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荣欣参加了这次《混合式数字与全数字电源控制实战》试读体验活动,同时非常感谢面包板论坛举办此活动。本书印刷还是非常新颖,具有精美漫画。下图为图书正面。
本书专注于补偿控制器理论与计算并实现完整控制环路设计过程,并且书中处处藏有设计小技巧或经验,可让读者避开一些坑洞,顺利开发电源。本书以 Buck转换器为主要论述基础,因为Buck尤其适合作为人门架构,已被广泛使用与延伸,包含半桥、全桥、推挽式等;其补偿控制器原理皆相同,DC/AC Inverter亦为 Buck 延伸架构。
另外本书介绍电源设计、仿真、验证等软件工具使用,图文并茂,详实细致,本人根据书中内容,完成了一个单极点仿真试验。过程如下:
本书使用Microchip®提供的免费仿真工具软件: MPLAB® MindiTM Analog Simulator。
该软件随时可能更新,因此界面或功能可能有所不同,请以网络当前版本为主(本人当前版本为Rev.9.10)。
1、 MPLAB® MindiTM Analog Simulator简介
“MPLAB® MindiTM Analog Simulator”以下简称Mindi,是MPLAB®提供的一套免费仿真工具软件,专门用来做模拟相关的仿真工作。
Mindi 其核心其实是来自于SIMetrix MPLAB Technologies Ltd公司所开发的 SIMPLIS。 SIMPLIS/SIMetrix是一组易于使用、指令周期快的混合信号电路仿真软件,软件功能强大,精度高,在开关电源系统设计中可提高10~50倍的仿真速度。
Mindi则是免费的软件,所以Mindi在使用上,会存在一些限制,至于实际限制条件,请以Microchip官网发布为主。本书以实务理论与基础操作为目标,若需要非常详细的软件介绍与使用,需至Microchip查询使用手册。Mindi做分段线性化,所以收敛很快,仿真速度也快。
图 1 Mindi版权声明
Mindi下载网址最新版本:
https://www.microchip.com/mplab/mplab-mindi
安装完后,应该是迫不及待地开始想试试吧?首先应该会看到类似下图的Mindi界面,相当的简洁。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仿真的世界啰!
图 2 Mindi界面
2、基础实验:单一极点实验与其波特图测量
单一极零点实验虽然很基础,但还是建议读者遇到第一次使用的仿真软件时,都应该先做单一极零点实验,主要原因是单一极零点实验的结果是已知的,才能快速得知仿真技巧是否正确,并且单一极零点实验若能成功,进化到更多极零点是不是更合理呢?
下图是一个单一极点的OPA线路,基础分析非常简单,首先OPA负端“-”到VIN的阻抗 ZS等于RS,其中假设VIN的输出阻抗为0。
图 3单一极点OPA线路
而OPA负端“-”到VOut的阻抗ZF为:
即,此OPA线路的传递函数HPOLE(s):
其中:
此OPA线路的直流增益为GP,并且极点频率为fP。在接下来的实验前,读者是否已经可以预期实验结果应该是怎样子呢?
可以预期波特图的低频直流增益会是GP,然后频率于fP开始以每 10倍频衰减 20dB的斜率往下衰减,fP频率的增益为-3dB。相位图也能预期,低于(fP/10)的频段,相位为0。相位由(fP/10)频率点开始落后,以每10倍频落后 45°的斜率递减,直到fP刚好是减少45°,于(fPx10)频率点落后达-90°,而后的相位维持-90°。
假设:
Vref = 0V RS = 1.5kΩ RF = 15kΩ
C = 47nF fP = 1/2πRF C = 1/[2π(15kΩ)(47nF)] = 225.8Hz ≈ 226Hz
准备好参数,接下来是时候使用Mindi来验证理论基础,顺便练习一下Mindi这个强大的免费工具吧!
3、仿真电路绘制
请于Mindi菜单中依序选择
File>New>SIMPLIS Schematic,如下图所示。
图 4建立SIMPLIS 新电路
Place>Analog Functions>Parameterised Opamp,如下图所示。
图 5加入一个典型OPA
并找个好位置后,单击鼠标左键即可摆放OPA于想要的位置上,如下图所示。
图 6 摆放OPA
按下快捷键回R、此时鼠标标会变成一颗电阻的外形,在适当位置点击鼠标左键即可摆放此颗电阻,接着重复同一动作,摆放两颗电阻如下图所示。
图 7 摆放电阻
若需要旋转元件的话,于摆放前后都可以用快捷键F5,每按一次,被选取的元件会旋转 90°。
使用鼠标左键于R1上连续单击两次后,会出下列对话窗口,如下图所示。
图 8 电阻的对话窗口
将R1的Result改为1.5k,同时于R2重复此步骤,并将R2的 Result改为15k,得更新画面如下图所示。
图 9 电阻值修改
接下来摆放电容,按下快捷键回C,此时鼠标光标会变成一颗电容的外形,在适当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即可摆放此颗电容,并同上面步骤,于电容 C上连续单击两次后,会出电容对话窗口,将电容值改为47nF。
图 上中的x1,“+”在上,“-”在下。由于要绘制的是负反馈 OPA线路,因此图中的x1 OPA需要上下翻转,方便接线。可点选一下x1,而后单击组合快捷键Shift+F6,即可将x1上下翻转。
接着将鼠标移到元件的端点处,鼠标光标会变成一支画笔的外形,此时单击左键即能开始连接各端点,进行接线,按下Esc键可以结束当前的连接动作。
完成接线如图 2.2.7所示。
图 10 OPA+RC接线图
若需要镜像翻转的话,可记住以下两个快捷键方式:
F6:左右(水平)翻转。
Shift+F6:上下(垂直)翻转。
OPA需要供电,所以接下来的步骤是供应±12V给OPA。
快捷键V能快速调出标准直流电源,在适当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即可摆放此直流电源,并于此直流电源上连续单击两次后,会出现对话窗口,将电压值改为+12V。
重复上述步骤,一共摆放两个+12V的直流电源,将其串联起来,中间接点为地,相对两端的电压就是我们需要的±12V。使用快捷键G调用出接地符号,接到两电源的中间接点。再用快捷键Y调用出节点符号两次,建立+12V与-12V两个节点,分别于此两节点上连续单击两次后,会调出相对应的对话窗口,将接点名称改为12V,与12V,并接成下图所示。
图 11双极性电源
此12VP与12Vn两节点便是OPA的电源,因此再次用快捷键Y调用出节点符号两次,一个接到OPA电源正端,一个接到OPA电源负端。
其中OPA电源正端上的节点改成12Vp(通过相对应的对话窗口), OPA电源负端上的节点改成12Vn(通过相对应的对话窗口)。
至此OPA的输入几乎都已经接好,除了输入“+”接点还没接线,这一接点需接VREF,此例子为低通滤波器,相对VREF是对地,所以使用快捷键G调用出接地符号,接到输入“+”端点接点。参考下图,目前已经完成一个完整的单极点线路。
图 12 单极点线路
4、设置波特图测量
有了线路,接下来就可以开始于R1上,输入一变频正弦信号Vin,频率从低频至高频,然后于OPA输出上量得Vout,还记得传递函数 HPOLE(s)?
