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件不相关的事:珠海航展期间,受邀到科比特参加该公司与301所的战略合作仪式。在参观科比特研发中心时,一名记者指出,科比特选择与301所合作是正确的,目前还有一个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也在做标准,但该研究院就是被大疆操控着的。此话被科比特的工作人员听到,该工作人员半开玩笑的问:为什么要在这里提大疆?我们立马反应过来:科比特创始人卢致辉曾是大疆创新创始人团队的核心成员。
  大疆的初创团队去哪儿了?
  上文提到的卢致辉,最初是大疆的核心成员之一。2006年,还在哈工大信电学院读大四的卢致辉接到了大疆的面试电话。彼时正在做浴缸控制器的他正好无聊,海投简历后被大疆看中。据卢致辉回忆,那时候的大疆在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小仓库中刚建立起来。
  在熬过了创业最初的两年后,卢致辉却选择离开。据媒体报道,一方面是在股权分配上有争议;另一方面是公司突然空降了一个外行来当领导,技术宅和搞金融的玩不到一起;更重要的是卢致辉眼见公司一直在烧钱,对公司当时研究的油动前景不看好,进而对公司的未来产生了担忧,最终决定离职。
  离职后,卢致辉去了当时正得意的航模企业艾特航空。作为国内领先的航模企业,艾特当时一年的营收可达7000万元,利润上千万。卢致辉为艾特航空从0到1组建了无人机研发团队,做出了国内第一个电力巡检无人机项目。
  卢致辉在艾特航空的开心日子没过太久。据媒体报道,由于内部斗争问题,卢致辉再次出走,来到了一电科技。卢致辉在一电科技复制了在艾特航空的做法,同样带出一批消费级无人机的研发团队。然而,在一电科技干了三个月后,卢致辉将一款多旋翼航拍无人机交到老板手中,不过这时候老板不同意卖,并告诉他说他们不做消费级无人机,而要做军工级。争执之下,卢致辉离职了,创立了科比特。为了避免和大疆正面竞争,科比特主要做行业级无人机。
  此时,卢致辉完成了从大疆创新的核心成员,到一路辗转终于成立了自己公司的转变。
  大疆创新的另外两名核心人员,陈楚强和陈金颖,也在卢致辉离开大疆不久后离职了。陈楚强先是跟随卢致辉一路从大疆到艾特、从艾特到一电,但在卢致辉成立科比特之后,陈楚强也自立门户成立了头家技术,只不过这次他没有继续做无人机,而是选择了市场还尚未打开的卫星通讯行业。
  而陈金颖在离开大疆后直接选择创立了云雀科技,主要是做FPV飞行器解决方案。不过因为与投资者之间出现不可协调的矛盾,再加上公司本身的定位并不是很明确,导致公司无法正常运营下去。2015年,陈金颖在关闭公司后加入科比特,担任其研发总监。
  至此,大疆创新的核心创始团队彻底分崩离析。
  植保行业为什么更迭更为频繁?
  类似的情况不仅出现在消费级无人机中,在植保行业更为频繁。
  2016年常被称作“植保无人机元年”,但植保无人机早在几年前就出现了。据知情人士称,深圳、珠海那一片的植保无人机企业都是同一个班子不停拆分重组、更换排列组合创立的,珠海羽人、高科新农等都有相当深厚的渊源。
  主要说一下高科新农。根据高科新农官网上显示,目前旗下有三个子公司:深圳中科大智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华越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华越力合科技有限公司。
  j
  除此之外,还有好几家无人机公司也与高科新农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天鹰兄弟的创始人李才圣,曾在高科新农旗下的华越担任总经理,作为非技术口出身的他,在创业前一直是职业经理人的角色。从华越离开后,李才圣创办了天鹰兄弟,目前天鹰兄弟在全国已经有十余家分公司。天鹰兄弟在无人机行业内,更多是服务商的角色,除了有自己的机器外,也代理其他厂商的无人机进行售卖,包括大疆MG-1。
  据传,与高科新农有关还有盛禾无人机。据悉,盛禾无人机是由高科新农的前高管杨军创立的,但宇辰网记者查询到盛禾无人机的法人代表是张琬彬,股东信息里也未见杨军。
  另据了解,世飞联的创始团队是拥有多年航模经验的李波带队成立的,李波还曾创办过珠海绿卫士航空植保技术有限公司。之后由于内部问题,李波带领团队出走,创办了世飞联。宇辰网记者在世飞联的官网上找到以下解释:“公司高层曾于2013年参与创立了某航空植保技术有限公司”而宇辰网记者从工商查询系统得知,绿卫士正是在2013年8月成立的。根据知情人士的线索和此话互相对照,基本可以确定,两个公司的核心创始人确实是一拨人。
  在农业植保领域画风一向与众不同的极飞科技,也曾出现类似的情况。据悉,极飞科技常驻新疆的技术总监陈奉思宇在山东聊城创立了一家叫山东大腾科技机械有限公司的企业,陈担任其总经理。
  另一家无锡的植保企业觅睿恪也是其他企业核心成员离职创立的。据了解,觅睿恪的创始人&CEO屠浩锋曾是昊翔的研发团队中的一员。据称,TyphoonQ500就是屠浩锋主要参与设计的。而觅睿恪的工作人员也称其与昊翔的田瑜关系不错。
  常和昊翔拿来比较的零度智控之前也是做植保的,据了解,北方天途航空是曾是零度的代工厂。宇辰网记者就此事分别询问了北方天途航空和零度智控的工作人员。天途方面回复不清楚,零度方面指出有保密协议,不便透露。业内有不少代工厂和代理商后来摆脱了代工的命运,自己研发机器了。光是零度就已经衍生出好几家无人机企业了,在植保领域和消费级领域都有。
  说到代理商,据宇辰网记者了解,安阳全丰也曾是无锡汉和的代理商,后来脱离无锡汉和,自己研发飞机,单干了。上文提到的安阳全丰是指安阳全丰航空植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安阳全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组建的,结合以前做农药、复合肥等的经验,顺利成为目前颇受瞩目的植保公司。就在11月份,还挂牌新三板了。并且,通过做农药时认识的农业大学的资源,也成功带动了植保无人机的技术创新。
