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规模制造的工业化时代,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价格特别便宜、品质又特别好的产品。对于整个中国家电产业来说,小米的新国货定位就是一种典型的概念误导和忽悠。其真实意图就是要削弱硬件产品的原有价值,建立有利于小米的行业游戏规则。长此以往,带来的后果将是:小米家电业务一定会输的很惨。最近,小米干了两件看似矛盾但却符合商业逻辑的事:
一个是小米生态链企业云米电器新品牌上市,另一个是1299元小米净水器未达预期。新曝光的净水器品牌云米,发布售价从4000元到6000元不等的净水器新品。其中,一款云米超能净水器V1还在京东众筹,众筹价格从4899元到6799元不等,远超小米净水器。
这两个举动显示出了小米一方面继续走低价格、质量好的新国货产品策略和定位,另一方面又推出了新的品牌,重拾产品的商业价值和市场规律。为什么小米会在这个时候有这样两个相互矛盾的举动呢?这又给处于转型中的中国家电业带来哪些警示呢?
小米新国货产品策略出现裂痕
显然,云米净水器这个新品牌,产品的市场定位都要4000到6000元不等,而同样是这家企业生产的小米净水器的零售价格,却只有1299元。即便小米净水器只是在小米商城官网销售,可以去掉云米净水器留给渠道和经销商的利润,但同样企业、同样产品,不同品牌的市场价格差这么大,还是让不少人大吃一惊。
据说,这是云米电器有意与小米净水器进行切割之后,实施自主化经营的一个尝试。一方面,要摆脱小米净水器的低价格市场定位,推出与市场接轨的净水器产品,还原硬件的硬件价值;另一方面,则是要跳出小米产品都是网店销售的渠道单一化问题,不断开拓线下专营店和经销商渠道,目前已经在山西、河南等地建立多家云米净水器旗舰店。
其实,透过净水器这一产品可以发现,小米生态企业云米电器要通过推新品牌的方式,完成与小米净水器的全面切割,以及在市场操作路径上的差异化布局。这么做主要是基于自身对于净水器市场的看好,其次是意识到小米新国货策略和定位,已经无法在净水器市场上引爆。
显然,不只是在净水器上,其他家电业务上小米的新国货定位策略正遭遇在一线市场无法成功落地和抢夺的困境。目前,小米在电视、电饭煲、空气净化器等产品上,同样遭遇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与困局。换句话说,小米倡导的最低的价格带来最高品质产品的新国货理念,并没有在家电业取得共鸣。
在电视市场上,小米电视虽然与乐视保持着前后进军的节奏,但是如今两者在彩电市场上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小米所倡导的新国货,以及极致性价比的定位,在面对乐视超级电视的硬件免费、低于成本价的定位时,显得苍白无力,根本无法更好地刺激市场和用户的痛点。
同样,在空气净化器和智能电饭煲市场上,虽然小米的动作很快,而且推出的产品定价很便宜,比如面对市场上动辄两三千,甚至四五千元的空气净化器,小米的空净售价只有699元;面对市场上动辄二三千元的IH智能电饭煲,小米的米家电饭煲才999元。
结果,单一的电商销售渠道,让雷军寄予厚望的这两款产品,根本没有在家电市场上引爆。更没有成为市场的有力挑战者和主导者。
切忌让小米毁掉中国家电的根基
近年,小米希望通过这种所谓的质量非常好,价格非常低的新国货定位,去搅动传统家电市场的洗牌。结果却是,这种完全无视于家电硬件商业价值的做法,虽然通过小米单边的线上商城节省一部分的渠道费用和营销成本,但是却忽视市场和消费者对于家电产品的本元认知:这不只是一款可以使用的家电,还是一个象征社会地位、彰显生活品味的标志。
正如,同样是吸油烟机,市场上拥有大量不到千元,甚至五六百元的产品,但卖的最好、最火,用户最愿意分享的,还是售价在二三千元的方太、老板、西门子等高端品牌。同样,虽然苹果在智能手机上,很早就通过内容收费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其手机硬件仍然卖的很贵、很赚钱。
当前,对于正处在新一轮转型升级轨道之中的家电企业来说,真正决定市场竞争主动权的,从来不是便宜的价格,而是极致的产品和舒适的体验,以及值得信任的品牌。
对于小米的新国货定位来说,最大问题在于,完全忽视产品硬件自身的价值,采取一种类似偷梁换柱的方式,即否定硬件商业价值,来迎合一部分消费者对于低价格追求。却忽视制造业本身需要持续的利润和营养来维持的事实。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对于大规模制造的工业化产品来说,其自身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都是不容忽视和被剥削的。价格永远不是衡量一家企业竞争力的指标和手段,而执迷于这点只会让一部分企业在低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迷失自我。
虽然对于小米来说,牺牲硬件价值和利润,可以在小米智能家居平台上找到新的盈利空间。但是对于整个中国制造产业来说,其赖以生存和发展根基,还是基于硬件价值下的制造工艺和制造水平。
如果都按照小米这样的新国货逻辑,否定硬件产品自身的价值,甚至还要打压硬件产品原有的商业价值,那么拿什么力量和手段去推动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拿什么费用和资源去打造中国制造的智能化新时代,又能拿什么方式提升中国制造在精益化上的短板。那么整个中国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又拿什么保证?
文/贺扬
来源:家电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