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购买了一台Dell便携式计算机。

保修期内,因键盘故障而更换了整个面板。

多多少少的软件缺陷就别说了。
到了2021年8月,电源适配器开始出问题了,偶尔会不充电,动一动直流电插头,又可以了,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甚至到了辅助固定电源插头才行了。终于在12月彻底不行了,总是显示:

就是显示“已接通电源”,但不充电。这时电池还有八成电力储备(如下图),我就不拔掉适配器,继续使用着,同时也在网上查询可能的原因。

到了今年3月份,电池剩下46%了。
不断查询信息和分析,说是一根用于识别适配器的信号线短路了。

4月份,我有机会取得了我的另一台DELL便携式计算机同样型号规格的电源适配器,插上,能用了,不久电池也就充满了。

证明就是用于识别适配器的信号线短路了。
对比之下,看来不是插针的问题。

想来想去,决定打开适配器的外壳。
用锋利的刀片慢慢划割,用平口螺丝刀小心地用力撬开了。

仔细看了这跟蓝色信号线的焊接点焊锡状况,应该没问题。

就用万用表测量这跟导线的两端,发现是开路了。
分析,显然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插头里面的问题。
用刀小心翼翼地切开插头的外部胶皮,将其剥开那下来。

看到蓝色线了。

用刀切开接头处的绝缘胶套。

用手小心掰开胶套,可见蓝色线头断开了。

呵呵,人老了,眼睛不行了,借助放大镜,进行焊接。

小心翼翼地焊接完成了。

放入原来被切开的绝缘胶套。

套上一节热缩导管。

抱回去插头的外套,并在与线缆连接处用热缩套管固定。

再用更大一点的热缩套管加以固定。

大功告成!

修理完了,联想来了。
为什么我这台DELL计算机问题多多?尤其这电源适配器接线缺陷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吧?
我在外资企业用过DELL国外生产供应国外市场的计算机,感觉质量过硬。
我这感觉质量低下的是DELL在国内生产供应国内的计算机,也就是“国产替代”的一种形式吧!DELL不断出新品,符合中国消费需求的替代也就不断持续下去。
一般来说,电源适配器能查到哪家供应的,220V转直流板子很少坏,经常弯折的接线头,倒是容易坏。
我的思路都是断电后,先量线 VCC和GND的通断,再看板子虚焊和有没有糊味啥的。被线坑过不止一次,尤其是鼠标。
手动划重点:总感觉很多厂家会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暗藏猫腻"(例如:线径永远是细的,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