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星Note9的水碳冷却系统被发烧友热议,YouTube 上有视频 拆开 Note 9 之后并没有在散热区域找到水(液体),也没碳,引起大众的疑惑。
近日,三星就在其官网上挂上了三星Note9水碳冷却系统(Water Carbon Cooling System)的介绍。
3123.JPG
根据三星的介绍,自S7手机开始,其就在手机当中加入了散热热管,到了Note9上,热管的接触体积已经达到了350mm3,接近S9的95mm3的4倍。  

相较于前作Note8,三星称Note9热管的吸热能力有着3倍的提升,导热性更是提升了3.5倍。  

据称,三星在Note9上使用了两个热界面材料,其一为高导电碳纤维,将热量从处理器传递出去。而在两个热界面之间,三星还加入了一层铜,使得散热效率更高。


附上拆机大佬 Jerry Rig的拆机图文。
出自《差评》。
三星Note9的水碳散热系统里,居然既没有水,也没有碳?


经历了 Note 7 的 boom boom boom 事件之后,三星对电池这个部分可以说是慎之又慎。

Note 8 直接把电池的容量从 3500 毫安降到了 3000 毫安,舍长求稳,牺牲不小,但很明显三星对 Note 9 寄予了厚望,其他配置先不说,光是电池就一下子把电池容量给提到了 4000 毫安。

看来总算走出阴影了。。。
  
  为了给 4000 毫安大电池上个保险( 虽然明面儿上没这么说 ),三星这次还用上了听起来超屌的 Water-carbon cooling system( 水碳散热系统 )。

  官方宣传说明
  
  散热铜管中加入了液体( 所谓的 “ 水 ” ),通过液体的汽化液化,同时配上手机散热里常用的石墨( 所谓的 “ 碳 ” )加速散热。

  手机水冷工作原理
  
  但就在最近,YouTube 著名拆机大佬 Jerry Rig 拆开 Note 9 之后并没有在散热区域找到液体,或者石墨一类的碳。

  Note 9 的水碳散热区域
  
  还是先来看看吧,把铜管切开看看有没有 “ 水 ”。
  
  镊子伸进去裹一圈擦手上,还是干干的,好像液体不在这儿。
  
  那再竖着划开瞅瞅。
  在铜管里找到了铜制的芯,它负责把铜管中少量的液体从热的一端传送到冷的一端,总该有点儿水了吧?
  
  但是在铜芯里面,似乎也找不到任何液体。
  
  其实,在这之前,Jerry 对同样是以水冷进行散热的索尼 Xperia Z5 Premium 也做过解剖,并且成功在散热管里找到了液体存在的迹象。
  能明显感觉到管内的潮湿,水多多。
  Sony Xperia Z5 Premium 的散热管
  
  这么一对比,也难怪 Jerry 会产生疑惑。
  除了液体外,Jerry 在整个铜管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没有看到有碳纤维存在
  难道真是宣传跟实际不符?首先,为了液体能在铜管中快速的汽化和液化,选择加入的都是极容易蒸发的液体。
  这些液体很有可能在 Jerry 打开铜管的同时,或者之前就蒸发掉了,不能因为看不见就判断它完全没有,和 Xperia Z5 Premium 的差异也能是因为工艺不同造成的。
  而碳,猜测可能是以石墨散热膜的形式被覆盖到了散热铜管的下端,极有可能被忽略掉了。
  想要知道真相,可能真得自己拆开看看。
  Note 9 中的散热铜管上原本覆盖上了黑色的薄膜
  
  但其实,哪怕只靠铜管,Note 9 也能很好的散热工作。
  目前,我们常见的手机散方式大致有三种:铜管散热、液冷散热、石墨贴片散热。Note 9 散热铜管的体积,哪怕没加水和碳,也已经算是铜制散热管中的巨无霸,不管是和之前的 Note 系列对比还是和市面上大部分手机对比,Note 9 的铜制散热管都是它们的好几倍。
  Note 9 、Note 8 散热管对比图
  
  Note 7 的铜制散热管更小。。。
  Note 7 铜制散热管
  
  能与之匹敌的散热管,还只在游戏手机雷蛇上看到过。。。
  
  除了铜,石墨散热膜也有优良的导热性,同时成本还相对较低,因此也是很多手机厂商的第一选择。
  像苹果就喜欢用石墨散热膜来做手机散热,轻薄不说,能整块贴服,简直完美满足了苹果对内部排列的 “ 处女座情节 ”。
  

转自:微博,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