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无人区的华为,怎么啦?
  官僚太严重,职级通胀厉害,但是原来好的流程现在实际是失效的状态,内部沟通的成本远远高于外部沟通的成本。
  以前我听说的华为是这样的:
  

  • 产品经理和客户经理扎在客户那边,狼性十足地拿单;
  • 交付泡在客户那边调设备,处理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
  • 研发待在实验室写代码,做版本,搞补丁;
  • 终端撞得头破血流,终于走出来了一条路,变成了国内手机的NO. 1
  反正自己本职工作做好了,考评就好了,不保证全部,但起码很大程度上是这样。
  套用那句话,考评、工作都是真的”以客户为中心“。
  现在的华为是这样的:
  

  • 产品经理和客户经理给领导准备胶片,揣测领导心意,一遍一遍地刷胶片;
  • 交付准备汇报材料,怎么能达到领导的要求裁掉30%的人,哪些人能安排到GSC去;
  • 终端不去研究消费者了,而是按照领导要求降成本,然后降出问题了,想办法把领导糊弄过去就行,去特么的消费者;
  • 大家共同干的一件事情:汇报,自检。今天SACA,明天账实,天天盯着各种流程,流程越来越多,但效率缺越来越低。
  想问一句,华为这是怎么了?
  先说说流程:
  原来的业务还是那些业务,为什么流程一直在增加?为什么汇报那么多?
  记得当年刚入职华为的时候,被告知这样一句话,站在你的角度,看起来流程没有用,但其实每个流程后面都有一堆故事。后来也慢慢意识到这句话是对的,起码出发点是对的,但现在依然想挑战一下:
  10个人里有1个人贪污,所以这10个人全部都要按照公司流程做各种自检。想请问,自检有效么?能不能其中1个人来负责监督,其他人继续干原来的工作。自检有效的话,那特么要监督部门干嘛? 如果监督部门不负责调查,让大家自检,还是那个问题,那特么要监督部门干嘛?生生多出来一个部门,同时其他所有的人的工作量增加。
  增加一个流程,效率真的就能提升XX%,还是汇报出来的提升XX%?
  流程没问题,但能不能只聚焦核心流程,能不能让监督部门干自己的活?
  再说说裁人:
  引用论坛上一个回复:
  ”如果一个行业大部分公司都活得很滋润而个别公司出现困难,这个公司的管理问题是主因,通过管理改进可以解决。
  如果一个行业大部分公司都活得艰难的时候,管理是次要原因,主因一定是行业的发展问题,要做的是做业务调整,调整投入规模和方向,特别是方向,也就是所谓的转型,不要以为Nokia没看到智能机的趋势,这个时候不做业务方向的调整,继续在传统业务的延长线上涸泽而渔,拼命在管理上折腾才是最要命的。
  对症下药,分清主次矛盾,人的事情管人,事的事情还是要做事,不能本末倒置。“
  挺赞同。如果是业务出现问题,是否考虑转型,或者把某些业务砍掉?
  现在我们是这样做的,X总下来一句话,所有业务部门的人砍掉30%。X总不用面对客户,他只需要对他的领导负责。
  能理解公司所在的行业确实难做了,那能不能把一些力量战略性地投入到其他行业?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业务好的时候搞业务,业务不好的时候”练人“,虽然感觉怪怪的,但华为还真就是这么干的。
  也说说导向:
  公司向来都是以经营为导向的,但按照我的理解,除了会计师事务所之类的公司,财经和HR应该都是支撑性质的部门吧。
  难道面向经营,就是把财经和HR提高到无比高的位置么?
  在公司面向客户越来越没有前途,踏踏实实做本职工作越来越没前途。
  做报表做汇报越来越有前途,拍领导马屁越来越有前途。
  说的略悲观一些,这样下去,劣币驱除良币,真的做事情的人会用脚做出选择的。
  大家会怎么想呢?
  
  
  文 | 侯亮不平
来源 | 心声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