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非常感谢面包板社区给我这次机会阅读《芯片通识课:一本书读懂芯片技术》

拿到书,厚薄适中(348页),印刷精美(彩印),一下子就吸引我阅读的兴趣。


c40deb8d4863eb9f2664eeb44bac908.jpg


image.png



在开始分享阅读心得前,先说明下,本人是半导体从业人员,具体来说是半导体制造企业的人员。

由于半导体涉及的领域很广,比如本书第3章介绍的芯片设计,第4章介绍的芯片制造,第5章介绍的芯片封装测试。

而芯片的制造又细分为很多领域:如工艺、设备、材料、检测、研发、运营等等。每个细分领域又极度专业。

因此即便是从业人员,也很难样样精通,甚至可以说只知皮毛。

或者说像盲人摸象一样,而这本书则较好的打开了视野,由浅入深的娓娓道来,一点也没有压力,不需要背景知识。


先说第一章第二章

0406bb1320ca02041fd45d7f91545a4.jpg



第一章:芯片的发展历史

从电子管、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的诞生和演进。

电子管时代:

1904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翰·安布罗斯·弗莱明(John Ambrose Fleming)发明了真空二极管(“弗莱明阀”),利用单向导电性实现无线电信号的检波,成为首个实用的电子管。

1906年:美国发明家李·德福雷斯特(Lee de Forest)在二极管基础上加入栅极,发明了三极管(Audion)。栅极通过控制电流实现信号放大,开启了电子放大时代,推动了无线电通信和广播的发展。

晶体管时代:

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发明了晶体管,取代笨重的电子管,为现代电子设备奠定基础。晶体管体积小、功耗低,成为集成电路的前身。

集成电路诞生:

1958年:德州仪器的杰克·基尔比研制出首个锗基集成电路,将多个元件集成到单一芯片上。

1959年:仙童半导体的罗伯特·诺伊斯发明硅基集成电路和平面工艺,实现批量生产,标志着现代芯片技术的开端。

到今天芯片的制程已经达到2nm,并且有望突破1nm,真是了不起的进步。


台积电的2nm制程(N2)采用了全环绕栅极晶体管(GAAFET)技术,取代了此前的FinFET架构。GAA通过将晶体管的栅极从三面包围调整为四面包围(即纳米片结构),显著减少了漏电问题,提升了能效和性能




2024-10-22 高通举行 2024 骁龙峰会,正式推出了旗下最新一代也是最强的骁龙旗舰芯片:骁龙 8 至尊版,又名骁龙8 Elite。

骁龙8至尊版采用台积电3nm工艺制程,这也是高通第一颗3nm手机芯片。这一先进的制程技术不仅确保了芯片的高性能,还实现了能效的显著提升。其中CPU采用高通Oryon八核CPU,其中两颗超级内核的主频高达4.32GHz,而另外六颗性能内核的主频也达到了3.53GHz,这样的配置使得Oryon CPU在单核和多核性能上均实现了飞跃,相较于第三代骁龙8提升了45%,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流畅体验。

在GPU方面,骁龙8至尊版同样表现出色,它采用了Adreno 8系GPU,相比前代产品,性能提升了40%,使得手机运行大型游戏也毫无压力。


题外话:我目前使用的手机还是2021年发布小米10S,其使用的CPU是骁龙870,工艺:7nm,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芯片技术的迅猛发展。


第二章 芯片的介绍

主要从芯片的类型、功能等方面展开介绍。

芯片的分类说起来挺复杂的,按信号类型可以分为数字芯片、模拟芯片、模拟电路芯片、数字模拟混合芯片等。

数字芯片是最常用的一类芯片。包括CPU、GPU、内存等等。




除了我们常用的CPU、GPU、内存等芯片外,还有一类使用非常广泛的芯片叫MCU(微控制器)

