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目前中国正处在机器人热潮中,可显然这股热潮具有“泡沫”式特点。中国国产机器人多注重外形,并没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日前报道,一台头戴花布方巾的白色机器人北京一家餐厅里来回走动,它的固定托盘上放着一盘猪肉荸荠馅的饺子。它在走动的同时播放着一首流行歌曲。三个顾客显得很是兴奋,他们拿出手机对着机器人一通猛拍。
  不止在餐厅,在中国,机器人出现的地方越来越多。银行里拥有尖细女性嗓音的机型用基本的对话与顾客交流,敦促人们排好队;以婚礼司仪面目出现的机器人;一些寺庙甚至还有蹲坐式机器人,以便与信徒交谈。
  机器人在中国被追捧的原因不一而足,但一定程度上都与变化的人口构成有关。随着适龄劳动人口的减少,工资水平正在上升。政府正在催促制造企业实现自动化以弥补劳动力短缺,并在工业机器人的运用方面赶上其他国家。
  报道称,许多餐馆机器人是简陋的,不过是一具具穿上了特殊服装并安装上人类面孔和机械臂的躯干而已,而且它们能做的工作也极为有限。
  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称,目前有大约800家中国企业进入了机器人行业,但其中的许多企业只是充当“二道贩子”,自己拥有产品的企业只有不到100家。
  自AlphaGo围棋人机大战以来,人工智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中国政府更是加强财政投入,加速向智能制造转型,企业显然想追赶这股潮流。但是,缺乏核心技术而盲目追赶热潮,大多数只能算是东施效颦。
  机器人企业多是“二道贩子”,家电行业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智能化”名词越来越火,产品的智能性却没有多少优化。没有本质性创新,换个名称就当作新产品问世,导致“山寨”频出。其实,“中国智造”想要走在世界前列,仅仅靠政府政策引导是不够的,更重要需要行业真正转型升级。
  我们也期待,“中国智造”未来能真正笑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