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在某大型代工厂工作的采购,带有小小的管理职能。做了7年的时间,现在月薪也有2万元左右(加上了一些补贴和分红),还算可以了吧。当然,岗位和公司的不同,薪资还是会有比较大的差异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做一个高效的采购,日后的发展一定比低效的采购有前途,而且也更有机会。所以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么看高效这个问题的。
既然谈高效,效率的体现是在绩效考核。首先来分析一下我们公司的绩效考核,还有比较常见的考核内容。一般来说,一个考核当中,会包含一下内容:
1. 能力和态度
包括了胜任能力,工作态度,或者是内部满意度。主要还是为人处事的部分。如果能早到不早退,带点福利给同事们分享,这个部分还是比较容易达成的。下面谈更重要的部分。
2. 业绩部分
业绩来说,主要包括“完成率”、“合格率”、“正确率”、“采购成本”等等。当然我们做得比较细致,会有“寻源”和“呆滞物料处理”。经过我和同行了解,貌似还有人有“推迟付款”的附加考核。这个还是有点毁三观的,感觉不太符合合作共赢的采购目标。
要完成业绩目标,我们不能一个一个的去看,一个一个的去盯。太多项,实在太累。这并不是聪明的做法,更不是高效的做法。所以要去寻找完成这些指标的一些共性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做好下面几个方面,其实对高效地完成以上指标,是很有帮助的。
采购态度
上帝心态
做采购,心态很重要。很多采购觉得自己是供应商的“上帝”。不太重视他们,总觉得他们求着我们。其实如果你们企业真的很NB,你就不会找小分销商,可以找代理可以找原厂。就是说你的供应商一定是和你体量匹配的才能配合好。所以你的供应商,其实也掌握着许多和你一样的“上帝。”你只是供应商的“上帝”之一。抱着上帝心态去合作,很难达成双方的真诚沟通,会影响稳定性。让你的业绩跌宕起伏。如果去除上帝心态,让双方平等。那你的业绩就会相对稳定。再不断地深化关系,并开拓新供应商。这样的稳定性,会让你的业绩稳步增长!!
依赖心态
这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心态。觉得现有供应商很好,不去接纳新的供应商。或把订单依赖在一家供应商的身上。其实后者是新手才会犯的错误(把宝压在一家供应商身上)。但是前者(不开发不接纳新供应商)是大多采购都会犯的。因为你不知道机会什么时候来临,哪个自荐电话会给你带来COST DOWN的机会。所以我们需要去接纳去开发新的供应商。但是开发的时候一定要有效率。直击问题中心,不要一开始就搞关系绕弯子。这样你的时间就捉襟见肘了。如何直击问题中心呢?请往下看。
合作方式
你给的机会越多,收获就可能越大!
作为采购,每天面对的并不是需要采购的产品,而是这些产品的信息。并不一定要去实地跑产品,特别是电子厂的采购。所以需要重视的是供应商能够提供给你的信息和数据。那么如何从供应商身上去获得最好的数据呢(数据就是机会,最好的数据就是最好的报价、最好的机会)?
首先需要信任你的供应商。不要以为你随便丢一颗料就能够测试出一个供应商的价格优势或者是供应能力。当你和一个男人说,掏出钱包,我看两眼,有料我就跟你。这是不科学的。因为你不知道他是否有存款或公司股票。
所以只要你给供应商更多的机会,他们就更有可能展示出自己的优势。你也更有可能获得供应链最全面的信息。但是如果一次暴露了整个BOM,会不会有信息安全问题呢?请往下看。
安全意识
我们发RFQ的时候,为了防止暴露我们的代工产品。需要有一定的保密意识。其实可以采用不同的BOM混合发送的方式。就是多个需求,或者以前的需求,打乱了BOM然后发给供应商。我们需要的是挖掘一个供应商的潜力。不要白白浪费掉自己的开发工作。所以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更隐蔽的信息会让我们发现更多。
选择供应商
太老生常谈的一些方法咱就不讨论了。现在是信息时代。所以今天就谈一下信息技术在供应商之中的应用,以及带有这些技术基因的供应商,对我们的影响。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发现,有些供应商服务好,有些供应商服务不好。有些供应商效率高,有些供应商效率不高。除了他们经营的产品线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优势以外。他们内部的ERP系统对我们的影响其实也是非常大的。有些公司能够半小时走完内部流程,有些公司需要四处盖章四处找leader。就是供应商ERP的智能化程度的问题。
一般拥有一个高效的系统的供应商,发展都不错。所以我更信任国际化的供应商(不是国外,是国际,国内也有很不错的国际化供应商)。越来越多的供应商也开始以他们的“智慧分销”系统作为优势。也就是说他们已经不是纸质时代,不是Excel时代,不是“进销存ERP”时代。而是智慧分销时代。
我和我的一家供应商(这里就不提名字了)深入聊天的时候。探询他们能够拿到如此好价格的秘密的时候。他们跟我们提到他们的系统。那是一个“智慧分销系统”,能够把我们的数据和其他“上帝”的数据进行合并处理。然后再导入匹配系统,一起去向供应商做Cost down。就算是小量多样的需求也能够合并。所以他们也不怕我们挖到他们的供应商。有时候也直言不讳的告诉我。但是我们的确无法自己拿到这么好的价格。而且也很难handle这么多的料。毕竟人家是一个BOM导入以后直接就能够根据数据库的匹配技术发现“潜在机会”。
所以我说这是供应商基因的问题。有些供应商本身就具备了其竞争优势。因为他们的运作思路方式不同。但是作为代工厂采购的我们,却很少关注和发现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问题。要不是我和他们关系比较好。估计也很难从这些细节去区分和评判供应商吧。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