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准备硬件资料
2.1.APM32F103x4x6x8xB数据手册:
2020-7-25 13:3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2.APM32F103VB-MINI开发板原理图:
2020-7-25 13:3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3.APM32F103VB MINI板使用说明书:
2020-7-25 13:3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4.APM32F10x_SDK:
2020-7-25 13:3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这些资源都可以到官网上下载到,这里以附件的形式,也是给大家下载方便些呢
3.性能特点和板上资源说明
3.1.板载的MCU型号是APM32F103VBT6,它是一个32位的ARM Cortex-M3内核的芯片;
3.2.要APM32F103VB MINI板的使用说明上介绍最高工作频率为96MHz,但在收到包装上可是最高工作频率72MHz呢,这个疑问后面验证喽;
3.3.芯片的FLASH存储器容量为128KB,SRAM存储器容量为20KB;并内置FPU浮点运算单元;
3.4.板载资源相对少一点,对用户来说直接可用的外设只有1个USB、2个KEY、1个UART(可跳帽切换UART1和UART2),3个LED灯;此外还有1个RESET按键和1个JTAG/SWD程序下载调试接口;但开发板将所有的GPIO端口引脚都引出来了,这也方便大家在后面做实验的时候扩展应用了;
4.开始
4.1.确保J6、J7、J8、J9、J10跳帽的连接;
4.2.使用USB Type B线连接开发板上的USB到PC,并给开发板供电;
4.3.JTAG接口连接仿真器进行MCU的烧录调试;
在这边我们为什么需要这么多跳帽呢,我们通过原理图可以看到,分析如下:
- J6是连接3.3V与芯片的5个VDD电源引脚的,它的作用是给芯片供电;
- J7是连接3.3V与芯片的VREF电源引脚,它的作用是给芯片提供一个参考电压;
- J8是连接3.3V与芯片的VDDA电源引脚的,它的作用是给芯片提供一个模拟部分的电压;
- J9是连接3.3V与芯片的VBAT电源引脚的,它的作用是给芯片内部的RTC提供一个电压;
- J10是连接VCC和R4电阻的,它的作用是给D+提供一下上拉电阻,当USB接入PC的时候,通过这个上拉电阻的电平让PC检测到一个USB设备的插入,这个是在做USB实验的时候一定要短接的跳帽;开发板在第一次上电的时候,J10是短接的,这个时候通过USB接入电脑后,电脑会检测到一个未知设备,但如果这个跳帽不短接的时候,电脑就检测不到USB设备了,如下图所示:
5.上电
5.1.通过USB接入PC后,整个开发板就通电了,此时LED1指示整个系统电源的状态;
5.2.上电后板载的LED2和LED3在快速间隔闪烁,这表明芯片启动成功,程序正常运行;
5.3.同时将J-LINK与USB转RS232工具连接到开发板上,为后面的实验开发做好准备;
继续阅读本篇相关更多标签
全部回复 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评测文章
热帖
大家都在看的技术资料
举报
内容系网友发布,其中涉及到安全隐患的内容系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面包板社区观点
关闭
站长推荐 /3
- 返回顶部
工具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