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我们现在一刻也离不开它。那么,电是怎么到我们家里的?
一起来看看视频介绍吧——
经常出国溜达的小伙伴都知道,到某些国家一定要带上电源转换器。
由于世界各国及地区的电力环境不同,民用电压也存在差异,各国电器的电压适用范围也不同。
先来看一组各国民用电的电压情况:

当然,采用220~230V电压的国家里,也有视地区需要并用110~130V电压的情形,如瑞典、俄罗斯。

原来,世界上用220V交流电的国家还是挺多的。
问题来了?
为什么我国不和美国一样,使用110V的交流电呢?
小伙伴朴素的想法是:电压低一点,貌似安全一点啊。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且听慢慢道来。

1879年,爱迪生制作出效果比较好的碳丝白炽灯,当时的白炽灯在110V直流电压下运行良好,爱迪生认为这是配电中安全经济的电压。
但后来,另外一个电压等级——220V也被在低压领域推荐使用。
在两大天才爱迪生、特斯拉就"直流强还是交流强"的问题大吵一番后,美国慢慢开始普遍采用了110V的交流电。
当然,美国在电力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其实出现过很多电压类型,但以110V和220V为主,并在发展过程中110V逐渐胜出。
随着如今电器的进步,传输手段的发展,110V电压和220V电压其实用起来没有区别。
那么,我国为啥不学习星条国,采用110V的交流电电压呢?
因为,在美国采用110V交流电压后,欧洲认为110V电压太低,在传输中损耗大了些(那时候,变压和高压传输还不是很普遍),带动某些电器也不够给力,就力推220V,并被后来大多数国家继承。

大家知道,旧中国生产力低下、经济不行,能减少一点损耗、减少一点铜等金属的消耗,当然是很好的,220V容易被供电运营商接受。
清光绪十六年(1890)上海开始使用白炽灯,电压为100V,光绪二十七年(1901)上海公共租界开始日夜供电,电压改为200V。1930年9月12日,国民政府以建设委员会会令形式公布中国第一个电压频率标准,规定220V和50Hz作为中国的标准电压和标准频率。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能省一点当然也是很好的。所以,多次制定的"额定电压和频率标准"以及"供用电规则",都是沿用220V作为标准。

那么,110V的电比220V的电要安全一点吗?
原则上,越低的电压自然安全性越高。有人计算过,在对人体产生病生理反应甚至致命性的危害的时间上,110V需要的时间确实要长于220V,差个100毫秒左右……
但实际上,110V和220V都大大超出了安全电压的范围。
此外,在触电的时候,真正决定安全性的是经过的电流大小,所以是否发生危险,更取决于触电环境。
另外一个小伙伴非常关心的问题是:
一些常用电器带到国外去用,会不会因为电压差异而产生问题呢?





当然,如果您经常出国,一般旅行社都建议大家出国自备旅游转换插头和旅游变压器。
来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