  植保无人机的班子为什么更迭的更频繁呢?觅睿恪的一名工作人员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思考:消费级无人机比工业级无人机难做,消费级无人机不仅保证产品性能,还要严格控制产品自重,另外对于产品精度要求较高,在天上拍着视频,万一有一点抖动,画面都看得非常明显。“农用植保无人机飞机自重没有要求那么高,稍微重几十克,影响也不太大。但是在消费级无人机上面,就是很大的一个重量了。”
  另外,植保无人机的工具属性更明显,技术壁垒没有航拍机高。何况,植保无人机的配套服务逐渐兴起,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后,就很容易萌生单干的念头,一旦与管理层理念不合,很容易走人,人员流动性较大。并且,组建飞防队也不一定非要用自己的机子,所以在植保无人机企业之外,越来越多的人出走成立了农化服务公司。
  航空院校多创业者
  无人机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相关专业在大学还比较少。但是,在无人机圈,相当多的人都是从北航、南航、西工大等老牌航天航空院校出来后创业的。通过梳理这些脉络,会发现无人机行业虽然看起来繁荣,但来来往往总是这一拨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上文提到卢致辉曾效力过的艾特航空的创始人金良,就是北航毕业的。2002年,金良创办了深圳艾特航空,艾特起步的第一款飞机--翼龙,是金良在2001年亲自设计的。
  早在1992年,金良就获得过全国航模冠军,作为一个有着二三十年经验的资深航模玩家,金良对于航模有很深的情结。但在2014年,艾特航空的董事长变成了林卫东。据了解,是金良最终出售了艾特,转而成立了智航无人机公司。
  与金良技术出身想一心做技术不同,艾特“新帅”林卫东更像一个把控全局的人,林卫东十分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一心想把顶级人才招揽到手。
  还有云汉通航的创始人,齐旭光,以及他的合伙人周震博,都是北航系的。全球鹰的创始人余景兵同样也是北航人。西工大作为老牌的航空院校,一直以技术过硬著称。成都纵横的任斌带着典型的西工大基因,其带队研发的飞控在业内颇受好评。越来越多的初创团队也热衷于从这样的老牌院校招人,埃洛克的飞控算法专家王谦就是西工大的博士毕业生。
  奇蛙的创始人团队就是南航的,“奇蛙”运动跟随无人机今年南航的“创意创新创业”文化节上亮相。奇蛙就是由南航的三名飞行器制造专业博士生创造的。目前,奇蛙公司的很多员工都是南航的,类似于师兄带师弟的模式。
  除了这些老牌的航空航空专业院校外,清华、北大、天津大学、浙大等也没有在无人机创业潮中落下。零度智控的杨建军就毕业于清华大学,而一飞智控的创始人&CEO齐俊桐则毕业于天津大学,后进入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深造。
  话说回来,这样的“熟人圈子”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首先,无人机的圈子就这么大,虽然眼见每年的新增企业数量在增加,但都是熟人。其中不乏从一个企业跳槽到另一个企业,或者直接单干的。人才的培养并没有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多而呈现爆发式增长。目前无人机行业对人才的渴望十分迫切,顶尖人才都想要,争着要。对于身怀一技之长的技术宅来说,属于“买方市场”,正是吃香的时候。
  其次,对于企业来说,怎么留住人才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从上文的例子可以看到,无人机企业在内部管理和利益分配上还有不足,导致高级技术人才或者管理人员频繁流动或直接流失。目前给予足够的薪酬不一定就能留住高级人才,更重要的是关注其发展方向,适当放权,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信任。马云不是也曾说过:员工离职,要么是钱给少了,要么是受委屈了。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模糊的地带几乎被忽略了。很多无人机从业者在一家公司搞研发、带团队,在其离职后又跟随其到另一家公司从事相同的业务。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4条: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也就是说企业在与高级管理人员或高级技术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时,可以要求员工在从本单位离职后两年内不得去其他单位从事同类产品的生产,也不得自行创立与前单位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但根据目前了解到的信息看,很多无人机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暴露出无人机行业的从业者法律意识普遍较为薄弱,未在劳动合同中注明“禁止离职后从事相同行业”,导致核心团队集体离职后又另立山头,与自己构成竞争关系,类似的斗争层出不穷。
  无人机是个高新技术行业,作为一个技术驱动型的行业,人才培养和争夺向来十分激烈。如何培养新的人才、给行业输送新鲜血液、如何留住人才,恐怕是无人机行业未来几年的重要课题。
  转自:宇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