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黑钢.384 于 2018-5-28 08:46 编辑

美众院禁止联邦政府采购海康、大华设备


5月24日,美国众议院通过7170亿美元的国防授权法案(NDAA),其中包含一条修正案——禁止美国联邦政府购买中国制造的监控摄像机,全球最大监视摄像机制造商海康威视首当其冲,市场份额仅次于海康威视的大华股份亦榜上有名。

被列入名单的还有中兴通讯、海能达等通讯公司。

按美国立法程序,该法案还将提交参议院表决,若也获得通过,最终还须美国总统签署后方能生效。但观察人士指出,目前的气氛下,法案通过变数不大。

几个月前,在所谓“公众负面疑虑”的敦促下,美国密苏里州陆军基地伦纳德伍德堡移除了5个海康威视生产的监视器,虽然美国军方自己也说,完全不认为这些监视器存在安全风险。


海康威视5月26日声明,关于禁止美国联邦政府向海康威视等中资企业采购视频监控设备的提案是没有事实依据和证据的,提案人的指控带有明显的主观臆测和偏见。

海康威视称自己是一家商业公司,恪守商业伦理,严格遵守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开展全球范围的业务经营,致力于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安全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因此,对“美国众议院通过此项议案表示遗憾。将对议案进程保持密切关注,坚决捍卫公司的声誉和合法利益。”

短期业务影响有限



海康和大华是中国最大的安防摄像头提供商。海康威视是全球最大的安防厂商,根据IHS报告,海康威视连续6年蝉联视频监控行业全球第一,拥有全球视频监控市场份额的21.4%。

A8097BDDD0A395CDE03F7FF1E800545BC4960BCE_size109_w1171_h468.jpeg
a&s :2017年度“全球安防50强”报告

财报数据显示,海康威视2017年境外业务营收占比约为30%,大华股份约为36%。有接近海康威视和大华的知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海康美国营收占比在8%上下,大华在3%左右。

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的这个国防授权法案中,被禁止购买中国监控摄像头的主体是美国联邦政府,但并未将禁买范围扩大到普通企业,监控摄像头的购买方一般主要是公安、交通、司法、文教卫等政府机构。

不过,上述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称,大华在美国政府和军队的业务基本为零,海康威视有一部分业务,但占比也不高。

也就是说,仅就美国众议院提出的这份法案内容来分析,即使最终该法案生效,短期内对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的海外业务影响不会太大。

一位资深安防人士向《财经》记者评价,如果只是业务上的限制,这条法案对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影响不大。

另有一家拥有安防摄像头业务的AI创业公司创始人则认为,政府虽然是安防设备购买的大户,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拓展,社会安防市场也非常大,例如小区监控、园区监控、办公区域监控。美国政府目前尚未禁止正常商业公司购买两家公司产品。

2017年海康威视海外服务点累计达106个,授权维修中 心77个,仅2017年这家公司在肯尼亚、乌兹别克斯坦、匈牙利、新西兰、捷克、马来西亚、德国新设 7家子公司,在印尼和越南新设办事处,海外分支机构增加至37家。

大华股份的海外拓展脚步也十分迅速。目前这家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覆盖全球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在境外建立了42个分支机构。

中美科技安全深度互疑


安全是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关注的共同话题,持续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国政府、企业和家庭对安防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加。 海外市场一度是两家公司继续增长的关键。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高级研究员詹姆斯·刘易斯(James Lewis)对《财经》记者说,技术和创造新技术的能力已成为两国关系的关键要素,中美关系中有紧密的商业合作,同时相关机构之间深度互疑,这一差异不可避免地造成紧张的局势。

美国网络风险管理公司Sera-Brynn曾在美国网络安全市场研究公司Cybersecurity Ventures发布的季度全球网络安全企业500强的名单中挤入前十。几个月前其首席战略官Heather Engel警告说,政策制定者和行业领袖相信,网络安全风险管理不只是业务目标,还是国家安全的优先事项。企业在网络风险管理上投资有重要的商业意义,因为它们的供应链的弹性取决于网络安全。

在此条法案颁布的一个多月前,4月19日,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发布《美国联邦信息通讯技术(ICT)供应链针对中国的脆弱性分析》报告(《Supply Chain Vulnerabilities from China in U.S. Feder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下称《美国ICT供应链风险报告》)。

报告指出,在支持美国联邦信息系统的商业电子组件和信息系统中,中国供应商的角色举足轻重。商业信息技术的供应链是由东亚供应商控制的国际化生意。除中国大陆的公司,许多总部设在台湾和新加坡的企业也把自己的制造分支设在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组装了全球大部分消费电子产品和商业电子设备,生产诸如闪存卡这样的零部件,占据了全球IT工业的大部分产量。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硬件出口商与进口商,同时也是计算机工作站、笔记本电脑、路由器、开关、光纤电缆和打印机的重要生产地。

该报告如此描述中国对美国联邦信息通讯技术供应链的威胁:相对来说,位于中国本土的中国国有企业制造的产品比位于中国的新加坡公司制造的产品威胁更大。报告称,中国政府可能支持某些中国企业进行商业间谍活动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并促进政府利益。中兴、华为、联想、浪潮、京东方、中国电子科技集团(CECT)、北京华胜天成等19家公司被点名。

4月2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针对这份报告回应称,美方频频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美高科技领域贸易投资活动设限,显然是以国家安全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暴露了美方“只有我可以有,就不允许你有”的霸权心态。

其实,从2012年开始,相关调查机构每年都会向美国国会提供一份报告——“美国ICT供应链中来自中国公司的风险”,华为、中兴年年上榜。

今年1月,美国国会提出了一个新的议案H.R. 4747《美国政府通信保护法案》,提到华为及中兴(ZTE)两家公司有受到中国政府影响,因此禁止它们竞标美国政府相关的任何项目。该法案仍需经美国监管与改革委员会批准,再由众议院投票表决。若投票通过,法案将会提交到参议院,最终由美国总统签署后才会成为生效的法律。

在 2011、2013和2015年美国中国委员会、CIA和FBI都有报告指华为和中兴的设备可以让中国政府获取美国敏感资料。

一位熟悉政府采购的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设备是否存在后门,数据是否安全,确实中美双方的敏感领域,摩擦也从未停止,一些敏感机构部门人员不能使用某些外国品牌的手机,也是出于类似的逻辑。

作者为《财经》记者/财经十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