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发生在2018年的事情,那时候国产化还没有这么强烈。
我们的一个项目用到103系列处理器,稍稍有点量(月大K级)。所以对于成本有点要求,另外就是对于ST的FAE稍稍有点怨念。
我们就想换个价格更美丽的。找了几款之后,国产G字头某厂渐渐进入了我们的大名单。首试、验证、小样都OK。前两批次都没有什么大问题,渐渐就没有在重点关注了。
记得很清楚,那是在国庆节前。焊接厂告诉我们由50%以上的不能点亮,厂里已经排查了一个礼拜了。约我们人员过去看看,我们就马上让过去看看情况。过节也联调了好几天,问题还是依旧,偶发故障,不能定位。
过完节,我们就约了G厂,我司和焊接厂 三家会诊,分析了一天。
焊接厂弱弱的说,有没有可能是假芯片。
我的第一反应:???
G厂:终于有人仿我了,我要成功了
G厂就拿走了几个样品,回去分析了。
后续结论是: “MCU 的 Falsh 容量为 512KB,SRAM 容量为 64KB,内存信息与 G*32F103VCT6不符,怀疑该类异常样片可能为 G*32F103VET6 的翻新样片”
事情到这里,就奇怪了。有4G的U盘,改配置假装16G的,现在出来了512的VET自降身价,冒充小弟VCT,VCT大批量的,被小众VET冒充。
后续G厂总监出马,七七八八牵扯到细节就不细表了。
这几年,国产化逐渐成为大势所趋。但类似S厂不降反升,品品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味道,很难一致~
呵呵,恕我直言,并非奇遇,而是必然,这是企业普遍性一味追求成本、价格最低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