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是发光二极管的简称,也是半导体材料所制成的发光元件。
LED的基本原理为,晶片两端的电极端子上施加电压,只需要导入极小的电流,经由电子电洞的结合,即将剩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激发释出,另外,有部分LED 的发光原理,则是借由电子加速碰撞后与游离化过程中释放出能量而发光。
若将LED晶片/晶粒经由封装程序包装后,即成为一般常见的LED产品,不过以下游封装或加工技术的不同,LED的形态大不相同,传统的LED大部分多为炮弹型结构,或称为Lamp LED。
相对白炽灯泡来讲,LED灯没有灯丝,属于冷发光,且光效高,节能系数好,现在有很多种类型产品上使用,封装也有很多种,Display,SMD,以及点矩阵型,还有现在的miniLED跟Micro LED,随着科技的进步后续LED还会以很多种类型体现出来。
光为电磁波的一种,随着波长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颜色,通常肉眼能看到的光,统称为可见光,其波长介于380nm-760nm间,可产生如彩虹般的七彩颜色,依波长递减依序为红光、橙光、黄光、绿光、蓝光、紫光。
如果波长超过上述区间(过高或者过低)则就是非人肉眼所能见的范围,通常高于760nm以上称为红外光,反之若低于380nm的波长则称为紫外光,不过每个人对光源频谱的感受多少都有些差异,颜色感受度也不相同,一般物理学上,将波长与颜色的关系简单区分成如表格所示:
颜色名称
波长范围(nm)
红外线
>770
红色
630-750
橙色
595-630
黄色
560-595
绿色
490-560
蓝色
435-490
紫色
400-435
紫外线
<380
至于LED是将电能装换成光,而随着半导体材料组成结构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波长,不同颜色的光。

一般来说,组成发光二极管的半导体材料可分为二六族

硼(B) 碳(C) 氮(N) 氧(O)
镁(Mg) 铝(Al) 矽(Si) 磷(P) 硫(S)
锌(Zn) 镓(Gs) 锗(Ge) 砷(As) 硒(Se)
镉(Cd)铟(In) 锡(Sn) 锑(Sb) 碲(Te)
汞(Hg) 砣(Ti) 铅(Pb) 铋(Bi) 钋(Po)
目前普遍用来作为LED半导体基板或发光的材料多为三五族元素,如砷化镓(GaAs)、磷化镓(GaP)、砷化铝镓(AlGaAs)、氮化镓(GaN)其中砷化镓材料可发出红光或者红外光,氮化镓可以发出绿光或蓝光,如果在基板之之上覆盖不同的化学元素的发光层材料,并配合不同的磊晶技术,则可显示出多种色彩,好比在磷化镓基板上覆盖不同化学元素的发光层材料,并配合不同的磊晶技术,可以显示出多种色彩,好比在磷化镓基板上放入磷砷化镓作为发光层,并采用氧相磊晶加扩散法磊晶,通过调整磷、砷的比例,便可使发光波长范围涵盖红光、橙光及黄光,但是其亮度都达不到1000mcd,一般称为传统LED。

事实上目前新一代技术主流已经来到,以氮化镓为发光层材料,并改用蓝宝石作为基板,并采用MOVPE法磊晶,可以产出蓝绿光或蓝光,且亮度为8000mcd以上,又称为GaN系列化合物LED。
然而,拥有七彩颜色的LED,要达到全彩化或高效率照明的目标,仍必须要发出白光,故当蓝光技术在1993年问世,并在2001年逐渐成熟,业界便开始透过组合不同颜色光的LED来输出白光的效果,才使得LED的应用市场大幅拓展,也让白光LED成为高亮度LED中,成长性最大的产品。
综合来看,LED可依波长、发光层材料、磊晶技术的不同,而可区分不同的种类,其中,依波长,可分为可见光。不可见光两大类,若以磊晶层材料来分,可分为二元、三元、四元、及GaN系化合物,不同类别的LED,也都有各自领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