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箔在锂离子电池中


锂离子电池的品质深受其关键材料的影响。在正极材料方面,有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类型;负极材料则涵盖了石墨、石墨与硅氧化物的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需固定于特定的金属箔片之上,其中铜箔是负极材料的支撑基底。

铜箔不仅承载着活性物质,还肩负着电子传导的关键使命。鉴于铜箔密度较高,在助力锂离子电池减轻重量、提升能量密度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此外,铜箔在覆铜板及印制电路板(PCB)行业应用广泛,且正向着更薄化的方向迈进,以契合电子设备小型化、轻量化的发展潮流。

00001.png

铜箔的制造


铜箔的制造主要有压延和电解两种工艺。压延铜箔通过轧制和热处理来获取特定厚度与力学性能,但随着材料轻薄化趋势,电解工艺成为生产8微米以下铜箔的首选。电解铜箔生产流程包括将原料铜制成硫酸铜溶液,经电沉积在不锈钢滚筒上形成生箔,再经表面处理制成成品。铜箔厚度由电解过程中的阴极电流密度和滚筒转速决定,与滚筒接触面为光面,另一面为毛面。在锂离子电池生产中,负极材料涂覆在铜箔光面,因此电解铜箔需满足厚度要求,同时具备适当微观结构以确保力学性能。

电解铜箔微观结构与分析


材料的组成和微观结构决定其力学性能。电解铜箔作为高纯度铜产品,无法通过传统强化机制提升力学性能,其强化因素可能包括晶粒尺寸、形变和织构。由于铜箔很薄,形变强化不可行,而通过调整电沉积参数可控制晶粒尺寸和织构类型及其比例。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是分析材料微观结构的有效工具,能量化相关参数并直观展示电解铜箔微观组织。

EBSD电沉积中微观变化


电解铜箔截面的EBSD分析展现了电沉积过程中微观组织变化。从光面到毛面,铜箔晶体形态良好,晶粒形态差异清晰。光面晶粒细小呈等轴状,毛面晶粒逐渐长大呈长条状。

00002.png
晶界统计显示,大角晶界比例为94.6%,∑3孪晶界比例达56.6%。晶粒尺寸统计受孪晶界计入大角晶界决定影响,从光面到毛面,晶粒尺寸逐渐增加,特殊取向晶粒优先生长呈长条状。

电解铜箔截面上的取向分布图显示晶粒择优生长,光面晶粒取向分散,电沉积过程中平行于厚度方向的<110>晶向成主导晶向,极图和反极图表明存在明显<110>丝织构,织构分布图显示<111>织构比例为8.4%,<110>织构比例逐渐增加,大晶粒几乎全为<110>织构一部分。


00003.png
‍‍

光面与毛面对比


电解铜箔表面EBSD分析显示光面和毛面取向、织构显著差异。光面晶粒细小无明显择优取向,毛面晶粒长大取向单一,显微组织特征包括晶界比例、晶粒尺寸和织构组成比例。电解铜箔形核初期晶粒细小,电沉积过程中晶粒<110>方向优先生长,<110>织构占主导,伴随大量孪晶界形成,但<111>织构未消失,在毛面比例超10%。

00004.png

应用价值



EBSD技术是分析金属材料显微组织的有效手段,能清晰展示电解铜箔电沉积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量化晶界比例、晶粒尺寸和织构比例演变过程,有助于评估不同电沉积工艺效果差异。随着电解铜箔厚度减小,其显微组织更精细复杂,但EBSD探测器仍能高效表征这类材料,实际测试已证实其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