他是把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 Unit;CPU)的频率与规格做适当缩减,并将内存(memory)、计数器(Timer)、USB、A/D转换、UART、PLC、DMA等周边接口,甚至LCD驱动电路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控制。诸如手机、PC外围、遥控器,至汽车电子、工业上的步进马达、机器手臂的控制等,都可见到MCU的身影。



image.png



比如这款蓝牙耳机,主板上就集成了一个MCU

image.png


按芯片所属晶圆的大小,主要可以分为6英寸(直径150mm)、8英寸(直径200mm)、12英寸(直径300mm)等等。

目前最先进的一般都是12英寸。

image.png


第三章 芯片的设计

第四章 芯片的制造

第五章 芯片的封装与测试

是本书的重头戏。

d9728a47140dce8d8a98736b06f9f6e.jpg




第三章 芯片的设计

这是一般人很难接触到的领域,也是目前中国面临的毕竟严峻的领域。

没有设计、就谈不上制造。芯片设计是芯片的整个灵魂,芯片实现怎样的功能完全是看最初芯片的整体设计。

芯片设计是将系统、逻辑与性能的设计转化为具体的物理版图,其中包括芯片的规格制定、逻辑设计、布局规划、性能设计、电路模拟、布局布线、版图验证等。

比如下图:芯片设计图纸


我们熟知的公司都是芯片设计公司(极少数既设计又制造)

比如高通,英伟达,英特尔则既设计又制造


image.png



芯片设计工具:芯片设计软件就和我们日常用的office软件一样,提升设计的效率,必不可少。芯片设计届的office软件我们叫做EDA软件(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在全球不过100亿美元的产值,却主宰着将近4500亿美元的全球半导体市场,一旦EDA受制于人,整个芯片设计也将如鲠在喉。目前世界上主要的EDA厂商都在美国,Top3家:Synopsys、Cadence和Mentor Graphics占据着市场60%以上的份额



image.png




芯片设计的步骤如下,看不懂也没关系,了解即可。


image.png


第四章 芯片的制造


这个是本书的重头戏。也是目前国民最为关心的,特别是华为事件之后,大家发现华为可以设计出最顶级的麒麟芯片,但还得通过台积电制造,一旦被卡了脖子就没发制造了,所以芯片制造至关重要。


芯片的制造步骤主要如下图,所有的制造工序都在无尘车间里完成。







芯片的制造用大白话说,就是在晶圆(空白芯片)上绣花。

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光刻,也是中国目前差距最大的一环。

光刻,顾名思义,就是用光来雕刻电路,就像远古的老式胶片相机一样。





决定芯片制程(3nm,7nm……)的关键设备就是光刻机。


当然,芯片的制造还离不开制造设备(机器)、材料(光刻胶等)的加持,目前最先进的设备材料都被美国、日本等国把持,国产还需加油!


第五章 芯片的封装和测试

芯片的封装和测试,总结来说是不是特别高难度的工序,目前中国在这块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比如全球第3的长电科技。




先说封装。封装这个词,其实我们经常会听到。它主要是指把晶圆上的裸芯片(晶粒)变成最终成品芯片的过程




而测试,顾名思义,主要进行可靠性测试。一般由自动化设备完成。 image.png



最后的第6章,第7章主要介绍芯片的应用。

13551e1b03acc4da282b25178999b98.jpg


说下当下最为热门的应用:智能辅助驾驶吧,



一系列智能化的功能都离不开芯片的作用。

比如华为的解决方案,就涵盖了一系列软件及硬件(芯片)。




英伟达从2015年开始,开始进入车载SoC和车载计算平台领域,为自动驾驶提供基础计算能力。此后英伟达几乎每隔两年发布一款车规级SoC芯片,且不断拉升算力水平。2020年,Xavier芯片算力为30 TOPS,2022年发布的Orin算力为254 TOPS,2022秋季GTC大会上发布了新自动驾驶芯片Thor,算力为2000TFLOPS@FP8、4000TOPS@INT8,取代了之 前发布的算力达1000TOPS的Altan。


image.png



国内的地平线,成立于 2015 年,是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阶自动驾驶(AD)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专有的软硬件技术。

过去几年,地平线确实取得了不少突破。数据显示,2023 年,地平线在中国高阶和低阶智驾市场的占有率都排第二,占有率分别为 35.5% 和 21.3%。高阶智驾市场的第一名是英伟达,市场份额为 49%。低阶智驾市场的第一名是 Mobileye,市场份额是 26.6%。


所以目前国内厂商都在奋起直追,有望在这一领域取得领先优势。



最后,再次感谢谢面包板社区给我这次机会,让我有机会打开思路,温故而知新。