别的球队在比赛伊始会选择保守,但我的球队绝不这样。踏入球场的那刻起,我就对球员们信心百倍,他们早已做好准备去战斗,因为赛前所有该做的事情我们都做完了。
我的风格是心态积极、爱冒险和愿意承担风险。上场就是为了赢得比赛,曼联的球迷理解这点,他们也表示支持。当球迷看到曼联在比赛最后15分钟努力争胜的景象,这种感觉无与伦比:队员踢得真刀实枪、轮番轰炸、甚至“横尸遍野”。
法则7:信赖观察力
1974年,弗格森的执教生涯始于东斯特林郡,一家苏格兰的小球会。当年,他32岁,年纪比队中的一些球员也大不了多少,因此他事必躬亲。后来,他去执教了圣米伦和阿伯丁,并在阿伯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最后,弗格森来到曼联。
越往上走,弗格森就会越多地把训练任务分派给他的助理教练。但他总是会到现场,而且会在场边观赛。弗格森说,从教练角色转换到旁观者角色,能让他更好地评价球员和他们的表现。
弗格森爵士:我管理架构的最后一环是观察力。助理教练带队训练并不会削弱我对球队的掌控。每次训练我都在现场,仍然有监管的权力。但是,你在旁观中获得的信息却弥足珍贵。
一旦跳出之前的框框,我能觉察到比以前更多的细节,教练水准也大幅提升。当观察到一个球员的运动习惯有所改变,或者训练热情突然消沉的时候,我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他:是不是他家里有什么事,经济上出现了困难?亦或是太疲惫?或者处在什么情绪之中?有时候,我甚至能在球员自己都没有感觉的情况下,判断出他已经受伤了。
我认为,没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观察的价值。但我把观察力视为我的管理技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关键,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那种发现你意料之外的事情的能力。
法则8:“适应”不止
弗格森执掌曼联的26年时间里,随着金融财团的介入(正负面影响兼具),以及运动科学的兴起,世界足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应对变化从来不易,而对长期居于高位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但弗格森在曼联,乐意变革的证据无处不在。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在相对不重要的联赛杯中,弗格森是第一个敢启用一帮年轻球员打比赛的主教练。当时该举动争议很大,可是现在已成为英超球队的正常现象。弗格森也是首位在一个赛季让4名顶级中锋轮换的主帅。他当时让4人竞争2个主力位置的策略被很多人视为管理混乱,可正是这一点让曼联成就那个伟大赛季——1998-1999赛季,曼联夺得“三冠王”。
球场之外,弗格森极大地扩充了他的幕后团队,他雇用一支由运动科学家组成的队伍来协助执教。由于曼彻斯特阳光不足,弗格森接受了科学家的建议,特意在球队的更衣室安装了维他命D补给站。
弗格森还热衷于使用配备有GPS感应器的运动背心,该装置在训练结束20分钟后就能提供球员的表现分析数据。弗格森是第一个为球员配备验光师的主帅。曼联每周还会两次请瑜伽教练来指导球员。
弗格森爵士:多年以来,在应对变化这件事上我做得还不错。我相信,对变化的控制可以通过接受它来完成。这也意味着,你要对员工有信心。一旦雇用了他们,你就要相信他们能胜任。如果你管得太细,对他人的工作指手画脚,那你雇用他们就没有意义。最重要的事情是,你不能停滞不前。多年前,我对大卫·吉尔说,“留住球员的惟一方法,就是让曼联拥有全欧洲最好的训练基地。”也正是那个时候,曼联开始使用医疗中心。总之,核心是我们不能原地不动。
很多与我取得一样成绩的人都不愿去改变。但我总认为我承担不起“不变”的后果。我们必须成功——对我来说,这是惟一的选择,所以我会探索一切可能的改进办法。我一直努力工作,把每次成功都当成是新的起点。我的任务就是确保曼联有最大的赢面,正是这一点驱使我不断前进。(李剑 | 译 万艳 | 校)
安妮塔·埃尔贝斯是哈佛商学院Lincoln Filene 教席工商管理学教授。
本文有删节,原文参见《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13年10月《弗爵爷之领导力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