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优势转化为胜势?不断创新、全面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和质量,不仅符合中央在十四五规划中强调的“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的指导原则,也是实现我国在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远景目标的重要举措。
唯创新才能“生生不息”
世易时移,虽然中国经济社会已经不再是“以成果转化率论英雄”的时代,但让科技成果与市场无缝对接、趋利谋利是技术转移供需双方的根本动力。特别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下活跃而高效的技术转移,“得小利者”是技术转移供需双方;“得大利者”是中国整个社会与经济发展。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坚持技术创新是历届中央政府一直坚持实现的目标,在“十三五”即将结束、“十四五”即将开篇的转折点,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上,“新”这个词语总共出现66次,在这66次提及中,既包括了在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远景目标,又分别从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角度,为如何以“十四五”规划为抓手,进一步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动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做出了安排。
方寸之间,天渊之别。华为芯片事件再次警醒国人:没有核心技术,就只能被人牵着鼻子走。
陕西省是科技大省,多年以来西安的高校数量一直位于全国前列,论机器人科研水平,我们一直走在前列,但是如何把纸面上的东西付诸生产,创造出经济价值,我们却远远地落在了后面,面对千亿级别的市场蓝海,我们却只能“望洋兴叹”。
纵观美国、德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为什么经济能够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轨道,就是因为一直注重技术的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所以经济发展才会一直生生不息。
“要想修好护城河
必须建好蓄水池”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王文认为,“陕西是科技大省,但很难说是科技强省。‘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这才是我们应该走的道路。目前应该是陕西的一个窗口期,一旦错过这个窗口期,陕西的科技优势不能发挥出来,科研成果被引流到南方发达地区,那么我们就将错失历史发展的机遇。”
解码科技成果转化的“曲江路径”
科技成果如何高效转化?
怎样做才能做到无缝对接?
如何打造一套完善的体系
来保障科技成果的充分转化?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也一直为此整合各方力量,打通壁垒。
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的西安曲江新区秉持着“源于曲江、省市视野、科创先导、金融驱动”的发展理念,从曲江产业发展的角度解决科技资源不匹配的问题,依托新区产业优势,一直在谋划构建一个具有区域特色,模式创新,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如何能够把愿景付诸实现?
据承担科转平台搭建的西安曲江文化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唐人投资公司负责人介绍:将通过以下三条主线实施:第一,技术中介及项目管理,主要围绕西安各高校开展项目挖掘,技术中介服务,为体制内的技术资源提供市场化转化的中介平台。第二,投资及孵化培育,围绕挖掘出的优质技术,提供产业场景需求,通过创投基金孵化项目,构建完整的投后孵化体系,建成集合物理空间、投后管理、共享研发平台等功能于一身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第三,产业规划及招引,通过技术转移、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等多种方式为开发区下一步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开发区内相关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实现区内园区发展的设计与招引的平台功能。
据了解,为了构建科转平台,唐人投资已经初步搭建了“研究院-孵化器-基金”模式的平台体系,已设立两支总规模为6000万元的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的转化投资基金,并已逐步落地围绕医疗大健康领域的本地优秀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的天使投资;同时已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多家知名高校学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高校的科技成果积极对接产业,提供转化服务支持。
欢迎点击
论坛> >机器人/工业电子> >工业电子与自动化
https://mbb.eet-china.com/forum/topic/84380_1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