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axshall 于 2018-3-9 14:12 编辑
eSIM要革谁的命?
3月7日,中国联通正式宣布在国内首发Apple Watch Series 3的eSIM和LTE功能,并在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郑州、长沙等6座城市,启动“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办理。
之后,在朋友圈里就看到这样的文章,吓得赶紧啃技术资料压压惊。
eSIM的核心思想是SIM卡硬件(eUICC)的生产与运营商数据(Profile)的生产分离:eUICC预先置入终端设备,其中不包含运营商数据;用户在开始使用设备后,通过公众网络以空中写卡方式将Profile下载,安装到eUICC中。
从技术上讲,eSIM通过空中写卡的方式实现远程配置,从而可支持不同的运营商,可实现自由切换运营商网络。但能不能实现自由切换,还得看运营商同不同意,监管层点不点头。
eSIM的需求来自于移动通信的范围正在从手机向更多设备扩展,比如联通这个“eSIM一号双终端”就是实现了手机向Apple Watch的连接扩展,手机和Apple Watch可独立实现蜂窝移动通信,共享电话号码和套餐资源,无需像以前一样Apple Watch只能通过蓝牙与手机连接。
但eSIM面向的是一个更大的连接市场——物联网。由于空间、环境等限制,传统需频繁更换的SIM卡无法适应大规模物联网部署。
物联网是eSIM的最大市场,也是运营商的未来市场。从人与家庭的连接到万物连接,从消费者领域向垂直领域扩展,这是运营商目前正迈进的最大跨越。
说直白点,人和家庭的连接已经到头了,人口红利没了,市场饱和了,万物互联才是运营商的下一个最大的增长点。
eSIM卡不是要革运营商的命,而是为运营商带来新的增长点。
但是,没那么简单,在eSIM卡和物联网时代,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必将面临一次前无所有的颠覆。
SIM卡属于2G时代的产物。1991年,德国捷德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张SIM卡,随后卖了300张给芬兰运营商Radiolinja,SIM卡正式问世。
27年来,SIM卡一直是手机的忠实伴侣,两者携手创造了电信帝国的辉煌,并走进空前繁荣的智能手机时代。
27年来,移动运营商也几乎只有一种商业模式,那就是出售SIM卡给消费者。
到了万物互联时代,运营商面对的不再是单个消费者,而是垂直领域,面对的是工厂、企业,工厂的厂长们不可能走进运营商的营业厅,告诉营业员他需要一大波SIM卡或eSIM卡来升级无线连接的智能工厂。
So,在万物互联时代,面对单个消费者的营业厅的销售模式将不复存在。甚至,通过互联网售卡的方式也不适用。
因为每一个垂直行业,每一家工厂,对网络的需求不尽相同,这就要求运营商的销售人员必须深入工厂车间、农场等,不断沟通,了解垂直领域的具体需求,进而制定解决方案,满足不同的服务需求。
这对运营商销售人员的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具备销售技巧,还要具备一定技术能力。估计未来运营商将需要大量这样的人才。
从此不用摆摊设点搞促销了。eSIM卡革不了运营商的命,但一定会颠覆运营商的商业模式。
转自:网优雇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