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殷一民?
1985年,深圳市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这也就是我们后来的中兴通讯。中兴创立之初发展迅速,1997年就在深圳交易所A股上市,之后的发展也一直是稳中有升。
54岁的殷一民90年代末便以高级副总裁身份主管手机的研发、营销业务,并在2002年成为手机事业部的总裁,他主导中兴凭借小灵通和运营商定制手机一跃坐上“中华酷联”的头把交椅。
2006年作为侯为贵最为器重的五虎将之一,殷积功晋身中兴通讯总裁。
然而,2010年,中兴通讯宣布原总裁殷一民离任,改由执行副总裁史立荣接任。
下台原因:殷一民不过是背了一口黑锅?“华为李一男,中兴殷一民”,两位青年得志的一字并肩王一度是名动江湖的显角。相比于前者早早出局,尽管2010年殷突然挂冠而去,只保留上市公司执董和中兴通讯母公司中兴新的董事长这样一个虚衔,且负责中兴多元化投资之类边缘业务,但其毕竟未离军机中枢太远。
殷一民担任总裁之后,为中兴通讯在产品研发和海外市场拓展上做了很大的贡献。有数据显示,在殷一民挂帅的前几年,中兴的企业总资产,企业净利润一直在不断增长,当然这也跟中兴在3G上的努力有关。
不过这样的业绩并没有得到中兴董事会的认可。
2010年3月30日,担任总裁一职6年之久的殷一民宣布卸任。虽然在中兴的股东大会上,侯为贵回答记者访问时说:“殷总在任6年,身体上、工作上都承受了很多压力。辞去总裁职务,这不影响公司高层管理团队的稳定。”但是许多业内人士分析,侯为贵是不满殷一民的业绩,才忽然换帅。
但也有不少人说,之所以换帅,其原因还是来自华为的压力。曾经共称“中华酷联”的中兴与华为,却在殷一民掌权的这几年差距越来越远,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兴,如今被华为狠狠的甩在了后面。
而如今,我们也知道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中兴都不可能轻易赶上华为了。可见当年的换帅并没有为中兴解决本质上的问题,所以说殷一民不过是背了一口黑锅。
2016年10月,老兵归来。中兴通讯宣布殷一民重新回归前台,担任公司消费者业务负责人,以执行董事身份兼任终端事业部总经理。当时,中兴通讯截至2016年上半年的年报显示终端业务利润陷入4%负增长,国内市场份额连续下跌。一个好的手机品牌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综合操盘手。殷一民是中兴手机最早的创始人之一,促成了中兴手机从0到1的建设。中兴通讯内部人士透露,殷一民的回归,旨在提升手机业务的战略地位和管理等级。
2017年3月,中兴宣布,殷一民任董事长,赵先明留任总裁。
为什么是殷一民?
之于中兴通讯的公司史,2016年注定将是一个特殊年份。 曾经与同城华为公司的恩怨情仇,“往事不要再提”,就算瑜亮心结也不能忽视两家如今的差距。然而真正的大麻烦,还是伊朗门事件。有分析当时便指出,如若美方坚持“惩戒式”断供并导致中兴通讯被迫停产,那么1个月后后者将丢失全年利润,10个月后公司可能面临破产。
据《华尔街日报》的消息称,美方要求中兴通讯涉及此事的高管悉数出局。也正缘于此,今年4月7日召开的董事会上,公司创始人侯为贵正式退休,公司总裁史立荣亦同步离开了这个岗位,转而由公司CTO赵先明同时出任上市公司董事长与总裁。6个月后,殷一民浮出水面。
3月7日,中兴通讯认罚8.9亿美元,结束了长达一年的美国政府反出口制裁危机。
中兴通讯目前正处于恢复期。赵先明帮助中兴通讯平稳度过了危机,并未出现外界猜测的雪崩。不过,中兴通讯需要更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来带领中兴走出平淡,实现跳跃式增长。殷一民+赵先明组合,或是中兴通讯董事会多方权衡之下的决定。
为什么呢?
董事长负责战略布局,总裁负责业务落地,而综合个人能力和职业经历,殷一民堪称中兴高管体系内,最具战略视野与产业格局的高管。
(1)殷一民是中兴老将,早在1991年就加入中兴,担任中兴通讯执行董事已达20年,对中兴的人事、业务、文化、流程、资源乃至积弊都有足够了解。
(2)在此之前,从芯片、通信设备到终端,从产品研发到市场营销,中兴最核心的各个业务体系,殷一民都有过管理经验,更于2004——2010年间担纲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因此上能做顶层设计,下能接业务地气,能在细务与全局,守成与变革之间做好平衡。
(3)2010年,从中兴主业管理中淡出的殷一民,发起创立了深圳市中兴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这段投资经历,让他可以站在中兴主业之外,以更独立的、更资本的视野,来观察整个行业的变化趋势,对TMT行业有更准确深刻的理解。
中兴能否复兴?
今年54岁的董事长殷一民,与今年51岁的总裁赵先明搭班,构成了中兴通讯第二代领导人的主体。
创业难,守业更难。经过31年发展,中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巨头之一,但也不得不迎来成长危机。
内要直面电信设备行业越来越集中、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外要顺应整个信息产业融合的时代变革大势,如何发挥多年来积蓄的优势,化解随时间累结的积弊,这都是中兴的接班人需要直面的挑战。
事实上,中兴不是没有杀器级的产品。比如在华为成功拿下5G eMBB短码方案的同时,在事关物联网万亿级市场的MUSA多址接入技术上,中兴方案就具备相当的竞争力。同时在智能家居和云服务上,中兴通讯也素来下力甚多。但必然记住,支撑起公司当下最重要现金流来源、基于4G的中国FDD网络基础建设,目前已至尾声。而随着诺基亚收购阿尔卡特·朗讯接近收关,全球对无线和固定设备的需求势必蜷缩。同城的华为运营商业务收紧,相关企业也都在通过消费品市场源源不断提供粮草。也就是说中兴若想复兴,拿下终端势在必行。
接下来的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众多的产业变革,既是压力,也是机遇。
两人之中,殷一民的战略视野无庸质疑,而与技术出身的赵先明也曾被侯为贵给予“勤奋、细致”的评价,两人的能力互补,能否带领中兴再次实现快速发展,令中兴走向“中兴”?
我们拭目以待。
整理自《财经》,投资时报,科技杂谈 /王云辉,@5G网通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