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工程师在使用频谱分析仪之前先要学习频谱分析仪工作的基本原理。图 1 是一个超外差频谱分析仪的简化框图。
“外差”是指混频,即对频率进行转换,而“超”则是指超音频频率或高于音频的频率范围。从图中我们看到,输入信号先经过一个衰减器,再经低通滤波器到达混频器,然后与来自本振(LO)的信号相混频。

v2-1e7202546f8873a3c90dc5fab2a25ece_1440w.jpg
图 1. 典型超外差频谱分析仪的结构框图

由于混频器是非线性器件,其输出除了包含两个原始信号之外,还包含它们的谐波以及原始信号与其谐波的和信号与差信号。若任何一个混频信号落在中频(IF)滤波器的通带内,它都会被进一步处理(被放大并可能按对数压缩)。基本的处理过程有包络检波、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以及显示。斜波发生器在屏幕上产生从左到右的水平移动,同时它还对本振进行调谐,使本振频率的变化与斜波电压成正比。

如果您熟悉接收普通调幅(AM)广播信号的超外差调幅收音机,您一定会发现它的结构与图 1 所示框图极为相似。差别在于频谱分析仪的输出是屏幕而不是扬声器,且其本振调谐是电子调谐而不是靠前面板旋钮调谐。

既然频谱分析仪的输出是屏幕上的 X-Y 迹线,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从中能获得什么信息。显示被映射在由 10 个水平网格和 10 个垂直网格组成的标度盘上。横轴表示频率,其标度值从左到右线性增加。频率设置通常分为两步:先通过中心频率控制将频率调节到标度盘的中心线上,然后通过频率扫宽控制再调节横跨 10 个网格的频率范围(扫宽)。这两个控制是相互独立的,所以改变中心频率时,扫宽并不改变。还有,我们可以采用设置起始频率和终止频率的方式来代替设置中心频率和扫宽的方式。不管是哪种情况,我们都能确定任意被显示信号的绝对频率和任何两个信号之间的相对频率差。

纵轴标度按幅度大小划分。可以选用以电压定标的线性标度或以分贝(dB)定标的对数标度。对数标度比线性标度更经常使用,因为它能反映出更大的数值范围。对数标度能同时显示幅度相差 70 至 100 dB(电压比为 3200 至 100,000 或功率比为 10,000,000 至 10,000,000,000)的信号,而线性标度则只能用于幅度差不大于20 至 30 dB(电压比 10 至 32)的信号。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都会运用校准技术给出标度盘上最高一行的电平即基准电平的绝对值,并根据每个小格所对应的比例来确定标度盘上其他位置的值。这样,我们既能测量信号的绝对值,也能测量任意两个信号的相对幅度差。

屏幕上会注释出频率和幅度的标度值。图 2 是一个典型的频谱分析仪的显示。

v2-7f809fabfafd5d3f7cc6a0d3d2cfcb51_1440w.jpg
图2. 参数已设定的典型频谱分析仪显示图

现在让我们将注意力再回到图 1 中所显示的频谱分析仪元器件。

射频衰减器


分析仪的第一部分是射频衰减器。它的作用是保证信号在输入混频器时处在合适的电平上,从而防止发生过载、增益压缩和失真。由于衰减器是频谱仪的一种保护电路,所以它通常是基于基准电平值而自动设置,不过也能以 10 dB、5 dB、2 dB 甚至 1 dB 的步进来手动选择衰减值。图3 所示是一个以 2 dB 为步进量、最大衰减值为 70 dB 的衰减器电路的例子。

v2-b0bea89f796039926c6b85e9fe9d0aa8_1440w.jpg
图 3. 射频衰减器电路

其中隔直电容是用来防止分析仪因直流信号或信号的直流偏置而被损坏,不过它会对低频信号产生衰减,并使一些频谱仪的最低可用起始频率增加至 9 kHz、100 kHz 或10 MHz。在有些分析仪中,可以像图 3 那样连接一个幅度基准信号,它提供了一个有精确频率和幅度的信号,用于分析仪周期性的自我校准。

低通滤波器或预选器

低通滤波器的作用是阻止高频信号到达混频器。从而可以防止带外信号与本振相混频,在中频上产生多余的频率响应。微波频谱分析仪用预选器代替了低通滤波器,预选器是一种可调滤波器,能够滤掉我们所关心的频率以外的其他频率上的信号。

分析仪调谐
我们需要知道怎样将频谱仪调谐至我们所希望的频率范围。调谐取决于中频滤波器的中心频率、本振的频率范围和允许外界信号到达混频器(允许通过低通滤波器)的频率范围。从混频器输出的所有信号分量中,有两个具有最大幅度的信号是我们最想得到的,它们是由本振与输入信号之和以及本振与输入信号之差所产生的信号分量。如果我们能使想观察的信号比本振频率高或低一个中频,则所希望的混频分量之一就会落入中频滤波器的通带之内,随后会被检波并在屏幕上产生幅度响应。
v2-69d48dd1665139bf4e456417c1cf8c52_1440w.jpg
图 4. 举例说明了分析仪的调谐过程。为了在显示屏上产生响应,本振必须调谐到 f IF + f sig

图 4 举例说明了分析仪的调谐过程。图中,fLO 并未高到使 fLO -fsig 混频分量落入 IF 通带内,故在显示器上没有响应。但是,如果调整斜波发生器使本振调谐到更高频率,则混频分量在斜波(扫描)的某点上将落入 IF 通带内,我们将看到显示器上出现响应。