是的,HPOLE(s) = Vout/Vin。
波特图测量便是连续于系统中注入Vin,然后量得Vout,而后连续计算两信号的增益比例与相位差异,并绘制成图,即为波特图,即为相应两测量点,于不同频率下的增益比例与相位差异曲线图。
所以接下来需要加入测量波特图所需要的Vin,以及波特图测量器。菜单中,依序选择:
Place>Voltage Sources>AC Source(for AC analysis),参考下图。即可找到交流电源元件,其“+”端请接到R1左侧,并且其另一端连接至地,可以用快捷键G调用出接地符号。
图 13 选择AC Source
接着摆放波德图测量器,菜单中,依序选择:
Probe AC/Noise>Bode Plot Probe-Basic,参考下图 。
图 14 选择波特图测量器
即可找到波特图测量器,其“IN”端请接到R1左侧,并且其“OUT”端连接至OPA输出,以上标准的接线已完成,如下图所示。
图 15 单极点线路与波特图测量
目前为止。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是什么呢?就是仿真系统最重要的关键:仿真条件设定,否则计算机怎么知道要仿真什么?
波特图测量会需要一个POP触发器,在此之前,需要一个波形来源给 POP触发器。
使用快捷键W调用出波形产生器,找一适当位置摆放后,正端不接,负端则再使用快捷键G调用出接地符号,接到地,如下图所示。
图 16 波形产生器
于波形产生器V4上连续单击两次后,会调出波形产生器对话窗口,将部分参数修改如下图所示。
图 17 波形产生器参数
接着摆放 Periodic Operating Point(POP)触发器,菜单中,依序选择:Place > Analog Functions > POP Trigger,参考下图。
图 18 选择 POP Trigger
并将 POP Trigger与波形产生器的“+”端连接在一起,如下图所示。
图 19 POP Trigger
完整仿真线路如下图所示。
图 20 完整单极点仿真线路
接着可以开始设定仿真条件了,菜单中,依序选择:
Simulator>Choose Analysis...,或者使用快捷键F8,参考下图。
图 21 选择分析器
依序下面2张参考图,设定Periodic Operating Point与AC参数请使用相同设定,方便比对结果。
图 22 Periodic Operating Point参数
图 23 AC参数
5、仿真结果与分析
为了比对分析方便,请单击两次波特图测量器,于对话窗口中,修改坐标刻度,如下图所示。
图 24 波特图测量器坐标刻度设定
完成仿真设定后,按下Run Schematic,或者快捷键F9,即可以看到仿真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 25单极点波特图测量模拟结果
回顾一下预期的结果应该是:
fP = 1/2πRF C = 1/[2π(15kΩ)(47nF)] = 225.8Hz ≈ 226Hz
Gp(dB) = 20log10(RF/RS) = 20log10(10) = 20dB
观察一下图:
- fP约226Hz(减少3dB处);
- (fP /10)处,相位开始落后;
- fP处,相位落后了45°;
- (fP x10)处,相位落后90°;
- 增益曲线过了fP后开始衰减,斜率是每10倍频衰减20dB;
- Gp(dB)约 20dB。
聪明如你,是不是发现了一个很诡异的问题,不是说好从0°开始落后,直到停在-90°?但仿真结果图,怎么看,都是180°开始落后,最后停在90°?为何整整差了180°呢?
这是因为VREF接在OPA 正端上,RC线路接在OPA负端与输出上,称之为负反馈系统。换言之,反馈信号相对控制系统角度而言,都是从负端回来,因此都需要减180°,而我们仿真的方式,是直接测量反馈信号与电源输出的关系,所以相对差180°。
因此测量结果是正确的,只是相对于不同的角度而已。
观察波特图的相位图时,其刻度是相对的相位,并非绝对的。必须注意是不是负反馈系统,若测量的是负反馈系统,就必须确认是不是需要减180°,也就是说,负反馈系统测量到0°,其实是-180°。别误以为轻松设计了一个P.M.很足够的电源转换器,但其实早已经不稳定了。
6、总结
本书专注于实战,以开关电源基础理论与数字控制概论为基础,提供大量仿真与验证、混合式数字电源设计、全数字电源设计及延伸应用。本书非常适合设计电源的电子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