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DPU的未来前景,DPU是未来处理超算流量、安全网络存储的核心硬件,作为第五场专场汇报。
行业近况:1)互联网大厂例如阿里神龙、百度太行、字节等自给自足,不会商业化,不应该包括在DPU的细分赛道内,云豹智能、星云智联、芯启源、云脉芯联等创业公司可以商业化。2)DPU复杂度在于和具体应用场景的定制化绑定特别强,因此很难在所有赛道通用。3)DPU创业公司关注运营商场景,因为其对于外部依赖性强,且运营场景丰富,包括云计算、公有云、私有云等,需求足够旺盛,因此比较有前景;虽然运营商场景周期长、成本高,但成功后会有高壁垒优势。4)DPU具有成长性,得芯片者得天下,得生态者得天下;芯片是SOC而不是FPGA的公司竞争力更强,只有SOC才可以在大规模场景下量产供货。
Q:DPU在全球能不能成为未来的主流算力芯片?
A:毋庸置疑会成为主流,算力是未来发展的主流,现在仍然是CPU加GPU的异构做主力推广。往后发展算力需求越来越大,CPU的算力可能会被例如网络安全存储等非业务领域消耗,而DPU的初衷就是处理CPU不擅长处理的领域,因此未来一定是CPU、GPU和DPU的异构主流,CPU针对业务层面,GPU用于并行计算和浮点计算,DPU优先处理超算流量和安全网络存储。此外从宏观的角度来看,CPU的算力不会无限增长,且只通过CPU消耗是不经济的。如今互联网厂商由于业务繁杂,流量已经达到100G以上,对DPU自研需求高,未来运营商发展6G也会催生这种需求,因此DPU成为主流是毋庸置疑的。
Q:测算行业空间时,DPU量和价的比例关系?
A:量的估算可以大致服务器和DPU 1比2的关系,但不局限于此,例如智能驾驶赛道,如果2025年可以放车量产,可能每辆L3级以上的智能驾驶汽车至少需要两块DPU;甚至更宽泛的领域,例如路由器、交换机、网络设备等,里面都可以有DPU,因此DPU的应用场景很丰富。
价普遍以英伟达的BlueField系列做标准,但实际上DPU的应用场景很丰富,很难用一种形态来对标,例如英伟达的CX系列是智能网卡,也是DPU的应用,用它的价格对标可能就不是1万而是2千了。如果是在复杂的应用场景,DPU单价也可能好几万。因此DPU价格取决于具体场景里或者细分领域,很难量化,非常复杂。
Q:DPU未来的生态?
A:生态是DPU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构建生态一个是开放性;另一个是扩展性,首先是芯片级的扩展,现在Chiplet技术可以把第三方的IP融合进来,扩展构建芯片级的生态,再往上是高度可编程,用户可以基于芯片的能力自己做业务定制。在社区上,国内和国外相比有差距,但对任何一种成熟的应用,发展社区是不能被忽视的。因此在关注DPU赛道时,要关注厂商有没有在社区上投入。
Q:国内和国外DPU发展的差异?
A:国外起步较早,DPU的起源是Fungible,英伟达发扬光大,AWS的Nitro也是标杆。但不太用考虑差距问题,因为DPU不是标准化产品,而是与业务场景紧密相关,非定制不如自研。在底层的能力上面,芯片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因为DPU对业务场景的依赖性更高,谁能吃透赛道制作场景、和用户走得更紧密,谁定制化能力越强,机会就越大,因此DPU的这一特点削弱了芯片“卡脖子”的问题,暂时不用考虑和国外差距问题。
Q:怎么理解国内DPU厂商不需要考虑国外的竞争?
A:DPU和CPU、GPU不一样,DPU对自身业务场景的绑定和定制化要求特别高,因此对底层芯片的依赖稍微降了点。但并不是不考虑竞争,国内DPU厂商的发展仍要走在芯片的SOC上面,得芯片者得天下,现在国内厂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在芯片上能做出突破后,下一步就是构建生态。当既有产品又有生态的体系构建好,再加上自己的运营商场景或者客户定制后,就不太惧怕国外竞争了。
Q:国内DPU厂商需要发挥定制化服务方面的属性和海外产品竞争?
A:可以这样理解。国外厂商例如英伟达、英特尔给国内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时,有时会效率不高或者成本比较高,因此国内低配厂商可以在这个点上发力,这也是DPU一个比较大的特色。
Q:国内使用方通过生态自己做定制化的开发?
A:有些客户没有二次化定制开发的能力,提出需求由厂商交付,这种现象全世界都一样。
Q:海外的龙头在DPU方面仍然在海外有最强的竞争力?
A:毋庸置疑,像英伟达这样的公司仍然是竞争的标杆。
Q:国内各DPU厂商所处象限?
A:芯启源打运营商赛道且有芯片;云脉芯联打运营商,还没有芯片;云豹智能、星云智联没有芯片,星云智联想通过博通的芯片做标准网卡打运营商赛道,不能算在国产DPU内;中科驭数主打金融赛道,有K2和K3,在金融赛道里稳定;其余的绝大多数,例如大禹智芯,仍在FPGA原型或者量产原型阶段,如果今年拿不出自己的芯片,很有可能赛道上就要洗牌了。
Q:厂商DPU领域的体量和规模?
A:国内厂商专门做DPU领域的合理人数规模是300-500人,这样才有机会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