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的讲,OLED确实是代表未来显示的先进技术,包括这次苹果在iPhone X上采用OLED屏,都似乎在证明其技术的先进性,展示着未来的显示发展方向。但是,就目前而言OLED能不能成为电视的主流,业内还是存在很大的争议:
首先在价格方面,作为生活用品OLED电视显然在价格上与普通LCD差别巨大,同尺寸、同功能的价格相差至少在一倍以上;其次在产能方面,在众所周知,OLED普及早在2014年就被LGD提出,但至今,大尺寸的OLED产能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就本次OLED峰会上,主导OLED技术的LGD社长吕相德透露, 2020年将进一步扩大至600万片以上。600万台也就是现在全球市场销量2.2亿多台的2.72%,既就是加上新加入产能,也很难10%。可以这样断言,就是现在绝大多数企业想进入OLED阵营,问题是OLED面板供给不足还是枉然,2016年中国彩电市场OLED总销量是3.3万台,这距离去年初创维喊出的OLED电视要卖20万的目标相差甚远;再次在小屏容易大屏难,手机采用的AM OLED尺寸比较小,成品率已经很高。而大屏OLED目前的成品率虽几经技术改善已实现大幅改善,但成品率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在本次OLED高峰会透露出的信息表明,目前55、65英寸4K OLED面板的生产良率已经达到85%,2017年底良率预计可以进一步达到90%。90%的良品率,也就意味着至少还有10%的成本下降空间,但在什么时候能够做到呢?所以说,OLED在小屏上的成功,还不能证明一定在大屏上能够得到复制,最起码还需要时间来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