中频增益

再看图1,结构框图的下一个部分是一个可变增益放大器。它用来调节信号在显示器上的垂直位置而不会影响信号在混频器输入端的电平。当中频增益改变时,基准电平值会相应的变化以保持所显示信号指示值的正确性。通常,我们希望在调节输入衰减时基准电平保持不变,所以射频衰减器和中频增益的设置是联动的。

在输入衰减改变时,中频增益会自动调整来抵消输入衰减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使信号在显示器上的位置保持不变。

中频滤波器 - 信号分辨

中频增益放大器之后,就是由模拟和/或数字分辨率带宽(RBW)滤波器组成的中频部分。


  • 模拟滤波器


频率分辨率是频谱分析仪明确分离出两个正弦输入信号响应的能力。傅立叶理论告诉我们正弦信号只在单点频率处有能量,好像我们不应该有什么分辨率问题。两个信号无论在频率上多么接近,似乎都应在显示器上表现为两条线。但是超外差接收机的显示器上所呈现的信号响应是具有一定宽度的。

混频器的输出包括两个原始信号(输入信号和本振)以及它们的和与差。中频由带通滤波器决定,此带通滤波器会选出所需的混频分量并抑制所有其他信号。由于输入信号是固定的,而本振是扫频的,故混频器的输出也是扫频的。若某个混频分量恰好扫过中频,就会在显示器上将带通滤波器的特性曲线描绘出来,如图 6 所示。链路中最窄的滤波器带宽决定了总显示带宽。在图 5 所示结构中,该滤波器具有 22.5 MHz的中频。

因此,两个输入信号频率必须间隔足够远,否则它们所形成的迹线会在顶部重叠,看起来像是只有一个响应。所幸的是,频谱分析仪中的分辨率(IF)滤波器可调,所以通常能找到一个带宽足够窄的滤波器来分离频率间隔很近的信号。

v2-043be137ec7fa2c2ee61fa764e151f83_1440w.jpg
图 6. 当混频分量扫过 IF 滤波器时,显示器上描绘出滤波器的特性曲线。

v2-bcea5a4ca129c1eab212b2909d8e36d9_1440w.jpg
图 7. 能够分辨出间距等于所选 IF 滤波器 3 dB 带宽的两个等幅正弦信号。


  • 数字滤波器


一些频谱分析仪使用数字技术实现分辨率带宽滤波器。数字滤波器有很多优点,例如它能极大地改善滤波器的带宽选择性。

扫描时间
模拟分辨率滤波器

如果把分辨率作为评价频谱仪的唯一标准,似乎将频谱仪的分辨率(IF)滤波器设计得尽可能窄就可以了。然而,分辨率会影响扫描时间,而我们又非常注重扫描时间。因为它直接影响完成一次测量所需的时间。

考虑分辨率的原因是由于中频滤波器是带限电路,需要有限的时间来充电和放电。如果混频分量扫过滤波器的速度过快,便会造成如图 8 所示的显示幅度的丢失。

v2-8498b52199213a85f18e3c0c7179760f_1440w.jpg
图 8. 扫描过快引起显示幅度的下降和所指定频率的偏移

我们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分辨率的变化对扫描时间有重大影响。频谱分析仪一般会根据扫宽和分辨率带宽的设置自动调整扫描时间,通过调节扫描时间来维持一个被校准的显示。

包络检波器
老式分析仪通常会使用包络检波器将中频信号转换为视频信号 (一种频率范围从零(直流)到由电路元件决定的某个较高频率的信号。频谱仪早期的模拟显示技术用这种信号直接驱动 CRT 的垂直偏转,因此被称为视频信号。) 最简单的包络检波器由二极管、负载电阻和低通滤波器组成,如图 9 所示。示例中的中频链路输出信号(一个幅度调制的正弦波)被送至检波器,检波器的输出响应随中频信号的包络而变化,而不是中频正弦波本身的瞬时值。

v2-a43c22dbac57a7917968facafb081aea_1440w.jpg
图 9. 包络检波器

显示
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频谱分析仪的显示方式还是纯模拟的。显示的迹线呈现连续变化的信号包络,且没有信息丢失。但是模拟显示有着自身的缺点,主要的问题是处理窄分辨率带宽时所要求的扫描时间很长。在极端情况下,显示迹线会变成一个在阴极射线显像管(CRT)屏幕上缓慢移动的光点,而没有实际的迹线。所以,长扫描时间使显示变得没有意义。

是德科技(当时是惠普的一部分)率先提出了一种可变余辉存储的 CRT,能在它上面调节显示信息的消退速率。如果调节适当,那么在旧迹线刚刚消失的时刻新的迹线恰好出现以更新显示。这种显示是连续、无闪烁的,而且避免了迹线重叠带来的混淆。它的效果相当好,但是针对每个新的测量状态需要重新调整亮度和消退速度。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数字电路发展起来,它很快被用于频谱分析仪中。一旦一条迹线被数字化并存入存储器后,便永久地用于显示。在不使图像变得模糊或变淡的前提下,以无闪烁的速率来刷新显示变得简单。在不使图像变得模糊或变淡的前提下,以无闪烁的速率来刷新显示变得简单。

虽然今天的技术使得现代数字实现替代许多模拟电路成为可能,但是从经典的频谱分析仪结构开始了解仍然非常有好处。

来源:德州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